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知识] 回到商周时代,也能割到韭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3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到商周时代,也能割到韭菜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6-12 23:52 Posted on 北京

10.png
本 文 约 47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韭菜:

上得庙堂,下得厅堂


强大的生命力,独特的味道


韭菜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蔬菜,在中国的地位一直很高,在《夏小正》中也是首先被描述的植物,古人甚至还有以韭菜祭祀的“祭韭”行为。这种带有特殊辛辣滋味的石蒜科植物之所以受人推崇,大概源于两个特征:一是越割越多,甚至得了个“懒人菜”的诨号,象征了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韭菜的香气浓郁,在崇尚香气的时代,韭菜毫无疑问是最好的祭祀用品。

韭菜为什么会越割越多呢?很简单,因为韭菜有一个强大的宿根,而且它们的芽还有不断萌发、生长的能力。其实,这也是韭菜在野外生存的“秘籍”之一——韭菜被动物啃掉叶片之后,随时会“补充”新的叶片,保证自己总能晒太阳,有造食物的“工厂”。这种特征自然也受到了古人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持续获得蔬菜,更重要的是,人们还希望通过食用韭菜获得其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韭菜不断长出新叶片终归是要耗费其宝贵的能量的,为了预防动物来啃食,韭菜就准备了特殊的“化学武器”。

韭菜的化学武器就是含硫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名字很复杂,比如二甲基二硫醚、丙烯基二硫醚等。韭菜那特殊的辛辣香味就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这些有辛辣味的物质将来很有希望成为新的生物农药,一方面可以防止真菌来捣乱,一方面还能驱赶啃食蔬果的害虫。

正是因为韭菜的特殊味道,很多人都会避免吃韭菜,因为吃过韭菜后,口腔中残留的气味着实会让人不好意思。要想去除这个味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牙,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嚼点茶叶、喝点牛奶都是有效的,但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少量进食韭菜者。如果韭菜饺子吃多了,打出的嗝都带韭菜味,那神仙也救不了你。韭菜鸡蛋水饺是我的最爱,不过在一切韭菜重要活动之前,我还是能够克制自己的,不会因为贪嘴坏了大事。

然而,韭菜的这种气味,也许是它们成为标准蔬菜的重要原因之一。

11.png
图中左侧为熊蒜(Alliumursinum),右侧为黑葱(Alliumnigrum)。熊蒜也叫野韭菜,味道似韭菜,但气味不如韭菜强烈

对于中国蔬菜而言,商周时代是一个特别奇异的时代,因为那个时候蔬菜还没有正式的名分,它们要么像韭菜一样,是重要的香辛料,要么像蘩、堇、蘵和卵蒜等只是野菜。除了采集和食用容易辨识的野菜,聪明的中国农夫还把一些本来充当器具的植物变成了蔬菜,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葫芦。

葫芦:

不仅当水瓢,还可变蔬菜


不仅是水瓢原料


我们对葫芦的最初认识,是从它们的常用身份——容器开始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铁拐李用大葫芦漂洋过海;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用葫芦装酒、饮酒;在许多农村家里,也会用葫芦瓢舀面、装水。山西还有句俗话叫“缴枪不缴醋壶”,其中的“醋壶”,大多也是用葫芦制作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葫芦就是为容器而生的。直到后来偶遇了用葫芦做的菜肴,这才知道,原来葫芦也是可以做菜的。

葫芦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相当悠久,早在2500多年前,人工栽培的葫芦就已经是房前屋后的“常客”了。不过,虽然中国有数千年的葫芦栽培和食用历史,但华夏大地上并没有野生葫芦分布,于是中国葫芦究竟从何而来,也成了个不大不小的谜题。有科学家认为,葫芦的老家在非洲热带地区,但真实性有待考证。

从植物学的角度讲,我国的葫芦可以分为5个变种,包括瓠(hù)子、长颈葫芦、大葫芦、细腰葫芦和观赏葫芦。根据形态差异,我们又可以把葫芦分为4个种类:瓠瓜(圆柱形)、长颈葫芦(果柄处细长)、大葫芦(扁圆形)和细腰葫芦(果实分两段,是传统意义上的葫芦)

