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在二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内部便就欧洲的局势展开过讨论,他们就二战后中国应当采取的立场、二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细致研究。但有一点需要明确,那就是中国政府讨论的所有欧战问题,最终着眼点始终在中日关系上,换句话说,他们讨论的不是欧洲的生死存亡而是中国能够通过加入欧战使自己摆脱孤立的境况,以能够尽快击败日军从而取得抗战胜利。
1938年5月,英法与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通过出卖他国换取“和平”,同时希望德国将目光转向东欧以及苏联从而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但德国与苏联又岂能不明白英法两国的小心思呢?为此在1939年8月底也就是二战爆发前夕,苏德两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在中国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国民政府依旧着眼于中日关系来解读此条约,解读结果为此条约违反了德国与日本之间的“反共协定”,等于变相出卖日本,而事实上日本朝野对此协定也确实极为不满。而就在同一年,苏日在远东发生了诺门罕战役,日本大败,这种种现象使中国政府认为,苏联应当是想通过解决西部德国威胁以将力量集中对付日本,这对于中国来说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