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8|回复: 1

[知识] 中国又一传统入选“人类非遗”!凭什么是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8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又一传统入选“人类非遗”!凭什么是它?

地道风物  2023-01-04 05:32 Posted on 北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道寻茶记 Author 寻茶菌

IMG_8114.JPG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中国茶”成为我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与茶有着深厚的联系。从吃茶到饮茶,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萎凋、闷黄、做青、渥堆、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数千种茶品。在与茶的深厚联系中,也形成了不同的习俗并不断传承……


IMG_8115.JPG
地图/孙璐


而在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共有44项相关名录,这些贯穿中国人生活、习俗、礼仪的,被纳入“人类非遗”的精妙技艺及人文茶俗都是什么呢,他们又各自来自哪里?我们一探究竟!

为方便各省茶友方便查找,以下排序我们将44项非遗项目按省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福建省(6项)


IMG_8116.JPG

制图/鱼一条,图/岩茶教室


武夷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这是最早的乌龙茶制作之一。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喊山、斗茶赛、茶艺等风俗雅俗共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IMG_8118.JPG

制图/鱼一条,图/刘金龙


安溪铁观音成茶外形紧结沉重,色泽沙绿油润,内质香气馥郁、芬芳幽长,有独特的观音韵。其区域品牌价值曾常年位列国内前茅,它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数十年间,从闽南的山海一隅,快速扩张到全国各地。


IMG_8120.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游力克


福鼎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因成制品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其初制工艺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制作中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的自然氧化,而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如今,福鼎白茶的制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工艺白茶等品类。


IMG_8122.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黄小璇


采用福州茉莉花是传统福州茉莉花茶的原料要求,福州独特的水土条件与良好的气候,也使得种植在这里的茉莉会更显鲜灵悠长;茶坯则大多选用闽东所产的烘青绿茶,工艺考究,鲜爽甜香。不仅是原料与技艺,福州人对标准同样要求亦十分严格,至少需要鲜花反复四窨一提才能叫做福州茉莉花茶。在福州文化的不断地发展更迭中,不变的是茉莉始终清幽芬郁的香气。


IMG_8124.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吴学文


1915年,坦洋工夫漂洋过海,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世界闻名。其炉火纯青的手工技艺具有中国红茶科学研究的重大价值,福安市人民政府每年都举办坦洋工夫斗茶赛,使得坦洋工夫的制作技艺得到了提升,品牌得到广泛传播。


IMG_8126.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漳平水仙在传统乌龙茶制作技艺之外,还要进行压模造型、反复多次的烘焙,形成四方型、带有天然的“兰花香”和“桂花香”的漳平水仙茶。如今,漳平人在对传统技艺进行优化整合下,探索、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规范技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极大地推动了漳平市茶产业发展。



浙江省(6项)


IMG_8128.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仙花


西湖龙井茶主要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西湖龙井茶区的茶叶栽植和制作逐渐形成了选育良种、勤耕栽培、精细采摘、科学炒制等一系列茶叶生产经验,特别是在炒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炒制工艺,其中包括“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


IMG_8130.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婺州举岩茶的制作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后随历史变迁濒临失传,至1979恢复生产。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又称“婺州碧乳茶”,举岩茶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一芽一叶采摘。


IMG_8132.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完成。制成的茶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尝之齿颊甘香,回味无穷。长期以来,顾渚村民把制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对茶园管护有加,水口顾渚山至今还保留有五百亩左右的古茶园。

IMG_8134.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磐安县玉山百姓感晋代许逊为当地茶叶发展做出贡献的恩德,尊之为“茶神”,建庙立像朝拜。庙宇因此被称为“茶场庙”,并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春社”、“秋社”两季庙会。“春社”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社戏表演、挂灯笼、迎龙灯(亭阁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秋社”在农历十月十五,进行热闹的货品交易,还有如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


