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0

[哲史艺丛] 一个县令之死:恐怕没多少人知道,有个七品县令打了一场鸦片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6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县令之死:恐怕没多少人知道,有个七品县令打了一场鸦片战争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3-08 17:30 Posted on 山东
10.jpeg


1840年,庞大的帝国倒在地上苟延残喘,列强们拿枪顶在他的脑门上。放眼神州,没有一个人可以拯救中国。个人英雄主义,那是影视作品惯用的刻画手法。但在时代危机面前,英雄的悲情是无效的。鸦片战争中,唯一一位殉国的县令,国家回报他的是一场凉薄的恤典。


一、阴差阳错上任定海县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福建侯官出了三个伟大的人:一个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一个是翻译了《天演论》的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还有一位,就是鸦片战争中唯一一位为国而死的县令,姚怀祥。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福建侯官一户贫苦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婴,取名姚怀祥。怀祥的父亲以务农为生,到了他这一代才开始读取功名。


怀祥生活的年代,恰巧赶上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不经意间走上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潮头,一个人代替了一个国家。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怀祥中了举人,至此他的科考之路就终结了。因为之后他六度进京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名落孙山。


清朝的举人数量特别多,从清朝开国到怀祥生活的年代,举人已经大量滞留,为了疏通这些举人,乾隆时期开创了大挑制度,就是专门从屡考进士不第的举人中,挑选出两等来授予相应的官职,大挑一等的授予知县,大挑二等的授予教职。这也算是给举人们解决了前途。姚怀祥走上仕途,就是走的这条路。


终于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怀祥以52岁高龄进京参加大挑。这次大挑,怀祥位列一等,于是以知县的名义到浙江候补去了。


就是这一年,翁心存典试浙江,他网罗名士,听说姚怀祥素有贤名,于是请为阅卷官。这位翁心存,就是后来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父亲。


怀祥阅卷敏捷,而且极为认真,得到翁心存的赏识。之后历署象山、龙游、新昌、嵊县令,虽然任期都不算长,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政绩。


很快,1840年如期而至!浙江布政司派怀祥代理定海知县。


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是有名的苦缺,孤悬海外,全县5万多户, 30多万人口,山多田少,人们大多以捕鱼为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其实,按照当时的班次,怀祥应该代理安吉县令,但是,安吉县令被他人捷足先登,怀祥只能代理定海县。


怀祥毅然前往,甚至在去定海之前,特地拜访了前任县令王丕显,问询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他是想在定海有一番作为的。这就是英雄为什么可爱。


11.jpeg


二、唯一一个殉国的县令


就在1840年六月,英国发动了改写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


定海虽区区一县,但国防意义却非常显要。定海乃舟山群岛首府,孤悬海外,扼守南北交通,南可控粤海,北直抵京津,西可控富得流油的江浙腹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整个鸦片战争中,这里成为英国人的主要进攻目标,甚至英军制定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拿下定海。


其实,早在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就向乾隆提出过租借舟山群岛的要求。


1816年,英国又派了阿斯美德使团进京,同样提出租借舟山群岛。还是被无情拒绝。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230余万斤鸦片后,气的英国照会大清政府,要求赔偿烟价,同时又提出来要割占舟山群岛。


英国人对舟山的执念真是入骨三分。


随后,英军就组成了东方远征军,从粤海北上,直扑心心念念的定海。鸦片战争开战了。


12.jpeg


外敌来犯,中央能做的只有一条:全国一心,整军备战。可是清政府在干什么?下的作战命令简直不要太水,无非就是“先威后德”“聚而歼旃”之类空洞的狠话。整个东部海域,除了林则徐在广东,闽浙总督邓廷桢在福建认真备战强烈抵抗以外,其余各省各府,军备松得像老妇的肚皮。


英军舰队屡犯粤海,都被钦差大臣林则徐给挫败了,英军贼心不死,改途他犯。


六月初二,英人懿律率领40多艘军舰离粤,并留下4艘军舰、1艘武装轮船封锁珠江口,其余北上。之后经厦门,又以军舰、运输船各1艘封锁厦门,大部队继续北上,一路骚扰。


林则徐已经预知英军企图,曾经5次上奏朝廷,请沿海各省严加防范,并且多次给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发函,增加定海海防。但是,从中央,到地方,根本无人行动。


