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转贴] 诗人拜伦,一个英国贵族,却为希腊独立献身,这一切源自他的童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5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拜伦,一个英国贵族,却为希腊独立献身,这一切源自他的童年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1-16 17:30 Posted on 山东

15.jpeg


提起拜伦,大家也许都会想起他的代表作《唐璜》。这位著名的英国诗人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笔下塑造了许多不满现实、奋起反抗的人物形象。但鲜有人知道,这位诗人本身就是一名为了理想而终生战斗的勇士,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一、青年时代的拜伦


1788年1月22日,拜伦在伦敦霍勒斯街出生。在他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拜伦只好跟着母亲在苏格兰生活。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难免充满艰辛。1798年,10岁的拜伦继承了伯祖父的男爵之位,随后便同母亲一起前往位于诺丁汉的领地生活,经济条件得到改善。


16.jpeg

拜伦的母亲


但童年生活对拜伦来说更多的是不幸,对他性格形成也产生了负面作用。拜伦母亲喜怒无常,经常对他打骂,甚至还因他先天性跛脚而加以嘲讽。拜伦忧郁、孤僻的性格就是这样产生形成的。诺丁汉是英国当时的重要工业中心之一,也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一个中心,生活于诺丁汉的拜伦亲眼目睹了工人们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为追求幸福而展开的斗争后,被深深地触动了,他就此立下了要为劳苦大众争取权益的志向。


拜伦的求学生涯真可谓是一波三折,他早年在阿伯丁文法学校接受正规教育,1799年8月,拜伦进入位于达利奇的威廉格伦尼博士学校学习,但他母亲控制欲较强,经常干涉他的学习,并让他退学。多次退学带来的结果之一是拜伦缺乏纪律性,古典文学教育也被耽误了。


1801年,拜伦被送到哈罗公学,一直待到1805年7月。在这期间,拜伦爱上了玛丽·查沃斯。为了她,拜伦在1803年9月甚至拒绝回到哈罗公学。1805年秋天,拜伦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文学和历史。拜伦在三一学院一共呆了3年,他与约翰·卡姆·霍布豪斯、国王学院研究员弗朗西斯·霍奇森等人结识,并建立了终身友谊。在霍布豪斯的引荐下,拜伦得以加入支持自由政治的剑桥辉格党俱乐部;而拜伦与国王学院研究员弗朗西斯·霍奇森也经常就文学和其他问题进行通信,获益良多。


二、声名鹊起


在剑桥大学,拜伦经常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并开始从事诗歌创作。1807年,拜伦处女作《懒散的时刻》出版。他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贵族生活的鄙夷,这给他招来不少批评。面对这些质疑和攻击,拜伦写了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予以回击,这部长诗文采斐然,拜伦由此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


17.png

诗人拜伦


1809年,拜伦从剑桥大学毕业后,随即开始了自己的“毕业旅行”。拜伦游历欧洲各国,他不仅获得了许多写作灵感,更重要的是他再次看到了被压迫民族为了自由和独立而不懈奋斗的场景,深切感受到了英国在欧洲政局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欧洲之行提高了拜伦的政治觉悟。


1811年7月,拜伦重新回到英国,他因男爵身份而成为上议院议员。1812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这是一场广大工人为了改善自身劳动条件而展开的斗争,以破坏机器为主要手段。拜伦在议会中努力为工人们辩护,但他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上议院还是通过了处死破坏机器的工人的法案。由于对现实政治深感失望,拜伦便以笔为武器,写了大量充满反抗精神的作品,这使得他名声鹊起。1812年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轰动了文坛,此后又发表了讽刺诗《反对破坏机器法案》《异教徒》《柯林斯的围攻》等。在这些作品中,拜伦塑造出了诸多“拜伦式英雄”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满现实、敢于奋起反抗,但性格上又有些孤僻,这与拜伦自身也比较相似。


18.jpeg

卢德运动


三、“为伟大的事业捐躯”


由于拜伦同情工人,而且支持爱尔兰独立,因此他被英国政坛排挤和攻击,英国上流社会甚至借拜伦与妻子离婚的事情大做文章。众压之下,拜伦不得不离开英国,过上了背井离乡的生活。拜伦先去比利时参观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场,之后去了瑞士并结识了同样在此流亡的英国诗人雪莱,就是写出了“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那位大诗人,在这之后拜伦又去了意大利。1816—1823年,他一直待在那里。1823年,旅居热那亚的拜伦作了一个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决定,并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


19.jpeg

雪莱


拜伦对在意大利的生活感到厌倦,便接受了希腊独立运动代表的邀请,动身前往希腊。一到希腊,拜伦便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希腊独立战争的事业中去。他拿出大量钱财,购买武器装备、购买物资,以实际行动支持希腊革命,他为此还把自己在英国的庄园都卖掉了。据估计,他为希腊独立运动大约花费了2万英镑(大概相当于今日数百万英镑)。拜伦出手如此阔绰,不同派系的希腊革命党人都围绕在他身边,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看到希腊人如此内斗,拜伦也非常失望,认为“古希腊人的那种光辉在现在的希腊人身上已经看不到了”,尽管如此,拜伦还是全力支持他们的独立事业。


20.jpeg

拜伦抵达希腊


虽然拜伦支持希腊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压迫,但在他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理性的人道主义光辉,他收养了一名父母被希腊人杀死的土耳其女孩并将她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拜伦很清楚地看到,希腊和土耳其人的战争给很多无辜民众都带来了苦难。


1824年,在拜伦带队准备进攻勒班陀堡垒期间,他病倒了。当地医生选择进行放血治疗,错误的治疗方法加上差劲的医疗环境,使得拜伦病情严重恶化。1824年4月19日,拜伦死于米索隆基。


21.jpeg

拜伦之死


拜伦死后,希腊人深深地哀悼这位来自英国的诗人,并将其奉为英雄,希腊民族诗人狄奥尼修斯也写了一首名为《拜伦勋爵之死》的诗来表达哀思。经过防腐处理,拜伦的遗体被送回英国(据说拜伦的心脏留在了米索隆基),本来人们想把他的遗体送到威斯敏斯特教堂,但被该教堂以“道德原因”拒绝了。于是拜伦便葬在了汉诺丁的圣玛利亚教堂,他的墓上还放着一块希腊国王赠送的大理石板。1969年,也就是拜伦逝世145周年,拜伦遗体才被重新安置到威斯敏斯特教堂。


在现如今的雅典市中心,还有一尊拜伦雕像。此外,从2008年开始,希腊将每年4月19日定为“拜伦日”,借此来表达希腊人民对这位远道而来、对希腊解放事业施以援手并献出生命的伟大诗人和战士的怀念。  


22.jpeg

在希腊的拜伦雕塑


文史君说:


有人说,如果拜伦不死,他很可能会成为独立后的希腊国王。这难免夸大其词,因为从实际来看,拜伦在希腊政坛并不算成功,他未能让各敌对派系团结起来。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拜伦的伟大,他慷慨解囊,支持希腊解放运动的壮举,表现出了极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拜伦在希腊不幸去世,引起了更多欧洲人的关注,希腊独立运动也获得了更多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可以说,希腊独立事业的最终成功与拜伦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英]沃尔特·菲利普斯:《希腊独立战争:1821—1833》,华文出版社,2020年。


[英]罗德里克·比顿:《希腊三百年》,中信出版社,2021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6:10 PM , Processed in 0.0470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