IMG_8136.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径山茶宴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茶论道,禅茶一味,体现了中国禅茶文化的精神品格,丰富并提升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径山茶宴堂设古雅,程式规范,主躬客庄,礼仪备至,依时如法,和洽圆融,蕴涵丰富,具有品格高古、清雅绝伦的独特风格,堪称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IMG_8138.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安吉白茶树种特殊,初春发出的嫩叶呈象牙白,在晚春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早年的安吉白茶数十分珍稀,1982年育成的“白叶一号”品种,帮助安吉白茶发展到现在近20万亩之多。其制作中,需做到叶不焦,梗不红,又要保持叶张完整,除要求有正确的温度外,还要保持苛刻的湿度,需要极高的手感和手法。



云南省(6项)


IMG_8140.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司幽


宁洱县普洱贡茶,在茶叶采摘开始前必须先行祭礼,即向茶神行敬献仪式。仪式结束后,制作开始,制茶者按一定标准严格选择采摘地和采摘时节,以手摘方式采选原料。原料备齐后即进入杀青揉晒环节,以特定工艺将鲜叶加工成晒青茶。随后是蒸压成型,即通过蒸、揉、压、定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晒青茶制成各种成品茶。


IMG_8142.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大伟


云南省勐海县旧称“佛海”,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之一。1939年,著名茶人范和钧创建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大益普洱茶的源头由此开始诞生,经过八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大益”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普洱茶品牌。


IMG_8144.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下关沱茶”取名于创始地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生产历史悠久。1902年,大理喜洲白族商帮永昌祥在下关开设第一家茶叶精制加工厂,加工紧茶和饼茶,标志着沱茶工艺的诞生。百余年来,白族人民用这种技艺生产的产品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滇西北、西藏和四川等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特别在藏族同胞中影响极大,在一百多年来的各民族友好往来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IMG_8146.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现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IMG_8148.JPG

制图/鱼一条,图/李岩所


德昂族是中国云南西南部跨中缅边境而居的少数民族,种茶、饮茶和用茶习俗历史悠久丰富。他们的酸茶是当地人们根据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创造出的一项传统技艺。酸茶分湿茶和干茶两种,湿茶为食用,干茶为饮用。酸茶取材于古老的大叶种茶树,茶汤嗅之微酸,品之柔涩,回味甘美,被称作“凝固的山泉”。


IMG_8150.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吴学文


1938年,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冯绍裘先生在云南凤庆用云南大叶种首创滇红。庞大的地理跨度,涵盖了丰富多样性的树种,树龄跨度极大的古茶树资源、以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它们共同造就了云南红茶在世界红茶中的不可比拟的独特性,也让滇红迅速发展出了众多的不同品类,如滇红金针、滇红金螺、古树红茶、晒红等。


安徽省(4项)


IMG_8152.JPG

制图/鱼一条,图/堂少


安徽省黄山自古以来就是名优茶的生产基地。清代光绪元年,徽州漕溪人以“下锅炒(杀青)、轻滚转(揉捻)、焙生坯(毛火)、盖上圆簸复老烘(足火)”等一套技艺精心加工,制成“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新茶叶,故取名“毛峰”,一经出口便驰誉欧洲。后来,毛峰种植扩展到整个黄山南北麓,出产的茶叶相应改名为“黄山毛峰”。

IMG_8154.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程敏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产茶历史悠久,此前这里名为太平县,故所产的茶称为“太平茶”,在长江一带极为流行。有茶商请茶农将尖茶中枝头整齐的芽叶单独拣出,高价销售,获得重利。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受到启发,从采鲜叶开始就精挑细制,由此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所产的茶叶品质为尖茶之魁,因而以“太平猴魁”命名。


IMG_8156.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首次访华,中国政府即将六安瓜片作为国礼馈赠给他。


IMG_8158.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方托马斯


祁门红茶一经问世,即以其超凡出众的品质蜚声中外,祁门也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祁红制作技艺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包括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祁红最具魅力的是其香气,国内外茶师称之为“玫瑰香”或“苹果香”,其中又蕴藏有兰花香,芳馥持久,有“祁门香”之誉。


湖南省(3项)

