齐高帝萧道成临终前,告诫将要即位的长子萧赜(齐武帝)说:“若不是刘宋骨肉相残,我们一族怎能乘其衰败夺取皇位,你要深深地引以为戒啊!”
萧道成认为,他能够篡宋建齐,是因为刘宋皇室自相残杀,给了他可乘之机。
此前,南朝宋的刘氏宗亲为了夺取皇位大打出手。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夺位后,为稳固帝位,揭开了大杀宗室的序幕。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刘骏之弟湘东王刘彧被刘子业常年虐待,刘彧遂与亲信合谋弑君,废侄自立,随后也向亲人们举起了屠刀。此后,镇守各地的宗室为求生存,多次发动叛乱,刘宋政权摇摇欲坠。
作为地方大将的萧道成,正是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开启了他的夺权之路。
景和元年(465年),宋明帝刘彧干掉了他那个“问题少年”侄子——宋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刘子业在位时,十分猜忌他的叔叔们,他曾把刘彧软禁在宫中,平日里肆意羞辱,蔑称身体肥胖的刘彧为“猪王”,却没想到刘彧扮猪吃老虎,转眼间竟发动了政变。
但几乎在刘彧弑君夺位的同时,镇守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的官员拥立宋孝武帝之子刘子勋为帝,向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发动进攻,声称要讨伐弑君的刘彧。由于刘子勋一党自称年号为“义嘉”,史称“义嘉之难”。
这场内乱,实际上是叔侄两派的内斗。
萧道成时任辅国将军,加入宋明帝一方。在晋陵(今江苏常州)的关键战役中,萧道成与诸将协同作战,使宋明帝军反败为胜。
历时8个月的义嘉之难平定后,刘子勋被宋明帝的另一员大将沈攸之斩首。卷入叛乱的刘子勋年仅11岁,他可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沦为他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刘子勋的其余兄弟也被宋明帝赐死,至此,孝武帝一脉被连根拔起。
立下战功的萧道成,成了宋明帝眼前的红人。
之后,为了抵御北魏大军与义嘉残党,宋明帝命萧道成出镇淮阴,行南徐州事。
这一刻,萧道成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陈寅恪先生对南朝时江左的政局变化有一个整体论断:“南朝之政治史概括言之,乃北人中善战之武装寒族为君主领袖,而北人中不善战之文化高门,为公卿辅佐。互相利用,以成此江左数百年北人统治之世局也。”
萧道成出身兰陵萧氏,自称“布衣素族”,实际上属于陈寅恪所说的“次等士族”。萧道成与日后建立南梁的梁武帝萧衍有一个共同的先祖——东晋初年寓居江左的淮阴令萧整。算一算辈分,萧衍比萧道成小一辈,算是萧道成的族侄,萧衍的父亲还给萧道成当过副将。
小名“斗将”的萧道成,15岁就上了战场,跟着他爹萧承之征沔北蛮、抗北魏,为刘宋屡立战功。不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萧道成还有另一件很猛的事,他14岁就与妻子有了长子萧赜。
▲意气风发的青年将军。图源:最爱历史制图
萧道成身为武将,却博学有文采,少年时随学者雷次宗研读《礼记》《左氏春秋》,被他这位兼通儒佛的的老师称赞为“良璞”,即比喻为可以琢磨的美玉。长大后的萧道成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工草隶书”),而且爱好下棋(“弈棋第二品”),文化素养杠杠的。
但是,直到出镇淮阴前,萧道成都只是刘宋朝廷的“打工人”,他没有自己的地盘,也没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时势造英雄。自宋武帝刘裕灭南燕收回青徐之地以来,这片地区就是北魏与刘宋争夺的战略要地,盘踞着由河北迁入青徐的世家大族,如平原刘氏、清河崔氏等,史称其“土方二千,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
宋明帝在位时,淮北之地被北魏夺去,不愿入魏的青徐大族纷纷依附于出镇淮阴的萧道成。这些地方豪右可不是软脚虾,他们各自都有大量部曲,形成一股地方武装力量。
于是,萧道成在镇守淮阴的数年间“收养豪俊,宾客始盛”,组建成自己的政治阵营,崔、刘等望族也“先睹人雄,希风结义”。史家认为,这是萧道成“造齐”的关键。
学者周一良对此评价道:“萧道成之代宋,即以淮阴为根据。其在淮阴所援引要结者,多为来自北方聚于其地之荒伧,后乃成为建立齐朝政权之武力支柱。”
创业,往往是需要资本的。经过几年历练,萧道成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的武将,而是坐拥青徐集团的地方大员。
此时,宋明帝刘彧在忙着杀弟弟。
宋明帝当年受过侄子刘子业的惊吓,当上皇帝后大权在握,也变得疑神疑鬼,整天担心宗室来夺他的皇位。
有一次,宋明帝约他十三弟晋平王刘休祐到山上打野鸡。走到半路上,明帝暗中派侍从把刘休祐拉下马,然后围殴他,把这个王爷活活打死了。事情办完,这些侍从假装惊呼:“晋平王坠马啦!”刘休祐死后,宋明帝命人拆掉马车的轮子,做成一副担架,把他的尸体抬回去。
