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哲史艺丛] 海瑞骂了嘉靖,为何还能活到最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2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瑞骂了嘉靖,为何还能活到最后?

 李忱 国家人文历史 2023-02-06 22:47 Posted on 北京


30.jpeg
本 文 约 6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万历十七年(1589)初,一行人抬着一口棺材经过上千里的山海路途,终于到达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走着走着,抬棺材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棺中长睡之人自选的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由于棺中之躯是著名的清官海瑞,所以这个民间传说流传至今。


31.jpeg

海瑞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陵墓修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后经多次重修翻新。海瑞墓冢位于墓道尽头,墓前有一高约3米的石碑,是430多年前造墓时的原物


仔细想想,海瑞是当朝高官,不可能如此简单安葬。事实上,万历皇帝亲自点派一位官员,也是海瑞的学生兼同乡许子伟护送灵柩回乡安葬、监督建造海瑞的墓陵。一路扶灵抵达琼山县后,在灵柩暂厝于明昌塔期间,许子伟找了很多地方考察合适的安葬之地,最终才选中了琼山西郊滨涯村,也就是今天的海口市西郊滨涯村。


墓陵建毕,万历十七年二月廿二日,安葬海瑞,许子伟完成了朝廷的任务。由于海瑞身后没有子嗣,许子伟便在墓旁搭棚栖身,为恩师守制三年,了却自己的心愿后,才返回京城复命就职。


32.png

海瑞像,上书“明海忠介公遗像”,现藏海南省博物馆 


近40岁才开始的仕途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生于1514年,祖籍福建,南宋时迁广东番禺,明朝初年又迁到海南岛琼山县。海瑞的父亲不务正业,致使家道中落。海瑞4岁,其父去世。28岁的母亲谢氏,靠着祖上留下的十几亩租田和替人家做针线活,过着孤儿寡母的贫苦生活。她性格刚毅,家教严格,海瑞刚刚懂事,粗识文字的母亲就口授《孝经》《尚书》《中庸》对海瑞进行启蒙教育;她望子成龙,看管严厉,不准他与别的小孩游戏,“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并把他父亲作为反面案例,反复教育海瑞,不能像他父亲叛逆流荡,而要苦修勤学,做个正人君子。海瑞性格中的孤僻、倔强和偏激与这种教育互相强化,渗透到他的骨子里。


嘉靖二十八年(1549),35岁的海瑞在乡试中,以《治黎策》中了举人。按海瑞的意愿,因家庭生活困难,想在家乡谋一职业养家糊口,可母亲坚决不同意,就是不吃不喝、变卖祖产,也要让海瑞明年去北京参加会试。


在母亲一再要求和催促下,嘉靖二十九年(1550),海瑞带着母亲和亲友凑足的几十两银子赴京赶考。参加会试除了按规定题目撰写文章外,海瑞还将《治黎策》整理、润色,抄写送交考官。当时,世宗皇帝朱厚熜忙于斋醮,不理朝政,奸臣严嵩父子当政,凡是参加会试的举人都要给严嵩父子送礼或送银子,少则几千两,多则上万两,方能中进士。海瑞在客栈听说了这件事,他可没银子可送,且不说考得如何,就凭这一条,他就得落榜。那段时间,俺答汗已经入侵北疆,准备围攻北京,海瑞在京师戒严之前,匆匆离京返琼。


在母亲再三劝说下,海瑞又准备三年,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再次赴京参加会试。会试结束,海瑞又不第。按照朝廷科举条例规定,举人会试不第可入监读书,待下次继续参加会试。若本人不愿入监读书,可听从吏部分派官职。海瑞说:“士君子由科目奋迹,皆得行志,奚必制科。”毅然听从吏部选调,闰三月,被任命为福建南平县教谕,这是县学的最高长官。海瑞回到海南家中,变卖家产、告别亲友,于当年十二月,海瑞带着母亲到南平赴任。近40岁的海瑞才开始仕途生涯。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海瑞晋升为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当时明朝官员实行低薪制,明朝史称“官俸最薄”,地方官不是靠俸禄吃饭,主要收入是各种“常例”,实际就是各种土政策、乱收费、只要有钱粮交缴就抽“红”。这些收入应该算是小金库,除自己的外快,还有招待费、公关费和往上送的礼金。海瑞把一个县府成员的常例收入列出细算了一下,不得了,一个知县即使不贪污不受贿,每年的常例收入也有两千两。私设小金库,制定土政策,是明朝开国之初明令禁止的,然而,太祖去世以来近两百年,这些常规陋习已经公开化了,整个国家的官僚系统是在这些常例支持下运转的,没有这些常例,官员们无法维持日常的生活。