攻入定海之前,英国人派了个福建汉奸陈某充当翻译,给定海县最高军事统帅,总兵张朝发致书,约期面谈。清朝,武官的品级很高,总兵,是正二品,搁在今天相当于地方武警司令。


这个时候,英国人还是重视浙江海防的。


毕竟,在康熙、雍正时期,定海县设有兵丁1万多人,但到了道光手中,出于“节约靡费”的考虑,定海县仅设置兵丁2000余人,其中多数还是无赖之徒。这些人工资极低,平时不得不打打零工,干干瓦工、木工啥的。国防要地定海的防务就掌握在这一帮半工半军没什么军事素养的人手里。


不光如此,他们的装备极差,大战在即,使用的武器70%以上竟然还都是冷兵器。


13.jpeg


六月初六,英军26艘军舰,携158枚大炮,浩浩荡荡侵入浙江洋面,其中有6艘直指定海,定海告急。怀祥说:“我为守土官,当示无畏。”于是与游击(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副团长)罗建功坐小船登上了英国军舰Wellesley74,与英司令伯麦、陆军司令布尔利会晤。


怀祥正气凛然,怒问敌寇:“何故侵我国领土?”


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英国人傲慢地拿出早就备好的汉语文书,上面赫然写着:“英国统兵官水师子爵伯麦、陆路统领总兵官布尔利敬启定海姚县主知悉:现水陆军师到此,须即将定海所属各海岛堡台一切投降,候半个时辰,即行开炮轰击。”


怀祥说:“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力量,知道与你们作对是疯狂之举,但如果我们不得不与你们作对,那我们一定会恪尽职守。”


这就算宣战通牒了!


怀祥根本不需要考虑,因为这一战不可避免,也无可回避。


回城后,怀祥就与总兵张朝发商议御敌之策:“在外者主战,战虽败不得入城,在内者主守,守虽溃不得出。”


这是一个令人鼻酸的决策,总兵张朝发率城外各营及水师战船在港口堵截敌舰,将战斗至最后一刻,除非死亡,绝不逃进城里求安。县令姚怀祥与典史全福会在城内守土,亦将战斗至最后一刻,除非死亡,绝不会逃出城外求生。同时,怀祥令巡检徐桂馥赴郡请求救兵。


英军把进攻的时间推迟到了六月初七的下午2点半,还是希望中国人能考虑无条件接受英国人提出的要求。英国人不了解中国人,人臣无外交,即便有外交,他也不可能奉上版图献城投降。


时间一到,伯麦下令进攻,那艘接待过怀祥的Wellesley74率先开炮。张朝发率水师抗击,但是英军船坚炮利,清军船小炮少,交战仅仅9分钟,我战船几乎全部折损,张朝发被一发炮弹轰伤左腿,被部下救下后,率部退往镇海方向,几天后,他就死在离定海不远的宁波。我水师惨遭全歼,定海有海而无海防。


14.jpeg


英国人打下了定海县炮台,他们原本听说炮台上架设的大炮,都有100年历史了,没想到凑近一看,炮身上写着生产年份,竟是1601年,足足有240岁高龄了!那一年是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一行人抵达京城。对了,这门大炮是定海县最好的一门铜炮。


有时候会觉得历史是个让人恍惚的东西,从1601到1840,明明中间隔着漫长的240年光景,可这240年好像被人给抹去了,两个相距甚远的年份就这样荒诞地重合了。


拿下炮台,英国人长驱直入,连夜轰城。


游击罗建功、王万年、钱炳焕,守备龚配道,全都弃城而走。留下姚怀祥一介文人,登上城头督战。他用土袋子堵塞四个城门,以示绝无退意。


经过14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初八那天,英军由东门梯城而入。


怀祥自知结局,他脱下衣冠,托付给屠户阿狗,让他转交给家人。在城破之前两天,怀祥就召集府衙属员,说,:“我为知事,守土之义,不可以不死。君等,非守土官,贼陷城,可去。”给每人发放了工资,一一泣别。