建安王刘休仁和宋明帝年龄相仿,虽不是一母所生,但从小在一起玩耍。宋明帝夺位时,刘休仁曾立下拥立之功,可后来还是引来了哥哥的厌恶。宋明帝病重时,征召刘休仁入宫觐见,让他留下来过夜,然后暗中派人对其下毒药。
刘休仁得知自己中毒后,大骂道:“你刘彧能得到皇位,是谁出的力啊?孝武帝当年就是因为残害兄弟,如今才会断子绝孙。如今你又干同样的事,大宋的江山岂能长久啊!”宋明帝担心没把刘休仁毒死,强撑着病体出门查看情况,直到刘休仁死去才安心回宫,随后下诏给他安了一个结交禁军、阴谋造反的罪名。
宋明帝刘彧一连杀了几个弟弟,唯独留下了桂阳王刘休范,只因他觉得刘休范“人才凡劣”,才放他一马,让其镇守江州。没想到,宋明帝死后,刘休范很快就反了。
宋明帝翦除宗室的做法,不仅有悖人伦,也不利于刘宋政权的长治久安。《宋书》的编撰者沈约认为,刘宋宗室兄弟相残,开了一个坏头,导致日后皇权衰落、权臣当道,江山被萧道成所夺,即所谓“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
在残害诸弟的同时,宋明帝也隐约感受到了来自地方的威胁。
泰始六年(470年),宋明帝诏令萧道成入朝。当时萧道成在南兖州刺史任上,民间流传一句谶语:“道成有异相,当为天子。”这肯定是有人搞的鬼。宋明帝听说后有点儿怀疑萧道成,就命他入朝为官。
萧道成正在暗中发育,当然不愿去建康,于是就听从部下的建议,派几十名骑兵进入北魏边境,四处张贴告示,北魏军被引诱后也派人到边境巡逻。萧道成把这个消息添油加醋地报告给宋明帝。宋明帝吓得赶紧让萧道成官复原职,继续镇守淮阴。
还有一次,宋明帝派使者去见萧道成,并带着一个装满酒的银壶作为赏赐。
萧道成不禁感到害怕,以为酒里有毒,不敢喝。但皇帝赐的酒,不喝就是不忠。这名使者倒是个好人,就把实情告诉萧道成,并先饮一杯,以证明此酒无毒。萧道成这才放心喝下,叩谢皇恩。使者回去后,也向明帝上奏萧道成没有不臣之心。于是,宋明帝逐渐放松警惕。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病危,下诏任命朝中大臣褚渊、刘勔、袁粲以及地方的荆州刺史蔡兴宗、郢州刺史沈攸之一起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年少的太子刘昱(即宋后废帝)。
这是萧道成政治生涯的第二次转机。
五位顾命大臣中,褚渊早在刘彧尚未即位时就与之关系友好,后来刘彧病重,召见褚渊入宫,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急召你前来,是想让你穿上黄棉袄啊!黄棉袄是乳母的服装,宋明帝的意思是要托孤。
但褚渊也是萧道成的朋友。褚渊曾评价萧道成道:“此人材貌非常,将来不可测也。”
或是出于过往交情,或是为制衡其他顾命大臣,褚渊向病榻上的宋明帝举荐萧道成。在褚渊的反复劝说下,明帝又下了一道诏书,任命萧道成为右卫将军,兼领卫尉,与褚渊、袁粲等人“共掌机事”。当天晚上,宋明帝就去世了。
此前,萧道成已经入朝,来到建康。
周一良认为,“东晋以后政权嬗代之特征”之一,就是“夺取政权者在外建立根据地后,必须控制政治中心建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萧道成也是这么盘算。
当部下劝他再度拒绝朝廷的任命时,萧道成说:“主上自以为太子幼弱,正在大肆诛杀宗室诸王,这是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朝臣无关。如今应该当机立断,不能在外观望,不然会引起怀疑。况且骨肉相残,祸难将兴,正是我与诸位勠力同心的时候。”
宋明帝一死,之前屠杀宗室的恶果立马显现。
战战兢兢逃过一劫的桂阳王刘休范看似资质平庸,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自认为在现存宗室中辈分最高,却未能入朝任宰辅,深感愤恨,于是在江州起兵叛乱。
面对刘休范军队大举东下,坐镇建康的萧道成提出“坚守以待贼至”的战略。
萧道成说,以往长江上游叛乱,很多都是因为行动迟缓而失败,刘休范必定会吸取教训,派轻装部队顺流而下,发动突袭,现在我们不宜远征,应该在新亭(今南京市雨花台区)等地屯兵,坚守宫城、东府、石头城,叛军深入千里,没有粮草储备,又无法速战,自然就会崩溃。
一切果然如萧道成所料,刘休范为了速战速决,千里奔袭,很快抵达建康城外。萧道成看着如黑云压城般的叛军,淡定地说:“叛军多而乱,不用多久就能击破他们。”
叛军越攻越猛,却始终无法进入建康,刘休范愈发急躁。
此时,萧道成排除卧底张敬儿、黄回到刘休范营中假装投降。刘休范得到张、黄二人后大喜过望,可能还以为自己得到了建康城防的机密情报,于是把张敬儿、黄回安置在身边。有一天,张敬儿见刘休范酒醉,取下他防身的佩刀斩下刘休范的首级。刘休范的首级本来要被萧道成部下送回建康,但半路上遇到叛军,他们情急之下把首级扔到了水沟里。
刘休范遇刺后,他的部下起初并不知情,继续带兵作战,围攻建康。萧道成的军队到新亭时,还有很多人以为是刘休范的军队,写信自报姓名,自称要效忠桂阳王。
等到刘休范已死的消息传来,叛军便作鸟兽散。萧道成将之前得到的名册焚毁,说刘休范已死,你们的名字我也烧掉了,不要忧虑。萧道成班师后,建康城的百姓在道旁聚集观望,纷纷指着他说:“全国家者此公也。”
刘休范之乱平定两年后,元徽四年(476年),又爆发了宗室刘景素之乱,萧道成再次带兵平叛。
刘宋宗室的内斗不仅动摇了刘氏的统治,还成了萧道成的“经验包”。萧道成树立了权威,成为朝中“四贵”之一,总领禁卫军,掌握内朝兵权。
▲萧道成多次平叛,在朝中树立权威。图源:最爱历史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