海瑞判断事务、行使权力的原则标准就两条:一是2000年前四书五经阐述的道德信条,二是近200年前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时制定的政策法令。他上任不久,便公布革除所有常例,把所有的“不合理收费”一刀切,不光是自己的常例,还包括县丞、主簿、典吏、教谕、师爷、衙役、门子,全县大小官吏的全部额外收入。老百姓欢欣鼓舞,官员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政治自杀,海瑞自己怎么生活?拿什么接待过往官员?拿什么孝敬上司?他自己都撑不了几天。


海瑞还真坚持下来了,靠一个月五两银子,真就养活了一大家子人,他在官署后院种菜,吃粗粮,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就连给母亲祝寿买两斤肉,都成了官场中的新闻笑料。官员纷纷要求调离,他从贫困地区再招,有些工作没人顶上,他就亲力亲为。别人做县令很清闲,他却忙得一年没几天休息。上司生日或红白喜事,正是下级“表示”的最佳时机,别人都是成百上千地送银子,他只写一封贺信,上级来检查工作或者路过,招待住宿都是按国初太祖时定下的标准。渐渐地,淳安成了官员们的畏途,谁也不愿出差到那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二月,由于曾当过海瑞上司的朱衡已任吏部侍郎,极力向吏部尚书严讽推荐,海瑞被调到江西赣州府任兴国知县。


到任兴国,初心不改,海瑞以雷厉风行的作风,针对当地大户隐瞒土地的严重状况,开始重新丈量土地,核实国家赋税。地方势力和腐败官员暗地里千方百计,买通省里京里,终于把任职才一年零八个月的海瑞弄走。海瑞因“工作出色”,升为户部主事,级别为正六品。吏部也认为,海瑞这样的人虽然方正,却少变通,更适合条条上的工作,不适合于块块。户部主事的主要职掌是各地的财税监管工作,实际上是签签公文,专业性较强,和其他部门牵扯很少。谁知海瑞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岗位上,搞出了震惊朝野、千载名传的“天大动静”。


“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嘉靖皇帝是一个地道的昏君,他长期炼丹修仙,不理朝政,但仍乾纲独断。他只接近少数佞臣和方士,听不得任何批评。海瑞抵京后,耳闻目睹,对皇帝无道、朝政日非的状况,渐渐有了整体性了解,经过长时间思想斗争、内心挣扎,这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皇帝、为了天下决定冒死上谏。嘉靖四十四年(1565),海瑞在入京一年后,呈递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也称《治安疏》,海瑞骂皇帝、海瑞名传千史,都是由于这道疏。海瑞说皇帝一意修真是心惑、过于苛断是情偏,这等于说皇帝是昏君暴君;更刺激皇帝的两段话是“嘉靖者,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是批评皇帝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也就是说天下百姓及官员,很久都认为皇帝是不正确的了。“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的社会现实状况,责任在皇上。不仅对皇帝全盘否定,还对皇帝个人进行道德指责,说皇帝甚至连为人夫及人父的责任都没尽到。皇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不难,只要“幡然悔悟”,由乱及治,也不过“一振作间而已”,皇帝果真这样做了,也就回到了尧舜伟大皇帝之列。嘉靖读完,气得把奏疏摔到地上,喊道:“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旁边的太监跪奏:“万岁不用动怒,这个人素有痴名,听说他已自知必死无疑,上奏前就买好棺材,诀别家属,遣散仆人,他是不会逃跑的。”嘉靖把奏疏捡起来再读,又私下说,“此人可比古代忠臣比干,而我不是纣王”。嘉靖把海瑞关进监狱,却一直下不了决心杀他。


十个月后,嘉靖皇帝死了。提牢主事料到海瑞会被起用,办了酒菜祝贺,海瑞以为死前送行酒,面不改色大吃一顿,主事告诉他皇帝已死。海瑞放声大哭,吐出酒菜,昏倒在地。海瑞对皇帝,真是怒其不争,骂是真爱,哭是愚忠。


33.png

明世宗朱厚熜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新登基的皇帝朱载垕释放了海瑞。他这一骂成名,成了国家政治清流力量的代表,重用他的呼声空前高涨。对他的安排,朝廷也为难,他廉洁自律、为民办事,深受百姓欢迎,必须要提拔;可他的处事方式、原则标准、刚愎自用,朝廷也很伤脑筋,那就让他升官而不让他负实际的责任。于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海瑞先是恢复原职,然后先后任尚宝司丞、大理寺右寺丞、左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官至正四品。海瑞对此当然不满意,他想报皇恩、干实事,他上奏说,自己才浅识疏,现在只是给皇帝看看文书,然后原封发送,这都不称职,不如革职算了。内阁和吏部妥协了,加上首辅徐阶的推荐,隆庆三年(1569)六月,海瑞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这一年,56岁的海瑞登上他的政治生涯顶点。