真正成为我们食材的葫芦是瓠瓜,或者叫瓠子。虽说瓠瓜仿佛是冬瓜和西葫芦的混合体,但它真的是葫芦,只不过瓠瓜圆筒形的身材并不符合我们对葫芦传统意义上的认识。瓠瓜因为好种、好收,在很久之前就成为我国农户看重的蔬菜。

在中国,瓠瓜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里的“断壶”就是指摘瓠瓜。《管子》和《汉书》上也有种植瓠瓜的记录。东汉典籍《释名》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瓠蓄,皮瓠以为脯,蓄积以待冬月时用之也。”由此可见,葫芦条的做法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除了瓠瓜,我们还能吃到的就是“脖子”比较长的长颈葫芦、呈扁球状的大葫芦,以及长相标准的细腰葫芦了。当然,这三种葫芦等到老了之后,都可以化身为容器,盛醋、舀水皆可。

至于观赏葫芦,个头通常不超过10厘米,果肉也薄,这样的葫芦上不了餐桌,作为手边把玩的器物倒是物尽其用了。

12.png

苦味的危险分子


瓠瓜其实是以水分为主的,有95.3%都是水,其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比较低。虽然瓠瓜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但它作为一种能健康补水的食物还是不错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葫芦中的呈味酸含量不少,我们吃到的鲜味就来源于此。当然,如果吃到苦味的瓠瓜,那就要当心了。

苦瓠瓜就是出现问题的瓠瓜。其实,在自然状态下,瓠瓜发苦才是正常状态,出现在人类餐桌上的甜瓠瓜才是“畸形”个体。而瓠瓜发苦是因为在栽种过程中出现变异,重新带上了苦味。

13.png
冬瓜俗称葫芦瓜,是葫芦科冬瓜属草本植物,其果实是中国各地常见的蔬菜,此外也可经过加工制成各种糖果。在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和广西,栽培有节瓜,为冬瓜的变种,是夏季餐桌上的"常客"

瓠瓜的苦味来自其中的葫芦素。葫芦素在植物界非常常见,现在能科学分离出葫芦素的植物有14种,我们通常碰到的苦味黄瓜、苦味甜瓜,其苦味都来自其所含的葫芦素。如果只是少量摄入葫芦素,倒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稍稍过量,就会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晕等症状。摄入量大时,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碰上苦味的瓠瓜时,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就不要硬吃了。

其实,苦味一直都不是友善的味道,它通常意味着有毒或者强刺激性等对身体有危害的物质的存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对苦味的判别能力也比对酸、甜、咸等味道要强得多。一般人对甜味(来自蔗糖)的识别能力为0.5%,对苦味(来自奎宁)的识别能力却是0.0016%,也就是说,一般人能分辨出1升水中溶解5克糖的甜味,1升水中溶解0.016克奎宁的苦味。有些“超级味觉者”,甚至可以辨别出一杯水中以分子计数的苦味物质。虽然我们经常把“良药苦口”挂在嘴边,但真要碰到反常的苦味食物,还是躲远点为妙。

除了葫芦这种被人类有意培养成蔬菜的植物,还有一些植物因为意外事件,放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转而加入了蔬菜的队伍。

14.png
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草本植物,中国自清代开始从欧洲引入,现在各地均有栽培。其果实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蔬菜

茭白:

从粮食处“下岗”,

在菜摊儿上“复工”


茭白这种蔬菜,长相实在奇特。它们既像瓜,又像笋,一根根长得白白胖胖,头顶上还有残余的绿叶子。不过,这东西既不是瓜,也不是笋,而是一种“染病”的植物茎秆。别担心,这种“感染”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反而会给我们带来美味。而且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商周时期,这种植物曾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直到后来才“跳槽”进入蔬菜行列。

被抛弃的粮食作物


要说茭白,我们必须先来说说“菰”(gū)。对大多数人来说,“菰”是个生僻字,至于它究竟是什么,那就更是难题了。但如果提起茭白,很多南方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其实茭白就是菰的膨大茎,并且是畸形的茎。

如果在植物性食物的圈子里论资排辈,菰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这种禾本科菰属植物,在当年可是能与“五谷”平起平坐的粮食作物。在采集时代和农耕时代初期,菰的籽粒——菰米(雕胡米)一度作为重要的粮食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在《周礼》等古代典籍中,古人甚至曾将菰列为与稻、黍、稷、麦、菽“五谷”并列的第六谷。

同众多禾本科植物一样,菰的外形并不起眼。这种长在水田里的植物就像是丛生的水稻,只是叶子比水稻的更长、更密集。它遍布大江南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多地的水田和沼泽中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既然菰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而且如今分布范围也很广,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听到它的名字呢?

