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0

[哲史艺丛] 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实现的事,雍正帝却完成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5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都想做而未能实现的事,雍正帝却完成了

 埃尔文 历史学堂君 2023-01-15 09:19 Posted on 广东
作者:埃尔文
编辑:莉莉丝

在清朝的西南地区,一直有不少势力强大的土司家族。他们虽然名义上臣服中原历代王朝,但是却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宛若大帝国中的一个个独立王国。这些土司往往掌握当地的军政大权,是管辖区域内的绝对主宰,一些更加剽悍的土司甚至对中央的号令都置若罔闻。

比如唐朝时广西的宁氏土司,仅因韦氏家族不愿与其通婚,就杀死了这家的所有直系男丁,而韦氏家族正是女皇武则天的亲家,这些被土司处死的男丁中,就包括当时大唐的国丈,唐中宗李显的岳父——韦玄贞。连皇帝的亲家都说杀就杀,足以显出土司们的飞扬跋扈。因此,清剿土司,将土司控制的西南地区直接划归中央统治,就成了历代王朝必做的大事。
 
0.jpeg
上图_ 古代的农耕社会

一、什么是改土归流?为什么要进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就是指将土司制改为流官制,将统治权交由中央直接管辖。自秦朝以来,古代一直都是实行的郡县制,各省的官员都由中央政府选拔并任命,中央政府可以随时决定官员的去留日期和升降奖惩,这种将官员任免集于中央的做法抑制了地方势力的做大,维护一统。

而西南地区的土司制,恰恰就与这一原则完全相悖。在西南地区,土司世袭罔替,握有当地的军政大权,对于中央仅有定时缴纳赋税的义务,中央无权决定土司的任免和选拔。可以说,土司握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其和中央的关系与其说是符合郡县制,不如说是符合早已废除的分封制。这些土司与周朝的诸侯一样,对于天子仅仅是效忠关系,他们宛若大帝国内滴水不进的封闭王国,是旧制度的最后残余。

土司制度与中央集权如此格格不入,因此土司一直是历代皇帝的眼中钉,但无奈西南贫瘠,山道险峻,又布满了瘴气毒虫,武力征伐实在是成本太高,因此历代帝王,只要土司们不明面上反抗中央,也就更多是听之任之。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明朝。

1.jpeg
上图_ 中央集权制

二、明朝时的遗憾,未能完成的改土归流战争
明初,实行的本来也是土司制,但万历年间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彻底吓坏了明朝政府。他们终于意识到土司制度的巨大弊端以及改土归流的必要性。

征伐杨应龙的战役,是万历三大征之一。杨应龙,本是播州的土司,其继承父亲职位,是大明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从军期间,屡有战功,被封为骠骑将军,并被授予都指挥使和飞鱼服。但是大明的赏赐并没能满足杨应龙的野心,他看到四川的明军实力孱弱,由此萌发了侵占整个四川的念想。杨家作为播州世袭罔替的土司,其势力错综复杂,极为庞大,整个四川都有杨家的关系和眼线。利用祖辈积下的的财产,杨应龙不断吞并其他土司的领地,渐渐成为了当地的土霸王。

由于杨应龙的侵略行径,当地的土司和官员将杨应龙的恶行尽数上报给中央,明朝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令改派流官统治播州,并让杨应龙入渝受审。杨应龙不愿束手就擒,因此立即发动了叛乱。

2.jpeg
上图_ 海龙屯,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

刚开始,由于明朝忙于万历朝鲜战争,因此并未派遣主力征伐杨应龙,杨因而连战连捷,大败官军,并劫掠四川、湖广各地。明朝因而大怒,正好当时在朝鲜的战争已经结束,明朝遂派遣李华龙、刘綎、陈璘等名将一同征伐,其中刘綎、陈璘都是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表现出色的老将。很快,明朝大军就包围了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屯,面对明朝的精锐部队,杨应龙完全不是对手,两个月内就一败涂地。眼看败局已定,杨应龙自杀身亡,其家人被尽数俘虏,纷纷处斩。