应天当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朝廷里许多高官的家乡都在这里,包括首辅徐阶,由于吏治不清、贪污风气最盛、积累的问题也最多,也最为难治。海瑞还未出京,应天地区人心骚然,那些贪名昭著的人干脆辞官而去;豪门大户开始低调,把自家的红漆大门刷成黑色;原来坐八抬大轿的管事太监,改坐四人抬的小轿。


海瑞的行政方针非常简单,那就是,按太祖的规矩办。“除积弊天相安,复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变旧。”他一到应天府,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制定《督抚条约》三十六款等一系列整饬吏治、申明赏罚的文告。特别是《督抚条约》规定了应天府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详细琐碎、严格刻板。巡抚出巡,禁止迎送,禁止装修接待房舍;各级官员见巡抚应穿什么衣服;禁止大吃大喝,伙食标准细到两钱;公文使用廉价纸张;文后的空白都要废止;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包括特殊纺织品、头饰、纸张文具以及甜食等林林总总。别人订规章制度可能是做做样子,海瑞则按照自己的理念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真真切切地革除官场弊病。吃喝风顿时刹住、接待费用大幅降低、农民负担有所减轻。百姓称颂“海青天”之声不绝于耳。


海瑞上任的第二个举动,是针对当地常患水灾,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将治水与救灾结合起来,疏浚了吴淞江和白茆河。他身先士卒、跑经费、要政策、找支援,乘坐自己的小船,往来江上,天天泡在工地,现场解决问题。一个开始被人们怀疑的大工程,在他的钉子精神下竟然成功,效益非常明显,清浚出来的土地安置了13万灾民。消息上传,朝廷特予表彰。就连与他作对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万世功被他成了”。


海瑞烧的第三把火是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在应天地区,由于官员可以免除赋税,一人中举入仕,就会有许多人投献土地,加之巧取豪夺,土地兼并现象更为严重。海瑞发布公告要求富户退田。问题是保他性命、荐他为官的恩人徐阶,其家族是当地最大的地主,长年兼并、霸占和接受投献的土地竟达几十万亩。这时徐阶因派系斗争被罢官家居。许多人都在观望,怎么退徐阶的田。海瑞铁面无私、对恩人也不留情,秉公办理,强迫徐阶退田,并逮捕了他弟弟徐陟,并将其违法的两个儿子和子侄也问罪制裁。此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促使许多乡官缙绅也都跟着退了田。


徐阶的气愤自不必说,海瑞的行为引发了整个江南地主乡官集团的仇恨。此时,徐阶放下身段,与曾是政敌、现为首辅的高拱请和示降,高拱目的达到后也笑脸相迎,二人在扳倒海瑞上心照不宣,徐还给宫中太监写信让他在隆庆皇帝耳边吹风,说海瑞坏话,同时串通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沽名乱法,不谙吏事”“滥受词讼”。


告状的太多,皇帝心也没底了。隆庆四年(1570)二月,皇帝终于下旨改调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三月朝廷又把这个官职并入南京户部,海瑞这回可真没什么事可做了。海瑞在巡抚岗位上轰轰烈烈只干了八个多月。他震惊愤怒、迷惘灰心,刚者不屈的性格,使他决不容忍任何对他荣誉性的安排,给皇帝写了封辞职信《告养病疏》。如果说《治安疏》是海瑞第一封有名的骂皇帝的信,那么这封信是他平生第二封有名的骂满朝大臣的信。在信中,他把自己作为标准,让全社会的人向自己看齐,而天下可为:“臣尚欲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开复古之门路。”同时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皇上勿听之可也”。骂完之后,海瑞挂冠而去。朝廷虽然震怒,一时无法处置海瑞,令其回籍候调。海瑞回海南老家,走时还对朋友说:“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


34.png

《海瑞执法图》,国画,赵华胜。隆庆三年,海瑞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他一到应天府就制定《督抚条约》 三十六款等一系列整饬吏治、申明赏罚的文告。被百姓称颂的同时也引发江南地主乡官集团的仇恨


“愿一见海爷相貌耳”

两年之后,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出任首辅。他和海瑞一样,尊重法纪而讨厌苏松地区的地主。海瑞曾和张居正有过接触,写信希望他主持公道。张居正认为海瑞轻率冒进,回信委婉拒绝援之以手,使海瑞赋闲家居达15年之久。期间,也有许多官员纷纷上书,要求起用海瑞,张居正批道,海瑞的品质无可怀疑,然而办事不能通达,“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


