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3|回复: 0

[哲史艺丛] 西夏灭族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3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夏灭族真相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2-09-12 23:03 Posted on 广东

丘处机羽化后三天,公元1227年8月25日,66岁的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突然驾崩。


七年前的春天,两人曾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中有过一次会面。那时,成吉思汗幻想长生不老,丘处机便在成吉思汗的私人医生刘仲禄的引荐下,为其传授相关知识。


面对孜孜以求的“天之骄子”,丘处机开口便言:“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若想延长寿命,需要清心寡欲,敬天爱民。唯有减少杀戮,方为积德长寿之本。


然而,临终前,成吉思汗却把这些“秘笈”抛之脑后。


IMG_3048.JPG
成吉思汗画像


弥留之际,他向其子窝阔台、托雷等传达了最后一项秘密命令:秘不发丧,待夏主前来归降之时,即展开屠城,务要将党项人全部送下地狱!


不久,西夏末帝李睍率文武百官开城投降。


遵照大汗遗愿,蒙古军队对投降的西夏君臣进行报复性杀戮。曾屹立于大西北近200年的西夏国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在草原铁蹄下,瞬间沦为人间炼狱。


伴随着西夏文明的消亡,它的建立者——党项人,也化成了历史的一部分,难寻踪迹。



1.png


成吉思汗对西夏党项人的“恨”,是有原因的。早在灭夏的二十年前,梁子就结下了。


那时,成吉思汗正与自己的盟友兼敌手、克烈部首领王罕展开最后的决战。凭借超群的指挥能力,成吉思汗将王罕所部彻底击败。王罕本人被杀,其子桑昆却趁着混战之际,率残部遁入西夏,取道前往西辽,意图东山再起。


听闻西夏公然庇护自己的仇人,成吉思汗怒不可遏。他一边派人致书西夏,一边组织部队准备发起新一轮的侵略战争。


西夏国扼守河西走廊,在宋、金两国间“长袖善舞”多年,其立国能力不容小觑。或许是察觉到周边地区的异常动向,夏桓宗李纯祐急命边境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IMG_3049.PNG
▲夏桓宗李纯祐。图源/纪录片截图


由于西夏一度实行“附金和宋”政策,国境久无战事,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夏军有些措手不及。鉴于在军事上的劣势,夏桓宗决定转攻为守,命人沿贺兰山一带修建城防工事,在蒙古大部队到来时可以延缓其进攻态势。


可蒙古军队根本没有进攻西夏预设的防线。


在成吉思汗的命令下,蒙古军队攻破了西夏的吉里寨,并掠夺瓜、沙二州。夏军惨败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国内贵族上层出现分裂动荡。


在盟友兼婶娘罗太后的支持下,夏仁宗的侄子李安全以夏桓宗抵抗蒙古不力、不能保家卫国为由,动议全体大臣将其废黜,自立称帝,史称夏襄宗。


尽管还不清楚太后为何废亲子而立侄子,但夏襄宗的登基,却加快恶化了蒙、夏双方的紧张局势。


借口替西夏拨乱反正,成吉思汗于夏襄宗即位次年,即公元1207年,再度兴兵犯境。上一回蒙军在瓜、沙一带取得大胜,这让成吉思汗有些轻敌。他将此次的进攻目标定在了西夏北方重镇斡罗孩城(今内蒙古狼山隘口),那里是金、夏交界处,地势险要。成吉思汗选择从此处入手,也是为了试探两国的底线。


IMG_3050.JPG

1208年前后的各国疆域图,斡罗孩城即黑山威福军司驻地。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为了震慑西夏,成吉思汗专门放话称:“据城死守者,蒙古铁骑破城后必杀之!