击败杨应龙,让西南的土司元气大伤,明朝因而加快了改土归流的进程,但是好景不长,万历时期的明朝早已处于壮士暮年的情景,万历三大征不过是明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很快努尔哈赤造反,后金壮大,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面对内忧外患,西南的土司再次发起叛乱,明朝的改土归流不得不被迫停止。击败杨应龙的成果也因此半途而废。彻底完成改土归流的使命由此交给了接替明朝的清朝。
 
3.jpeg
上图_ 明末形势图

三、番薯与玉米的推广,人口暴增推动改土归流
虽然历代王朝都想剿灭西南的土司,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但是到了清代,事情终于发生了转机,这个转机就是番薯与玉米的推广。

番薯与玉米,本是美洲的农作物,之后被欧洲人在明末时引入中国,并在清朝开始大规模推广。相比于传统谷物,番薯与玉米,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高产,亩产两三吨的番薯在现在比比皆是,玉米的亩产也达到了上千斤。二是环境适应力强,这两种作物对于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过去很多不能种植谷物的土地如今也能种植这两种作物,很多之前的不毛之地如今也能产出丰厚的粮食,也能养活足量的人口。

4.jpeg
上图_ 古代的农耕

到了雍正年间,在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和清朝取消人丁税的政策吸引下,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人口暴增,就连贵州这种当时的穷乡僻壤人口都从170万发展到了500多万,清朝的总人口更是达到了1.43亿,在随后的一百年间更是会达到4亿之众。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内地很快就到了无地可耕的地步,无数的青年人没有土地耕种,因此经常寻衅滋事,地方的动乱也此起彼伏,为了解决内地的人口危机,雍正将目光抛向了西南。

之前历代王朝之所以没能剿灭土司,一是因为山道险峻,瘴气毒虫。二则是那里是穷乡僻壤,产不了多少粮食。征伐西南的成本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因此各朝各代都没能下定决心将改土归流进行到底。但是到了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已是势在必行,一是因为前面提到的人口压力。二则是番薯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使得西南地区也可成为产粮区,西南,对于朝廷,不再是穷乡僻壤,而是不可多得的沃土。因此,无论是出于转移危机,还是出于财政收益,雍正的改土归流都势在必行。西南的土司们由此迎来了他们的末日。
 
5.jpeg
上图_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四、雍正的功绩,彻底终结土司制度,真正完成了大一统
雍正四年,雍正和鄂尔泰开始着力推行改土归流,雍正明令:“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这段话的意思是推行改土归流,最好是用计谋将土司擒获,用大军进剿是下策,令土司心甘情愿的投降是上策,强行让其投降是下策。治理苗人,应该恩威并施。在雍正的决心之下,云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土司纷纷主动归降,只有少数几个土司不自量力,向中央挑战,比如广顺长寨土司,但是其很快遭到了清军毁灭性的打击,清朝随后在此处设置了长寨厅,也就是今日的长寨县。

6.jpeg
上图_ 晚清时期的苗族窗花

无论是负隅顽抗,还是软磨硬泡,土司们终究没能阻挡历史的潮流,纷纷倒在了清军的铁蹄之下。仅仅数年,大部分的土司就丧失了统治权,清朝政府随后立即派遣流官接替土司进行统治,并在原土司统治区设置郡县。之后,清朝政府又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废除了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实行与内地相同的税赋制度,不过考虑到西南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当地居民上缴的数额要少于内地。

在雍正的努力下,尾大不掉近千年的土司制度终于被彻底废除,从此,西南边疆再也不是半独立的区域,而是完全由中央派遣官员直接进行统治的省份。由此也彻底完成了秦始皇的理想,完成了真正的、彻底的中央集权与大一统,并让后任统治者们代代受益。

参考资料:《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7:35 AM , Processed in 0.0270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