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5|回复: 0

[哲史艺丛] 妻妾都不得善终,5岁女儿因男女大防被海瑞逼死,道德绑架太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2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妻妾都不得善终,5岁女儿因男女大防被海瑞逼死,道德绑架太可怕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3-22 18:30 Posted on 山东

10.png


人生一世,不可不讲道德,德为立身之本,中国古代也有大量与道德相关的名言警句,比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而无德,行之不远”等,鼓励人们修身养德。重视道德原本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道德绑架,做事情看似很有道德,实际却是离题万里,酿成了诸多悲剧,令人惋惜。


一、这样的孝值得学习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汉朝时,孝还是选拔官员的标准之一。对父母生前越孝顺、死后为他们守丧越久,就越有美名,就越有可能被举为孝廉,这可是进入官场的入场券。因为统治者相信“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父母孝顺,才有可能对国家忠诚,因此大力表彰孝子,社会上由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孝行。但是,平心而论,这些孝子的行为真的符合道德吗?还值得今人学习吗?


比如说西汉末年的四川孝子姜诗。他是广汉人,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因而对母亲极为孝顺。长大后,他娶了同郡庞盛之女为妻,庞氏性情和顺,对姜母几乎是百依百顺。比如姜母喜欢喝江水,但江河距离姜家有六七里之遥。为了讨婆母欢心,庞氏基本每天都要去汲水。有一次,庞氏外出汲水,天气骤变,刮起了大风,庞氏回来晚了,婆母认为她故意怠慢自己,大发雷霆。姜诗看见母亲发火,不仅没有帮助妻子解释其中原委,反而跟着母亲数落妻子,说着说着还写了一纸休书,把妻子赶出了家门。


11.jpeg


拿到休书的庞氏没有回娘家,而是寄住到了邻居家,她昼夜不停地纺织,把成品拿到集市上换钱,买来珍馐美味,再托邻居送给前婆婆。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姜母感到很奇怪,就向邻居询问,邻居才把实情和盘托出。姜母感到惭愧,就让儿子把庞氏接回了家。


但是庞氏回家后,姜母仍然坚持喝江水的习惯。有了上次被休的经历,庞氏汲水更加卖力。庞氏的儿子看见母亲经常汲水非常辛苦,就悄悄代她汲水,结果不幸溺水淹死了。姜诗和妻子害怕姜母忧伤,就骗她说孩子外出拜师求学去了,姜母还真的相信了。之后,夫妻两人对待姜母更加周全孝顺,姜诗还赢得了“大孝子”的美誉。明帝永平三年(60年),姜诗因为孝行显著而被举为孝廉,做了江阳县令,最后病逝于任上。


12.png

汉明帝刘庄


为父母守丧三年,也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孝行的标准。守丧三年在西周就已出现,但是随着礼崩乐坏,付诸实践的人越来越少。因此谁要是真的为父母守丧三年,名利就会接踵而来。比如河间王刘良为母亲守丧三年,令汉哀帝很感动,不仅有“为宗室仪表”的口头嘉奖,更有“益封万户”这类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除了宗室贵族,普通人为父母守丧三年也有好处。西汉末年的原涉在父亲去世后,专门在父亲坟前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茅草屋,服丧三年,由此闻名长安,许多士大夫都想与之结交。守丧结束后,才20几岁的原涉就在大司徒史丹的推荐下,当上了谷口县令。


在名利的刺激下,为父母守丧逐渐变了质,成了一种政治表演。陈藩做乐安(今山东高青县)太守时,听说当地人赵宣为了给父母守丧,已经在墓道中住了20年,州郡多次举荐他出来做官,但都遭到拒绝。爱才心切的陈藩决定亲自拜访,但到了之后才发现,赵宣和妻子竟然在守丧期间共生育了5个孩子。所谓守丧,只是赵宣自导自演的一场骗局,沽名钓誉。


13.jpeg


道德就是道德,应该是纯粹的美德,如果道德和利益绑定在一起,那道德一定会变质。


二、如此父母合格吗?