他没想到,这种招降话术并不高明。


得知必死的下场后,西夏军民反而变得非常齐心。一座小小的斡罗孩城,愣是挡住了蒙古大军前后长达四十余天的猛烈进攻。看着城下遍布的蒙军尸首,成吉思汗异常愤怒,下达了屠城命令。然而,因战线拉得过长,屠城除了消耗剩余战力外,并没能为蒙军的继续进攻带来多大助益。


面对西夏右厢诸路兵马的围攻,成吉思汗只能无功北返。



2.png


李安全篡位,同样不得“宗主国”金朝的欢迎。作为当时北方最强的政权,金朝长期拥有对西夏国王的绝对任命权。


李安全篡位后,金国高层正经历一场重大的人事变动。


1208年冬,金章宗完颜璟病死。因其膝下诸子皆夭折,皇位落到了叔父完颜永济的头上。相较于西夏李安全的狠辣,时人对完颜永济的评价是:软弱无能,昏聩无知。据说,成吉思汗得知金国新主是这货时,直接撂下一句话:“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


听闻成吉思汗趁虚突入西夏,完颜永济一个劲直夸蒙古大军打得好。他认为,成吉思汗打西夏,正好可以替他教训一下犯上作乱的李安全。另外,两军开战,对于坐壁上观的金人而言,只有“渔翁之利”,绝无坏处。


完颜永济的短视,令成吉思汗及其部下有了喘息之机。稍加修整后,1209年,成吉思汗再率六万大军,兵分两路,突入西夏。


历经屠杀后,斡罗孩城早已失去了城防功能。蒙古铁骑至此如入无人之境,一路乘胜进兵至克夷门(今贺兰山三关口)一带,借势进逼西夏国都中兴府。


情势危急,夏襄宗李安全专门调来了西夏“战神”嵬名令公,着其坐镇前线指挥战斗。


嵬名令公乃沙场宿将,一眼便看出克夷门“两山对峙,中通一径”的地理位置,实乃天险。他向全军将士下达了死守城中的命令,凭借纵横交错的城防工事,多次击退蒙古大军的进攻。


IMG_3051.JPG
▲贺兰山三关口明长城遗址。西夏时期,这里被命名为克夷门。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嵬名令公善谋之余,却气量狭小。他一边担忧蒙军的进攻态势,一边却质疑自己龟缩城中、避而不战的军事选择。最终,在成吉思汗小股骑兵的侵袭下,嵬名令公中计,与西夏仅剩的精锐部队一起,被敌军收入囊中。


直到此刻,夏襄宗仍然没慌。西夏国都中兴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扼西陲要害,再加上夏军的冷兵器一向以技术精湛闻名,这让他有底气认为,只会在草原上横冲直撞的蒙古大军,就是一群“野人”,根本不配与文明的西夏决一死战。


此时,成吉思汗却命令士兵放下手中兵器,化身民工,带着锄头将黄河上游沿线堤坝整体筑高。


当时正值雨季,黄河暴涨。河床人为抬高,使中兴府成了一个天然“大瓮”。倾泻而下的河水,直接将中兴府军民淹了个人仰马翻。夏襄宗只能向成吉思汗纳女乞降,宣布“脱金附蒙”。


他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缓兵之策”,却将西夏送进了一条死胡同。



3.png


夏襄宗不得人心的举动,再度导致西夏上层发生分裂。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政变,推翻夏襄宗,自立为帝,史称夏神宗。


夏神宗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史载其“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可作为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夏神宗的治国却尽显无能。


IMG_3052.JPG

▲夏神宗李遵顼。图源/网络


他认为,金人背信弃义,不愿救西夏于危难,是为无耻。而蒙军势头正盛,想要统一北方,还得打下已然称霸百年的大金国。至于西夏,当年曾于金朝崛起时,联金伐宋,如今,联蒙伐金,崛起大势再现,正是吾辈复兴西夏的绝佳机会。


可他忘了,成吉思汗西征是为了统一整片大陆。西夏扼守河西走廊,无论如何都是蒙军远征的必经之路。当下,西夏已遭蒙军进击,民生凋敝,岂有再给你奋起的机会?因此,躲在蒙军身后不时骚扰金国的党项人,始终占不到便宜。