IMG_8160.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一米距离912,图/图虫·创意


湖南省安化县素有“中国茶乡”之称,其生产的安化黑茶是历史名茶,明代起民间便有黑茶“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清代道光元年(1821),当地茶商为便于运输,将黑茶踩捆成小圆栓形,每支定为100两;同治二年(1863)又增加为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安化千两茶的精深加工工序异常复杂,包括筛分、拼配、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一系列环节,经日晒夜露55天制作成黑茶成品。


IMG_8162.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夏小西


湖南省益阳市的茯砖,是黑茶类中最为注重发花工艺产生有益菌的茶种之一,系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筑制成型和发花等环节制作而成。数百年来,茯砖茶成为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对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IMG_8164.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君山银针早在唐朝就受到宫廷青睐,传说曾随文成公主进入西藏,为汉藏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此茶属于黄茶类,其制法特点至今仍保持了古代“岳州黄翎毛”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摊放、初烘、摊凉、初包、复烘、再摊、复包、足干、拣剔等工序,历时约72小时。


江苏省(3项)


IMG_8166.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张卓君

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建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以独创的茶点制作技艺享誉国内。2006年12月,富春茶社被商业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它将花卉、茶艺、点心、菜肴结合在一起,让人在闲静雅致的环境中品赏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IMG_8168.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仙花


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的洞庭东山、西山。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康熙南巡太湖后,钦定茶名“碧螺春”。碧螺春茶的采制精细严苛,“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和“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是洞庭山碧螺春采制技艺的技术要领。制成茶具有“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之外形及“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回味无穷”之内质。


IMG_8170.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雨花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今南京雨花茶的产区,已由原产地南京中山陵和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扩大到栖霞、浦口、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各区。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省(3项)


IMG_8172.JPG

制图/鱼一条图/图虫·创意

赣南客家擂茶起源于汉魏时代,由“粥茶”及唐宋时的“盐茶”衍变而成。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基本材料有炒花生米、炒芝麻、晒好的茶叶、适量的食盐、糯米等;制作工具有三宝:擂钵、擂棍、捞瓢,通过旋转研磨成糊状物。饮用时将热开水倒入擂钵并搅动,人称“一家煮茶百家香”。


IMG_8174.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以"清明后采摘的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杀青、造型揉捻、分段干燥、 分筛梗、风选、拼配等工序精制而成。 唐代著名茶叶专家 陆羽 在《 茶经 》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婺源茶叶也是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著名品种有"上海州"、"大叶种"、"小叶种"、"圆叶种"、"长叶种"等等。 


IMG_8176.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宁红茶传统制法中,初制工序主要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精制工序主要为筛分、拣剔、复火、匀堆装箱,并创造性形成了轻萎凋、重揉捻、足发酵等独门绝技。宁红茶以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高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鲜爽而驰名中外。馥郁持久的苹果香是宁红茶特有的天然茶香。


湖北省(3项)


IMG_8178.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文林


恩施玉露香鲜爽口,色泽苍翠绿润,是中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其地理保护区域为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制作包含摊青、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拣选等9道工序,所制成的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


IMG_8180.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大军,图/图虫·创意


赵李桥砖茶中的青砖茶以条形晒青黑茶为原料压制而成,是湖北黑茶的代表之一。呈长方形茶块,干茶青褐色,香气纯正,入口厚实。其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西藏等地区,广受欢迎。


IMG_8182.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以鄂西南武陵山区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初制、发酵、紧压、烘干等六大核心工序精制成茶。茶料经深度发酵,品质优异: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醇。 


北京市(2项)


IMG_8184.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花茶系将绿茶与茉莉花置于一处,多次窨制而成。这是我国特有的茶种,茶以花名,花因茶胜。清代末年,张一元茶庄开办,世代传承,专门制作销售茉莉花茶,将茶碗中深厚的老北京文化传承下去。


IMG_8186.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选择、鲜花养护、玉兰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热、起花、烘培、匀堆装箱九道工序。以及只采用春茶茶坯,并且运用“低温慢烘”等独门技艺,最终形成了吴裕泰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的特色。


四川省(2项)


IMG_8188.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南路边茶系采用自然干燥、重发酵、特殊压制、包装等工序制作完成,其生产技艺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特点。其品质优良,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悠长,适于制成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每天必不可少的饮品。


