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史可考的事实是,宋代女性的识字率普遍提升。在士大夫和君主共治的背景下,社会风气相对温和宽容。女性虽然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但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性也都或多或少会接受些教育。王安石的姐姐、妻子和女儿都写出过让人传颂的诗句。
李清照也是出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作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李清照和她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更是被伊沛霞称赞为中国古代少见的“理想的伴侣婚姻”。
两人志同道合,乐于一起讨论诗词歌赋,都喜欢收藏金石古董,加上没有孩子,能够不受家庭所累。最重要的是李清照的创作才能能够被发挥出来。
残酷一点说,程氏不嫁女“运气”的一部分,是在青春年华离世。如果她真的终生未嫁,最终会落入什么样的舆论境地完全不可知。对比李清照,后半生颠沛流离,再婚又离婚,在重视贞节的明清一度遭到激烈贬斥。
艾朗诺在《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中详细梳理了整个离婚案情。
赵明诚离世后,金兵南侵、社会动乱,无依无靠的李清照迫于各种现实因素选择了再嫁,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十个月,还闹了场轰动的离婚官司。
根据李清照的自述,她怀疑第二任丈夫张汝舟是觊觎她的藏品,想从她身上获利才接近她,还有意隐瞒身份、冒充官职实施欺骗。她强调自己当时患病在身又境遇堪忧,身不由己才答应了这门婚事。结果婚后不仅认清了对方真面目,还暗示张汝舟对她进行了家暴。
虽然宋代对女性的婚姻态度相对开明,有双方好聚好散的“和离”一说,但法律规定,妻子无权主动提出离婚,除非发生乱伦等有悖伦常的事情。
于是李清照也选择“曲线救国”,不以离婚提出诉讼,而是指控丈夫欺上瞒下,官衔不合法。
根据宋代规定,考进士科的举子,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又考了足够多次数却迟迟不中的话,也可以“特奏名”拿个小官位。不像今天,考生的应试次数都有详细记录,当年主要靠自觉上报。如果信息有虚假,就要受到严厉惩罚。
张汝舟最终被判有罪,不仅被罢免,还被贬到偏远地带。李清照也因此成功离婚。
李清照在书信中谈及此事时,态度是非常羞耻的。但她耻的不是再婚与离婚,而是自己的糊涂与婚姻的失败。她敢于公开提出诉讼,又把事情记录下来,可见仍愿意忠于自己的选择。即便被世人耻笑,也不甘心受困于一段糟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