海瑞在老家过着清苦的生活,他没有业余爱好,“山水诸癖,一无所好”。海瑞虽关心时局,但也只能靠读书、整理文稿、偶尔讲课等打发日子。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陆续有一些官员上疏推荐海瑞,也没人从中作梗了。万历十三年(1585)正月,皇帝下旨,起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三月,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这个官,级别虽高,但是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万历皇帝这次起用海瑞,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榜样或象征,因为在全国也找不到像海瑞这样真正清廉的官员了。大学士申时行,自然理解皇帝的旨意,他给海瑞写信说:“维公祖久居山林,于圣朝为阙典。”这意思很明显:老兄一直住在乡下,对朝廷和官场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提醒的潜台词也很清楚:做做点缀就好,别惹什么事了!


35.png

海瑞草书联语,上书“清操日饮廉泉水,长啸时登横翠楼”,收录于元明书翰第四十七册,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诏书一到,海瑞即刻准备,有人劝他别再干了,海瑞不肯。也有人劝他,朝廷给你扔到山野里十多年,你怎么也得端架子一两次。海瑞不屑,“主上行特达之知,臣子不可无特达之报”,很快启程上任。


到南京后,他上奏皇帝,要杜绝官吏的贪污,应该恢复明太祖时期制定的律法,凡贪赃在八十贯以上的官员都要处以剥皮实草的酷刑。这一招惹是非的建议,令官员们震惊、不安和仇恨。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诏升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这个职位基本不管实事,整个南京御史台都不怎么上班,以前的右都御史十天半月不见一面,京城的人都不知道南京右都御史是谁。


可海瑞不这么想,总想为百姓多做点事,行使手中的职权。他首先整顿纪律,要求所有人天天坐班,谁迟到了,立刻罚俸。御史陈海楼的家人到市场上用官员红票买米,只付给一半价钱,这其实是当地官场的惯例,海瑞得知,将其家人责打三十大板,并戴枷示众。还有一位御史过生日时,在家摆宴并请戏班子唱戏,海瑞找出太祖定下的规矩,“宴燕不得延伎”,将御史责杖一顿。这期间,海瑞共谪遣御史20人、降9人,黜3人,可见执法之严。


南京的御史们不堪其苦,也不管海瑞位高声耀了,纷纷弹劾海瑞,采用莫须有的老办法对海瑞进行人身攻击,一时拥护者和反对者争辩不休。皇帝下结论:“……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也就是说海瑞可用作为“门面”写到书上,点缀朝廷记入史册,学习精神激励人心,却不可施用于实际。可在老百姓心中,“海青天”就是善恶最终裁判者、传奇大英雄。海瑞从海南奉诏回南京,人人争相拥到街上,有的还到家门口,就是想看看海瑞。有的百姓进来后,海瑞问有何事?百姓叩头说没什么事,“愿一见海爷相貌耳”。


海瑞见正义不得伸,奸顽之徒不得遏止,也早已心灰意冷,在给他侄孙女婿梁云龙的信中说:“年七十有四非做官时节,况天下事只如此而已,不去何为!”他七次打辞职报告,皇帝次次不准,他可不想留下放逐清官的骂名。


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的柴薪费多算了七两银子,海瑞让人如数退回。去世时,守护在他身边的,只有家人和佥都御史王用汲和户部员外郎苏民怀。南京礼部和应天府派人帮助王用汲和苏民怀布置灵堂,料理后事。清理遗物时,只一筐旧书,两藤箱衣服,除一件朝服外,所有衣物无不多次缝补。灶间只有半缸糙米和一些干菜和咸菜。问遍家人,仅有一包二十两银子,知海瑞清廉,却不知如此清苦到这般,“有寒士所不堪者”。大家为海瑞拿出几百两银子,料理丧事。


朝廷对海瑞的评价较高,礼部议谥,请赐忠介,赠太子太保,谕江浙地方为海瑞建专祠,春秋享祀,在海瑞家乡琼州府建专祠,与宋苏文忠公(苏轼)、明丘文庄公(丘濬),称三公祠。入土为安的过程,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36.png

海瑞故居,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该处为纪念性仿明代建筑,故居原址曾在附近,却并无建筑遗存。至今该地仍是后人敬仰先贤之处


海瑞那种刚正不阿、以卑抗尊,勇于斗争、敢说真话,不怕丢官杀头的精神;为政清廉、不徇私情、忧国忧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减轻人民负担的美德,今天看来都不过时,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a.png
END
作者 | 李忱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1月下,标题为《清官海瑞 千古霜风洗暮烟》,有删节,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8:46 PM , Processed in 0.0568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