而联蒙抗金的另一项恶果,是打破了金、夏稳定互市的局面,将西夏经济彻底搞垮。史料记载,从金太宗时代起,西夏便向金称臣,每年多批次向金国进贡物品。作为回应, 金国通常会在西夏进贡结束后,赏赐给对方大量金银财物。互访期间,金、夏两国还会通过会同馆贸易、榷场贸易等形式,开放互市,增进两国经济交流。受女真族群崛起的影响,到了12世纪上半叶,西夏已无法在北方寻求更多的生产资源和生存空间,故而,金、夏之间的边境榷场贸易,基本可视作西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眼见成吉思汗“亡西夏之心不死”,金、夏边境贸易又遭受重创,西夏太子、群臣皆提出反对,要求夏神宗恢复自仁宗以来的联金政策。


但夏神宗不敢得罪成吉思汗。他拒绝了所有人请求,并将太子李德任废囚灵州(今宁夏灵武),以示惩罚。


经过数年的征战,至1223年,蒙军已基本完成了对金朝河北、山东等地的占领工作。而西夏在与金的死磕中,均陷入了“精锐皆尽,两国俱蔽”的状态。显然,联蒙抗金实现不了夏神宗兴夏的梦想。因此,当蒙古再度要求西夏配合蒙军进攻金国西线的军事重镇凤翔府时,夏神宗竟作死地要求夏军撤兵,将蒙军拖入必输之局。


西夏人的撤退,彻底惹怒了蒙古汉子。还没等成吉思汗下令,攻金的总指挥木华黎便将大军全部调集西夏,发起了第五次侵夏战役。


短短数年间,西夏连遭战难,已到了灭国的边缘。夏神宗一看苗头不对,赶紧宣布退位让贤。



4.png


换了皇帝,并不好使。尽管新君夏献宗李德旺亟力与女真人修好,但饱受战火摧残的大金国同样态势疲软。


有鉴于此,夏献宗即位第二年,便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际,“阴结漠北”,打算组建抗蒙联盟。西夏背地里的小动作,成吉思汗洞察得一清二楚,遂又发兵劫掠了西夏。党项人好不容易积攒的数十万头马、驼、牛、羊,又尽数送给了敌人。


面对蒙古人多番的侵略与攻击,夏献宗变得六神无主。


1226年,成吉思汗决定亲率大军第六次伐夏。这次他的战略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掐灭西夏国最后的希望。蒙古大军游骑四出,一路上攻下了黑水城、盐川州、甘州、肃州等地。直到西夏国的“龙兴之地”灵州,蒙古铁骑才遭遇到像样的抵抗。西夏前太子李德任亲率仅剩的十万精锐与蒙军展开殊死搏斗。


史载此战,西夏军队无一降者。城破之际,除灵州军民殉国之外,另有数万蒙古精锐也做了陪葬。大量人员死亡,致使当地暴发了十分严重的瘟疫,蒙军病死者甚众。


然而,此次受挫在决心灭夏的成吉思汗面前,根本不算一回事。夺下灵州后,他又马不停蹄挥军包围了中兴府。


在蒙军兵围中兴府之时,夏神宗、夏献宗相继病死。西夏群龙无首,大臣们只能推夏神宗的孙子李睍登基,是为夏末帝。


IMG_3053.JPG
▲夏末帝李晛。图源/网络


但就是仅剩中兴府一城,夏末帝也没想过要投降。他亲自登上城楼,与当地军民一起,展开顽强抵抗,打退了蒙古大军接二连三的进攻。直到1227年夏季,中兴府仅剩的西夏部队,愣是扛住了蒙军长达半年的疯狂进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中兴府保卫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河西地区却突逢大地震,西夏“宫室多坏,王城夜哭”。地震时,双方还处于激烈交战中。因地震而死的遇难者遗体,根本得不到妥善处理。中兴府内,也暴发了严重的瘟疫,军民二度死伤人数甚众。夏末帝只好遣人告知成吉思汗,自己愿开门投降。他提出请求,希望宽限一个月“以备贡物,迁民户,而后亲自来朝谒”。


夏末帝的诚意有多大,成吉思汗不清楚,但上天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临终前,他密令族灭西夏人。