在传统社会,针对妇女群体有一套专门的礼教道德规范,比如“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内外有别”“从一而终”。这套理论规范严格细致,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因而深受统治者重视并大肆宣扬。事实上,有些规范很不符合人性,即便是时人,也并不完全认同。但是有些人却深受礼教荼毒,完全以这套规范来约束家庭成员,不惜制造悲剧。


明清时期,社会上烈女成群。她们当中有的是在丈夫去世后不愿改嫁,自残守节,有的则是为丈夫殉情。比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记载,秀才王玉辉的三女儿在丈夫病死后,想要绝食殉情。公婆知道她的决定后,惊得泪如雨下,极力阻止。而作为亲生父亲的王玉辉却非常高兴,说她这样做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是个“好题目”,还专门安排自己的妻子前来和女儿道别。王妻听说此事,大骂丈夫行事糊涂,是个呆子,她立马赶到女儿身边,连同亲家一起苦劝女儿不要做傻事。而王玉辉在家里则像个没事人一样,气定神闲,照常看书写字。


14.jpeg


任凭母亲和公婆如何劝说,王三姑娘始终不肯回心转意,连续八天不吃不喝,终于饿死,追随丈夫于黄泉之下。王三姑娘死后被封为烈女,还被批准建一座贞节牌坊。在牌坊建成当天,县令亲自前来祭拜,众人盛赞王玉辉生了一个好女儿,“为伦纪生色”。祭拜仪式结束后,大家一同吃酒,王玉辉此刻才为女儿之死感到一点痛心,不肯入席,辞别众人回家了。


王三姑娘和丈夫结婚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即便夫妻感情再如何深厚,也肯定到不了为丈夫殉情的地步。而她执意寻死,说到底还是受到了父亲王玉辉的影响。王玉辉一生致力于写三部书,第一部就是宣传各种礼教规范的礼书。王三姑娘自幼耳濡目染,肯定也接受了女人要守节、殉夫那套观念,甚至沉迷于此。因此当丈夫去世后,她才毫不犹豫地选择绝食殉情。王玉辉不仅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父亲,更是杀死女儿的刽子手。他自己行事迂腐,还连累女儿搭上性命。


15.png


海瑞是明代有名的清官,秉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则,正直清廉,被百姓奉为“海青天”,事业上的成就依旧掩饰不了海瑞家庭生活的不幸。海瑞有妻妾数人,但都不得善终,或被休,或病死,或自杀。正史记载,海瑞有3个女儿活了下来,3个儿子全都早夭,其中两个儿子正好死于他给嘉靖上《治安疏》那年。因为时间比较巧合,有人就说海瑞眼看自己活不成,担心孩子受罪,便亲手弑子。据野史《见只编》记载,海瑞还“逼”死了年仅5岁的女儿,只因她接受了男仆给的一块糕饼,被海瑞撞见了,就说她不守“贞节”,“能即饿死,方称吾女”。海瑞女儿听了父亲的话后,哭泣不已,果真不再进食,七天后饿死了。


16.jpeg

《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清代《书影》《茶香室续钞》也记载了海瑞杀女之事,此事真相如何已经难以考证,不过,文人将此事与海瑞联系起来,除了抹黑海瑞外,也从侧面说明,人们觉得海瑞对妻儿比较苛刻,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父亲。正如沈振在《万历野获编·补遗》所说,海瑞“大概好异,作事多不近人情,居家九娶,而易其妻,无故而缢其女,是皆异常之事”。意思就是海瑞极端追求道德,做事不近人情。


文史君说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道德自为人生不可缺少之要素,然亦只是人生中一端。过分看重,不免流弊。过分看重道德之流弊,又可分两端言之:一则,道德乃人人普遍所应有,并非可以争高斗胜。道德乃起码条件,非终极标准,人不应不道德,却不能定要比别人更道德。若专以道德来去别人高下,便造成社会上种种过高非常不近人情的行为,而其弊且导人入于虚伪。二则,道德乃事事各具的一种可循之轨辙,若做事太看重道德,便流于重形式虚名而忽略了实际内容。”


的确如此,为人不可不讲道德,但如果过于看重道德,甚至只以道德来评价一个人,势必会走向反面。要么是出现种种不近人情的行为,比如王玉辉、比如海瑞,为了维护所谓的礼教,不惜拿女儿生命沽名钓誉。要么就走向虚伪,不顾实际内容,专在面子上下功夫。比如赵宣坚持为双亲服丧,长达20年之久,不过是把天然的孝心表演给外人看,为自己谋求好处。苏东坡曾言:“吾心安处是吾乡。”就道德而言,个人所求者也应当是“心安”,无需与他人一较道德高下,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关注实际效果,而不浮于形式,真正让道德引领自我、推动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汉书》《后汉书》《儒林外史》等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8:46 PM , Processed in 0.0633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