IMG_8190.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夏小西


雅安蒙顶山,有着悠久的茶树种植历史。公元前53年,甘露道人吴理真在蒙顶山手植的7株茶树,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茶园。这里的老川茶群体种色、香、味、形独具一格,卷曲型绿茶代表之一的蒙顶甘露香气馥郁、回味甘甜。“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山茶在历史上非常出名,并被无数文人雅士诗词歌颂。


广西壮族自治区(2项)


IMG_8192.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夏小西


六堡茶是黑茶中原料较细嫩的一种,以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这些茶树茶叶嫩且厚而大,味浓而香,其中,苍梧县群体种品质最佳,是许多六堡茶厂追逐的“宠儿”。南洋市场曾是六堡茶最大的消费市场,直到现在,这种茶叶仍是东南亚常见的日用品,也是南洋华侨与故国明月割舍不断的丝丝情怀。


IMG_8194.JPG

制图/鱼一条,图/图虫·创意


恭城瑶族人民在历史上,为了驱疫避瘴,适应生活环境,就用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料炮制一种茶做饮料,因这种茶要伴以油盐来煎炒,故名油茶。“一杯苦 ,二杯甲(涩),三杯四杯好油茶”。油茶入口微苦,其次微涩,茶香的醇厚与甘甜在唇齿间弥漫开来,各中滋味,耐人寻思。恭城油茶既是瑶家平时的主要饮食,又是瑶家待客及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


广东省(1项)


IMG_8196.JPG

制图/鱼一条,图/叶青青


潮州工夫茶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著名的二十一式,是其茶艺的精华:备器(精心备器具)、生火(榄炭烹清泉)、净手(沐手事佳茗)、候火(搧风催炭白)、倾茶(佳茗倾素纸) 、炙茶(凤凰重浴火)、温壶(孟臣淋身暖)、温杯(热盏巧滚杯)、纳茶(朱壶纳乌龙)、润茶(甘泉润茶至)、刮沫(移盖拂面沫)、烫杯(斟茶提杯温)、高冲(高位注龙泉)、滚杯(烫盏杯轮转)、低斟(关公巡城池)、点茶(韩信点兵准)、请茶(恭敬请香茗)、闻香(先闻寻其香)、啜味(再啜觅其味)、审韵(三嗅审其韵)、谢宾(复恭谢嘉宾)。


河南省(1项)


IMG_8198.JPG

制图/鱼一条,摄影/新亮


信阳毛尖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清末。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而名优产区则在信阳市浉河区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俗称“五云两潭一寨”。


贵州省(1项)


IMG_8200.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都匀毛尖以优异品质多次荣获国内外奖项。其制作工艺独特:每年清明前后,茶农们采下初展的一芽一叶茶青,然后用手工炒制。经过杀青、揉捻、做形、提毫、干燥五道手工制作技艺的洗礼,使得都匀毛尖呈现色泽绿润,条索卷曲、白毫显露、香气清嫩,饮后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特点。


陕西省(1项)


IMG_8202.JPG

制图/鱼一条,图/视觉中国

咸阳茯茶是黑茶,筛分、拼配、渥堆、炒制或(和)汽蒸、定型、发花、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特别是经过加工的茶叶最终长出饱满“金花”,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到了明清时代,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黑茶品类之一,咸阳茯茶是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重要物资,促成“茶马古道”的兴起,有“官茶”之称,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IMG_8117.PNG


以上,便是所有44项在2022年11月29日被纳入“人类非遗”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中国的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茶区,而相关习俗则是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呈现多民族的精彩


IMG_8204.JPG

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
图/视觉中国


通过万里茶道、丝绸之路,穿越历史、跨越国界的中国茶,已为全世界人民所共享及喜爱,并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我们由衷祝贺“中国茶”列入“人类非遗”。对于中国茶,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 | 何如卿
编辑 | 欧寒天、何如卿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设计 | 鱼一条
头图摄影 | 方托马斯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

各茶类介绍资料参考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及各申报地区政府官方网站


本文系【地道寻茶记】原创内容


IMG_8205.P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8:04 PM , Processed in 0.1622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