典史(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全福,原为甘肃更员,不降不逃,持刀守在狱门,只身与英国人肉搏,杀死一英国人后,别后至的英国兵戕害而死。


县令怀祥最终负伤无援,率领20多名亲兵,与英军搏杀。在大部分巷弄都被英军占领后,才从北门撤出。经过成仁祠时,他看了一眼陷落的城池,悲叹道:“此古人殉难处,我何生焉。”遂一头扎进成仁祠旁边的池子,殉国而死。


六月三十,布尔利命人封锁甬江口,懿律等率8艘战舰北上,12天后抵达大沽口,英国人的刀,已经抵在大清皇帝颔下。


15.jpeg


三、英雄恤典凉薄至极


一个县令之死,引起了英国人心理上的极大感佩:“这是一系列事件中第一件引起英国人在心理上混合着感叹、尊敬与轻蔑的事。”


轻蔑的是,此战,英军少有伤亡,而参战的中国军人,1540人中,战死13,受伤13,余者皆逃散。尊敬的是,还有姚怀祥、全福这样守土抗敌不怕死有气节的中国人。


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听闻定海失守,大惊大惧,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张朝发头上。清政府闻讯,听信片面之词,下谕:“张朝发丧师失地,死刑缓决。游击罗建功等均革职,交部议罪。姚怀祥和全福殉难,酌相关部门加等议恤。入本籍昭忠祠。”


张朝发没等到国家的判决,几天后就因伤重而死。倒是那个贪生怕死毫无担当的乌尔恭额,也受到和总兵张朝发一样的斩监候处分,也就是死缓。姚怀祥的恤典,中央的意思是加等抚恤,但是主持朝政的是首席军机、主和派穆彰阿,他原本就反对禁烟,于是仅仅依照六品官员阵亡抚恤条例办理,并没有加等,给怀祥的儿子云骑尉三代,恩骑尉世袭。至于全福,一次性发放治丧费100两,祭银8两,仅此而已。


在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中明确说了,“前任定海县知县姚怀祥、典史全福,遇难不屈,甚属可嘉”。但是中央对战死的英雄的抚恤,可谓寒凉至极。


一个县令之死,对于堂堂帝国无足轻重,更没能激起大清男人的斗志,在英国人的兵锋之下,道光皇帝目眩魂摇,下令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人谈判。琦善向英国人保证,一定要治林则徐“办理不善”的罪,对于英国提出的各种无理请求,表示“定能代申冤抑”。


在清朝,一个七品县令的年薪,大概在45两,这些钱,其实不足以维持官员及其家属的生活开支。怀祥用一条生命的悲壮,回报了45两白银。


16.jpeg


文史君说


对这场战争,姚怀祥是十分陌生的,他从没有经历过农业国家和工业国家的对抗,从没有经历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对抗。但是他忠实地、勇敢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以一己之躯,替国家承担了一场战争。英雄往往是悲情的,因为英雄总是会全力以赴,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可是一个国家,却没有为了她的人民全力以赴。


清朝对怀祥、全福刻薄至极,但定海县对两个人心存感激。在英国人携胜利之威把国旗插上定海城头之时,这座城市悄悄地为她的英雄复了仇,岛上疟疾、痢疾肆虐,5329名英国士兵被水土不服击倒,448人死亡。水土尚且有灵,然大清朝没有!


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写的《鸦片战争》中,用了区区13个字来描述怀祥之死——县令在一个小池塘里投水自尽。


外国人永远不懂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也永远不懂怀祥投水的地方叫“成仁祠”,更不会懂在怀祥身后,还有一连串不屈的名字,他们是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刘步蟾、邓世昌、左宝贵……


参考文献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2,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张晓玮:《近代反侵略战争》,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年


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王武侃:《奇幻中国史 生死的格式与众神的审判》,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年。


(英)蓝诗玲著,刘悦斌译:《鸦片战争 药·梦·国族构建》,新星出版社,2015年。


李兰:《浴血抗英的定海保卫战》,《理论导刊》1990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青骢马小史博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9:25 PM , Processed in 0.0416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