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林屋读书 Author 林屋公子
在东汉野史小说《吴越春秋》里,有一个神秘而凄凉的故事。据说春秋晚期,吴王阖闾下令全国工匠制造金钩。吴王下令说:“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如果谁能铸造出优良的金钩,就可以得到百金的赏赐。吴国青铜冶炼的能工巧匠非常多,青铜剑在当时中国享有盛名。《战国策》就说:“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是说吴、干地区的宝剑,往肉体上试验可以斩断牛马,往金属上试验可以斩断盘、匜(yí,古代盥器),锋利无比。在此之前,吴王就命令了干将、莫邪夫妇,铸造了一对干将、莫邪宝剑。干将将干将剑藏了起来,莫邪剑献给了吴王。吴王在获得莫邪剑之后,这回还想要精美的金钩。一段时间后,陆陆续续有工匠向吴王献上金钩。有一次,有一名男子献上了两只金钩,然后到宫门口来求取赏赐。吴王就将他召上殿,问他说:“制造金钩的人很多,但却只有你一个人敢来求赏,那么你制造的金钩,和其他人制造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此男子说:“大王您有所不知啊!我当时铸造金钩的时候,因为贪图大王的赏赐,而把自己两个儿子给杀了,然后用他们的血,涂到金属之上,从而造出了这两只钩!”吴王命令把所有的金钩陈列于殿上,然后问此人说:“你把自己的金钩说得那么好,那你能找出来哪两只是你的吗?”只见这些金钩数量众多,而且大小、形状相似,肉眼确实难以辨别。此男子却胸有成竹地呼唤着:“吴鸿、扈稽,我在这里,大王不知道你们啊!”话刚说完,两只金钩果然从这些金钩中飞出,贴附在男子的胸膛上。吴王大为惊奇,说:“哎呀!寡人真是辜负你了呢!”于是赏赐给男子百金,然后将两只金钩带在身上,不离身。
这个始见于《吴越春秋》的故事当然只是民间传说,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但客观反映了古人的巫术思维。父亲在铸造金钩时,用儿子的鲜血祭祀了神灵,所以才制造出了精美的金钩。而金钩既然已经沾上了儿子的鲜血,也就拥有了儿子的灵魂。类似的传说,也见于干将、莫邪,据说他们在铸剑时开始金属也不熔化,莫邪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将头发和指甲(一说将身体)投于炉中,这样才铸成了干将、莫邪宝剑。干将的师父、师母也这样做过。这个故事的神秘色彩和凄凉气氛,使它与干将、莫邪的铸剑故事一样,流传甚广。“吴钩”这一词语,也常见于古人诗词。南朝刘宋诗歌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一诗就说“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唐代“诗鬼”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宋代文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地之钩,可以说成为了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那么,“吴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器物呢?后人通常认为,吴钩是一种兵器,但对于吴钩究竟是一种什么兵器,却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钩就是钩状物的兵器,《汉书》记录这种兵器在西汉已经出现了,唐人颜师古注《汉书》就指出,钩是“似剑而曲”能够“钩杀人”的兵器;而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则认为,吴钩应该是一种刀,类似当时南蛮部落的“葛党刀”;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木吒的兵器也是吴钩,但却是一对宝剑了。为什么对于一种兵器,争论却如此大呢?很明显,周代吴国没有这种称为“吴钩”的兵器流传于世。不但古代人看不到,就连考古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没有发现这种兵器。不但吴国所在的太湖流域地区没有发现,就连整个先秦时代的中国也没有发现。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两件“金钩”,系模拟“吴钩”所作的“秦钩”;但也指出“秦钩”的刃比较钝,似乎难以应用。那么,这两件器具是否真是兵器,能否称为“金钩”,实际上存在很大疑问。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金钩”,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金钩”并不是什么兵器,不过就是青铜带钩。所谓带钩,是流传于商周秦汉时期,系衣服带子的钩状物,魏晋之后逐渐被带扣所取代。《史记》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前与兄弟公子纠争位。公子纠派师傅管仲埋伏在半路,一箭射中小白。管仲见小白倒下,赶回去复命,公子纠纠慢慢前行,结果被小白捷足先登。原来管仲射中的,只是小白的带钩,小白装死躲过一劫。考古发现也能证实这个推测。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青铜带钩,其中在浙江绍兴的西施山遗址公园,出土的三件上镌刻的铭文完全一致,都是“工吾王光初得其寿(铸)金,乍(作)用丩(句)”。工吾就是勾吴,也就是吴国;光就是阖闾的名字;句就是钩,也就是带钩。那么很明显,这三件青铜带钩就是吴王阖闾所铸的器物。这处遗址是越国人的手工作坊,吴王阖闾的衣带钩流传至此,大概是勾践灭吴后的战利品,用于越人制造带钩的参考。除了这三件吴王阖闾的带钩外,浙江省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吴王之子” 的带钩。这位吴王之子名叫“耑乌”,不知道是文献中的何人。吴国都城所在的苏州地区虽然暂未发现青铜带钩,但在木渎古城以北的华山战国越人墓,在2011年时出土过一个玉带钩。带钩上写着“趞(què)”,大约是这位墓主的名字。可见,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钩”的器具就是带钩,那么“金钩”就是青铜带钩。带钩虽然一般是单独使用,但也存在单钩双首、并联使用的情况。最后再看《吴越春秋》。虽说吴王在得到宝剑之后又求良钩,但并未明确记录金钩是兵器;吴王拥有形状类似的众多金钩,绍兴西施山也出土了三把吴王光金钩;双钩飞起来贴在父亲胸前,吴王之后也佩带双钩不离身,即是并联使用的双钩。这些都表明,故事中的“金钩”更像是带钩而不是兵器,《吴越春秋》虽然成书于汉代,但仍然是把它作为衣带钩去讲述的。只是后人用汉代兵器“钩”去解释“金钩”,所以才会得出“吴钩”是兵器的说法。
END 本文首发于《苏州杂志》2022年第5期,原标题:《吴钩与带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