5.png


最终,屠尽党项人的弯刀,并没有如成吉思汗之愿斩下。


就在成吉思汗的葬礼办完后不久,一名蒙古军官自告奋勇,声称自己可以进入中兴府,劝亡国遗民们投降。此人是察罕那颜,原为西夏皇族的疏宗子弟,父亲曲也怯律曾在夏襄宗乞降蒙古时,担任过官方正使。因两国战事频发,年幼的察罕成了蒙军扫荡西夏的俘虏。据说,察罕放牧技术一流。在之后的一次放羊途中,为行猎的成吉思汗所遇。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察罕并没有立即跪下磕头,而是先将帽子摘下,挂于旗杆之上,再俯首示礼。成吉思汗因此认为这小伙子智勇双全,有礼识节,遂将之收至自己麾下,由孛儿帖可敦抚养。


尽管察罕很早便加入蒙古军中,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党项人。


IMG_3054.PNG
▲喝闷酒的察罕。图源/纪录片截图


早在蒙军兵临甘州城时,他便曾主持过劝降工作。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甘州守将为察罕的父亲曲也怯律,通过秘密书信往来,两人达成了开城迎接蒙军的初步协定。孰料,此事不久后被甘州副将阿卓得知,其率部下36将杀死曲也怯律及其家人,致使甘州城局势急转直下。阿卓与蒙军有不共戴天之仇,故号召甘州人士全力抵抗成吉思汗,终致甘州陷入被屠城的境地。


甘州城破时,察罕并没有趁机“报仇”。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在苦苦哀求成吉思汗大发慈悲,宽宥甘州百姓。最终,看在他的面子上,甘州城内有36名党项人免遭杀戮。


而当下,察罕依旧努力拯救党项人。除西夏皇族后裔以及少部分顽抗分子外,蒙军留下了大部分党项人的性命。


即便蒙古军执行了族灭西夏皇族的命令,但在双方多次的遭遇战中,西夏皇族仍有漏网之鱼。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恒,西夏废太子李德任的孙子。


据说,当年灵州城破时,李德任及其子李惟忠被蒙军俘虏。眼见父亲李德任不屈而被杀害,年仅7岁的李惟忠亦求速死。蒙古人对这个小孩的胆识十分钦佩,便将其献给了成吉思汗的弟弟、宗王合撒儿。和察罕一样,李惟忠也成了“仇人”的养子。后来,李惟忠及其子李恒,一直未敢对新主有二心。在忽必烈建立元帝国后,这对著名的党项父子,又成了蒙军征伐南宋的猛将。


IMG_3055.PNG
▲灵州城破后,李惟忠倚靠在父亲李德任尸首旁。图源/纪录片截图


至元十五年(1278年),李恒升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全权统筹伐宋事宜。一年后,崖山海战打响,李恒与张弘范会师,大破宋军,陆秀夫携小皇帝沉海而死,宋朝灭亡。



6.png


虽然因灭夏之战,蒙古人与党项人结下了世仇,但到了元代,随着战事的消减,帝国亟需一批合格的行政人才。


这时,兼具游牧与农耕之风的党项人,立即成了元朝皇帝们最得力的助手。


在他们的建议下,元朝疆域内的子民被分成三六九等,细化管理。而作为这项制度的设计者,党项人将自己定义为“色目人”,位列帝国二等,充分保障了自己在新帝国治下的优先权。


由于宋朝重文抑武导致亡国,蒙古人统一中原,打心眼里瞧不上只懂习文写字的读书人。直到元朝初期,民间还有“丐之上者,今之儒也”的说法。可党项人明白,中原地区此前的经济繁盛,全赖“儒以纲常治天下”。于是,党项贵族高智耀向当时的蒙古统治者窝阔台提出:“请用儒士,蠲免其徭役。”但是,蒙古人对儒士的误会非常深,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到了元世祖时代,高智耀的再三请求,才获得忽必烈的准许。


对于这位党项老贵族,忽必烈十分敬重,见面尊称“高秀才”,并规定惟有得高智耀认可的中原儒生,才符合免除徭役的资格。


要知道,高智耀的爷爷高良惠是西夏末代丞相。亡国前,高良惠曾“内镇百官,外励将士”,守卫西夏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忽必烈与高智耀“握手言和”,似乎也能看出党项人与蒙古人已渐渐放下过去的恩怨,走到了一起。


