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菊斋 Author 聆思
传说他家巨有钱,在寸土寸金的洛阳有一座超级豪宅,占地之广、装饰之豪华不输于公侯宅邸。而在河北则有良田千顷,每年光地里的收入就轻松好几个小目标,诚可谓是“城里有房,村里有地”的顶配。就是这么一个超级富二代,到了晚年却自愿放弃家业,隐居黄州,“自号龙邱居士,庵居蔬食”,也就是在隐居期间,陈慥因为怕老婆留下了“河东狮吼”的故事。陈慥嗜酒,自能喝酒之后陈慥便离不开此物,平日无事也要喝上许多。如果遇到了伤心难过的时候就喝得更多。陈慥嗜剑,平日里练剑不辍,等到喝醉之后尤其喜欢提起手中剑去找城中流氓地痞的晦气。这样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有附近游侠对他起了兴趣,开始与之结交。又因为陈慥家里有势、腰中有钱、为人也非常仗义,周边村镇的游侠们渐渐地都唯他马首是瞻,奉他为黄州道上的总瓢把子。有一次,苏轼在岐山与这位年轻的总瓢把子偶遇。当时陈慥正带着两个侍从一起打猎。山林寂静,马蹄声碎而且密,随着一只雀鸟被侍从射空的一箭惊起,陈慥一夹马腹,身形跃出,刹那间弓如满月、箭若流星,将雀鸟钉在树上。远处箭矢的尾翼还在微微颤动,陈慥已将马稳稳停止,显出不凡的骑术与箭术造诣。彼时饮酒负剑的少年,大声地向苏轼讲述着自己的宏伟抱负,一时间其风姿与前朝的另一个少年游侠很像,那个人叫李白。“常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方先子传》陈慥曾经也发奋读书过,想要靠满腹才学拿下功名利禄,就像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那样。然而到底不是所有人都是读书的料子,陈糙考了不少次科举,到底未能取得什么成绩。然而就在少卿大人为自己的儿子扼腕叹息、所有人都认为陈家这是虎父出犬子的时候,陈慥站在那张令无数人心碎的榜单面前坦然一笑。什么狗屁科举,随他去吧。纵然百次千次落第又算得什么,难不成我陈慥会被那些陈腐功名限制住?就像宋江行走江湖的名号是及时雨一样,方先子是道上朋友们对陈慥的称呼。所谓方先指的是古时祭祀时戴的一种帽子,陈慥经常戴的帽子跟其有些像。因此朋友们这么称呼他有两层意思,即指他戴的帽子像方先冠,又暗示他的品行方正,有古风。后来,苏轼被贬黄州时曾经拜访过这位朋友,不过当他们再次相见时,苏轼却有些认不出这位朋友来了:昔日的上等绸布衣服换成了棉布长衫,占地千百亩的超级豪宅变成了只比平常人家稍大些的普通宅子,昔日的奴仆如云成了今日零星的数个仆人,若非他是刚从京城被贬过来的几乎以为太常少卿倒台了。见苏轼发愣,陈慥笑着抬了抬手:“愣着干嘛,进屋啊。”苏轼见他举止自然,不似作伪,不由长叹道:“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不少奇人异士,他们经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一般人却始终见不到他们。不过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苏轼在这待了几天后,着实是感慨万千,抬起笔就给陈慥写了个传,就叫《方先子传》,传写得挺好的,对陈慥的经历和独特的人生观都有所提及,流传了几千年。要是一般人到这也就结束了,可苏轼是个多有意思的人啊,他在写完传之后,又坏笑了一下,写了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全诗是这样的:这个和《方先子传》比较正经的讲故事还不同,这首诗是用调侃的语气讲了陈慥惧内的故事。苏轼说啊,当时我跟陈慥聊天,聊得很尽兴,一直谈到了半夜。然后陈慥的老婆柳氏(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不乐意了,就摔锅打灶地骂起来了。柳氏的嗓门非常大,知道佛教里的“狮子吼”不?一样一样的。当时我还指望陈慥能怼回去,结果没想到这个人是个“妻管严”。别说怼媳妇了,手里的东西都被吓掉了。这事可太好玩了,我一定要写首诗记一下。于是苏轼就写了这首诗。诗中的“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意指“如来正声”。这里啥意思就不用多解释了吧?至于为什么说是河东狮子吼,大概是因为陈慥的老婆是“河东郡”的人吧。后来这件事还被改编成了戏剧,“河东狮吼”也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词。如果问方先子,你有烦恼吗?他一定会哈哈大笑,我怎么可能有烦恼。然后拿起大笔写下四个大字:“无愁可解!”大宋某年,没有愁绪的方先子在听歌的同时正在偷偷欣赏歌女的美貌,目光飘忽,似是希冀和苏轼一样,与那些歌女们在曲终之后来一场在当时很普遍的、超友谊的有趣经历。可到了最后,他想起了自家那位虽可敬可爱可人却唯独凶悍无比的妻子,河东狮吼犹在耳旁。他轻轻叹了口气,有些幽怨地想道:罢了,我毕竟是没有烦恼的陈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