15.png
水生菰是禾本科菰属植物,一年生,不具根状茎。谷粒细长,食用价值不如同属的菰和沼生菰(其颖果被作为谷类营养品食用)

实际上,禾本科植物都有富含淀粉的种子。只是有些种类的种子太难采集,如泡在水里生长的非洲野生稻;有些种子又太小,如芦苇的种子;有些种子又不能定时采集,如竹子的种子。相对来说,菰米还是比较容易采收和利用的籽粒。并且,菰是多年生植物,只要种上,就能像果树那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我们提供粮食。

只是,菰米的产量远不能跟稻米相比。再加上菰的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而且种子一成熟就从穗子上脱落,不方便采集,于是后来就被人慢慢疏远了。不过,菰被“主流粮食作物团队”抛弃之后,很快就在菜摊儿上找到了新“岗位”——那些被菰黑粉菌寄生的栽培菰,以蔬菜的身份重出江湖了。

因祸得福的蔬菜


一些栽培菰的根茎,因为被真菌寄生而变得畸形,长成了笋子一样的蔬菜,那就是茭白。并不是所有的栽培菰都能长成茭白,那些没有被“感染”的栽培菰,茎秆维持原始状态,因而被称为雄茭。

通常,我们认为植物同微生物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比如青霉会让橘柑腐烂,黄曲霉让花生带毒,酵母让苹果烂兮兮。但有些微生物和植物还是能和平共处,各取所需的。

自然界中,最典型的植物和微生物共生的情况,就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兰科植物与共生真菌。在这两起典型的寄生事件中,都是植物“房东”占主导地位,并特意为微生物辟出了“房间”,供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居住。当然,微生物“房客”也不是白住的,它们会为“房东”服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会把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植物需要的肥料;兰科植物的共生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你如果看过兰科植物的根系,就能明白共生真菌的奥妙——那些根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丝根毛,因为真菌彻底代替了根毛。这就是自然界典型的共生关系。


当然,菰黑粉菌和菰之间没有这么和平,被菰黑粉菌寄生的菰就不能再结种子了。另外,菰黑粉菌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刺激菰的茎秆膨大。要知道,正常菰的茎秆就像水稻的茎秆一般粗细,再粗也不过像平常的筷子,但是膨大后的茎秆宽度已经赶得上擀面杖了。菰黑粉菌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等菰的生长期结束,它就会释放出很多菰黑粉菌孢子去寄生于新的植物。

其实,栽培菰已经完全丧失了结种子的能力,就算是没有被菰黑粉菌侵染的栽培菰也只开花不结果,更不用说那些被侵染的菰了——它们连花都开不了,因为营养都被用在茎秆的生长上了。

没有种子,繁殖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不用着急,茭白可以用“分身大法”——只要把采收完茭白的菰根收集起来,分拣之后再种到田里,下一个季节就又能收获茭白了。

16.png
茭白

不管怎样,茭白都是很好的蔬菜,特别是新鲜茭白中含有的大量糖和氨基酸,使得茭白有一种特有的鲜甜滋味。把茭白切片,加蒜瓣清炒或者配肉片炒都是一道美味。于是,被粮食家族“驱逐”的菰,又在蔬菜家族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菰的茎叶还是优良的饲料,喂牛、喂马都很合适。此外,它们对沼泽生态也有重要作用:一来为鱼类提供了越冬的庇护所,二来还可以稳固堤岸。曾作为“六谷”之一的菰,在今天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

在食物匮乏的西周时期,不管是葫芦还是茭白,都是为应急而存在的菜蔬。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赋税制度的变革,加上人口的增加和战争的需要,这个时候蔬菜就成了越来越重要的食品补充。


本文整理自《中国食物:蔬菜史话》——

17.jpg

《中国食物:蔬菜史话》

作者:史军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3月



18.png END

作者 | 史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秋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3:05 PM , Processed in 0.0334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