IMG_3056.PNG

▲高智耀的爷爷、西夏末代丞相高良惠。图源/纪录片截图


不过,亡国后的西夏遗民,并非全都投降了蒙古人。


故国不堪回首,这群无家可归的遗民只能北上。西夏常年对金称臣,这群党项遗民便循着先祖的路,归顺了女真人。他们被金朝统治者安置到河南,由专人负责管理,拨给田地耕种。只是,仅过了几年时间,随着蒙元灭金,这些来到中原地区的党项人,也变成了孛儿只斤王朝的子民。在与汉人相互聚居中,他们渐渐被同化,失去了被称为党项人亦或是唐兀人的特权。


兴许是料到了会被同化的一天,有部分史料记载,在西夏亡国前后,曾有一支游牧部队到达今天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定居,并自立了一个小政权,对抗元朝,首领自称“西吴甲尔布”。“甲尔布”是藏语中“王”的意思,而吴与夏,在古汉语中发音相近。因此,民族史学家邓少琴先生认为,西吴甲尔布实际上就是西夏王,而他所带到甘孜州生活的这群人,正是亡国后的党项遗民。



7.png


高智耀提出的尊儒,日后证明是十分必要的。


忽必烈驾崩后,强盛的元朝迅速衰落。继元宪宗之后,仁宗、文宗、武宗轮番称帝,又相继短寿夭折。偌大的帝国,民乱四起,内耗严重。


至正十二年(1352年),红巾军起义,天下震动。朝廷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分兵镇守安庆。值得一提的是,余阙不仅是党项族后裔,更是元朝少有的科举名人。


在高智耀的影响下,元仁宗、元顺帝时代曾短暂恢复过科举取士。而余阙,正是元顺帝时期的科举榜眼。


作为一名党项人,余阙不同于其他西夏贵族。其家族世居西凉,先祖是当地党项豪族的首领。西夏灭亡后,他的祖父随军编入唐兀色目人,随李恒等西夏皇族南下伐宋,因功迁居庐州(今安徽合肥)为官,故余阙从小便自称淮南人士。


许是受过江淮一带的文风熏陶,余阙治军的风格也与蒙古勇士大不相同。他一到任,便令手下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当时,围攻安庆的红巾军将领,正是日后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的陈友谅。


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余阙亲冒箭矢,突入敌阵,连斩义军十三员大将,迫使陈友谅鸣金收兵。由此,元军坚守安庆孤城长达六年。双方曾爆发过大大小小数百场战斗,余阙未尝一败。


但元朝气数已尽,余阙等人在安庆的坚守愈发艰难。最终,在小孤山失守后,至正十八年(1358年),安庆为陈友谅大军攻破。城陷之时,余阙率部死战,身中数箭。眼见大势已去,他抢先一步拔剑自刎,以身殉国。其妻蒋氏、妾耶律氏、女安安,闻余阙死,皆投井自尽。作为他的对手,陈友谅也大受感动,派兵觅得其尸,风光大葬。


余阙的阵亡,并非党项人扬名立万的终结。在元末顺帝时代,党项贵族福寿、高纳麟(高智耀孙)、卜颜帖木儿等人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时间推移,党项后人的传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多元的华夏文明所同化。


尽管党项人作为族群已经不复存在,但无论是李自成自称党项人,还是清末逐渐热起来的西夏学,似乎都在昭示:党项羌,从未消失!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记得随手点个在看以示鼓励呀~



参考文献:

[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
钟侃:《西夏简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79
邓少琴:《西康木雅乡西吴王考》,南京中国学典馆,1945年
李范文:《西夏遗民调查记》,《宁夏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
汤开建:《元代西夏人物表》,《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
史金波、吴峰云:《元代党项人余氏及其后裔》,《宁夏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李培业:《西夏皇族后裔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金铁木:《神秘的西夏》,纪录片,2015年


- END -
作者丨大唐梁金吾
编辑丨艾公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30 04:38 AM , Processed in 0.0420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