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哲史艺丛] 北宋谏官范仲淹、韩琦,常让宋仁宗生闷气,他们为啥那么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宋谏官范仲淹、韩琦,常让宋仁宗生闷气,他们为啥那么狂?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11-28 17:30 Posted on 山东
10.jpeg

清平乐 谏官韩琦


热播剧《清平乐》中,前朝剧情深受观众喜爱,原因之一就是谏官的直言进谏和相互驳斥。宋代的谏官地位如何?皇帝为什么愿意放开他们的嘴呢?

一、宋代台谏及其职能

中国古代的监察系统,以御史台和谏院为主,合称“台谏”。御史台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秦代御史大夫可以夺臣下之权,甚至有人说御史大夫与丞相并列为三公。到东汉时,正式设置御史台。谏官也是自秦代就有的,当时称“谏议大夫”,在皇帝左右进行谏争,向皇帝提建议,指正皇帝的得失,唐代时设立谏院,统摄谏官。


11.jpeg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了汉代著名的谏官


北宋建立后,由于政治革新及宋代对士大夫的重视,对台谏制度做了一定的调整。宋代沿袭唐制,设置御史台为国家最高监察机构,“掌纠绳内外百官奸匿,肃正朝廷纪纲,大事则廷辩,小事则纠弹”。御史官是一种加官,由其他政事官兼任。


宋太宗在位期间,大改谏院制度,唐制左右补阙改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此时谏院属官比较复杂,一种是兼职于谏院,只在谏院挂名;一种是在谏院任职务。


12.jpeg

宋太宗赵光义


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发布了一道诏书,“别置谏官、御史各六员,增其月棒,不兼他职。每月须一员奏事,获有急务,听非时入对及三年,则黝其不胜任者”。就是说,规定谏官和御史各设置6名,专掌谏议,这就是俗称的“言官”。这标志着专门的谏官和御史出现。这份诏书非常重要,因此史称“天禧诏书”。


13.png

清平乐 宋真宗


北宋台谏之所以重要,关键一点在于皇帝的支持。宋代以前,台谏官一般由宰辅选拔。但到了宋代,台、谏的长官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同时,宋代有一条祖宗之法,那就是宰执不能干涉台谏官的选拔。


从职能角度讲,宋代谏官的监察范围比历朝历代都广,“既绳外朝臣僚,亦谏内廷君后”,上到皇帝和他的后宫,下到州县的地方小官,都是台谏可以监察的范围。同时,台谏官还可以参与朝廷重大案情的审查和罪名的确定,就国家大事发表意见,行使议政权。


14.png

清平乐 言官苏舜钦

二、仁宗与台谏之缘

台谏与仁宗关系可谓密切。仁宗幼年,刘太后垂帘听政,当时有很多谏官积极敢言,请求还政但受到贬黜,如范仲淹、滕宗谅等,给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仁宗亲政后,就十分看重谏官,多次提拔直言敢谏之人,韩琦就因直言敢谏屡受提拔。而事实证明,凡在谏官任上有所作为的士人,当时都被视作士人领袖,之后多出任宰辅。如范仲淹先劝刘后还政于仁宗,后力阻仁宗废除郭皇后,他正义的形象使他俨然成为士风导向。


15.png

清平乐 范仲淹


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开始庆历新政。而庆历新政的很多主要成员,如范仲淹、韩琦等,均出身于台谏,欧阳修等人当时则任谏官。庆历新政的许多措施,其实大多源于谏官的建议主张。如改革官制,抑制皇室宗亲的恩荫人数,就是谏官孙沔的建议。当时有所谓“庆历四谏”之说,分别为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他们行使职权为庆历新政鸣锣开道,场面一度十分和谐。


16.png

清平乐 蔡襄


但随着改革触及保守派的利益,反对派同样借助台谏的势力,诬陷改革派为朋党,想要使仁宗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御史王拱辰炮制的“进奏院案”, 当时苏舜钦掌管进奏院,一次按照旧例,卖了单位里过期的档案,用这钱召来妓女宴请宾客,当时一众名流都在坐。而王拱辰借题发挥,诬陷苏舜钦卖档案,向仁宗弹劾苏舜钦,最终苏舜钦被削职为民,范仲淹等人也为避嫌,自请出京,新政就这样失败了。


17.png

清平乐 王拱辰

三、台谏的困境

谏官制度虽然不断完善,与皇权、相权三足鼎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其既定制度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破坏。而破坏其制度的,就是君权和相权。


对于台谏威胁最直接的是相权,因为皇帝之下,相权和台谏是直接对立的。相权破坏台谏,主要的手段就在谏官的选任升迁上。制度上谏官虽由皇帝直接任命和升降,但是中书却有推荐人选的权利,所以中书宰相常借此干预台谏官的选任,任用亲信攫取台谏的权力。


宰相有多种手段清除反对他的谏官。主要为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明迁实贬,南宋奸相秦桧、史弥远就多用此术。二是伺机将其调到地方做官,仁宗时,宰相曹利用就说言官陈执中“宜试治民,乃命出守”。尤其到了南宋,权相秦桧、史弥远、韩侂胄等人,只要谏官依附自己,就可以快速升迁,破坏了谏官之风气。


18.png

影视剧中的秦桧


另一个对台谏造成破坏的,就是皇帝自己。宋代皇帝其实一直很矛盾,他们既希望台谏直言敢谏,揭露黑暗面,维护宋朝的长治久安;但是又想摆脱谏官对自己的约束和制衡,让他们服从皇帝的意志,所以有时会从谏,有时会拒谏。


具体来说,皇帝是怎么破坏台谏制度的?大家都知道,宋代台谏有风闻言事的权利,但皇帝却经常让他们讲证据。仁宗算得上最从谏如流的皇帝,有时也对谏官发怒,其他皇帝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许多谏官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就迎合君主的好恶。


19.png

清平乐 仁宗


宋代皇帝对那些不中听的劝谏,往往听而不纳,于是谏官之言如泥牛入海,再无踪影。久而久之,谏官也失去热情。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皇帝凭借好恶罢黜谏官,曾因仁宗废郭皇后一事,大批谏官被贬到地方上去了。后来不少皇帝也学聪明了,避免背上恶名,都是将直谏的谏官升迁,离开谏官之位。久而久之,言官哪还有什么精气神啊?


20.png

清平乐 郭皇后

文史君说

因为皇帝的重视,宋代台谏系统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宋代朝堂上有三大政治势力,一是皇帝,二是宰执,三就是台谏。台谏官可以通过言论影响朝政,甚至左右政局。同时,谏官往往出身于士大夫群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取向,与一些士大夫结成一个政治圈子。因此,北宋台谏官不自主地介入了党争。甚至在党争中,沦为一些政治集团党同伐异的工具。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君权和相权的联合打击下,谏官也渐渐失声。


参考文献


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


刘延豪 :《宋代谏官制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30 01:20 AM , Processed in 0.0315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