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转贴] 梁启超的政治“处女作”,这个只维持数月的组织,意义可不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7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启超的政治“处女作”,这个只维持数月的组织,意义可不小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06-07 18:30 发表于山东

我国自古就有“学会文化”,自北魏时期文人们就开始通过集会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比如明朝王守仁的惜阴会。类似学会大多畏惧朝廷忌惮,其活动内容不涉及政治方面。随着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屡次失败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传播,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心时政,思考国家未来出路,寻求变局。其中戊戌时期诞生的各类学会多达83个。作为戊戌时期首个成立的,被称为“兼学校与政党而一之”的组织,强学会对晚清政局乃至中国未来变革的走向都产生巨大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B65C9BD5-67D0-4133-B34E-887993FB10E8.jpeg



一、甲午战败后变革的先声


1895年,当《马关条约》的签订的消息传至北京城,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使得群情哗然。此时正值会试,在以梁启超为首的变革派带领下“聚十八省之举人”“与斯会者凡千三百余人”一同上书朝廷要求变法革新。然而都察院却拒绝呈递万言书。


B0EE44FB-6B74-466A-9019-6BBC5CC453CC.jpeg

《马关条约》的签订


虽然公车上书的结果不尽人意,可是这一事件使得康梁二人在改革士子中取得了巨大的声望,知识分子的踊跃参与也使他们看到了改良政治的希望。


但是该如何介入政局,开展改革运动呢?康梁选择通过学会的方式走上政治舞台。


7CC19B92-76E8-482F-9595-3285EC9E3416.jpeg


梁启超在《论学会》中说过国家的治理关键在于群智,即:“思想开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和大群而后力厚也”,而群智中的群指的是国群(国会) ,商群(商会),士群(学会)。因此利用学会进行维新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7CF9B61C-0AA3-42EB-A28E-5002B8C81122.jpeg

  梁启超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麦孟华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万国公报》,其目的除了在于宣传“富国”、“养民”的强国之法之外,同时也为了试探当时政治风向。      两个月之后,“舆论渐明”。康、梁等人便在公办报馆所在地成立强学会(也叫译书局)。


强学会一经成立后迅速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其中不乏像陈炽、沈曾植等中级官员。除了北京,康有为认为应在“士大夫走集之所”,南北交集之处的上海也成立强学会,以扩大维新声势推进变法运动。在张之洞和一众士绅的支持下,上海也建立起强学会。在上海强学会的章程中甚至明确提出了“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意”,来表达政治主张。


另外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开创了中国办报不为盈利的先河。虽然只发布了二号刊(第三号实际已排版好,但是因报纸遭受封禁没能发出),但其中《变法当知本源说》、《论回部诸国何以削弱》等文章启发了不少文人。文章中要求改革吏治、开议院等主张更是为后来戊戌变法的改革思想奠定了基础。


9D81632E-AB96-4EE8-8965-DF0B28511AA4.jpeg

康有为


在这一系列的变动的背后甚至隐隐有帝党翁同龢的支持,一时间强学会风光无限。



二、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强学会以学会为名,实则目的在于议政参政。但是其中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北京强学会中帝党与改良派人心不齐。前者意图利用后者煽动舆论攻击后党。后者则想通过帝党跻身朝堂。


519C3B8F-68CE-44B0-B827-2772F3E351B5.jpeg

 强学会


而帝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身为强学会四董之一的张孝谦是大学士、 军机大臣李鸿藻的亲信。张孝谦倚仗李鸿藻的地位,在强学会内专断独行。而李鸿藻与翁同龢在政见上有不小的分歧。强学会内部的混乱令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这为其发展蒙上了阴影。


另一方面强学会的壮大使得朝野中大臣们纷纷上奏,吵嚷着:“笃守旧法而不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和后党也决心对强学会动手。(李鸿章也曾欲捐银2000两入会,但遭到拒绝。)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1896 年 1月 20 日),杨崇伊上奏认为强学会“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建议将其封禁。作为学社喉舌的《中外纪闻》则被安上“贩卖西学”的帽子。经慈禧太后的同意,只活跃了数月的强学会就此解散。



三、短暂的寿命,持久的影响


当先进知识分子和部分资产阶级决心走上层改良政治的路线时,强学会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但暂时的挫折也为致力改革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D9FB5176-E527-444E-8E00-88D6DAF61BF5.jpeg

 袁世凯也曾加入过强学会


在梁启超观念中:“彼时同人不知各国有所谓政党,但知欲改良国体不可无此种团体耳。”在当时的环境里贸然提出党派会触动清政府的神经,强学会成功组建的例子使得开明的士绅和官僚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组建各种以学社为名的社会团体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强学会之后陆续出现保国会、南学会等组织。社会中上层中呼吁改革的声音愈发强烈,为几年后的戊戌变法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近代政党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6131B22E-018B-4682-A3EA-3CC1DCB4DFAE.jpeg

南学会


除了改革的社会团体的增多,这些团体开始逐渐形成共同的宗旨和思想。例如南学会规定:“本会以同心合力、振兴中国为务,虽求通民隐,究属至公无私,如有词讼恩怨,资生仕宦等事概不与闻。”这种做法有助于形成较为相同的思想意志,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文史君说:


从早先的士人结社到清末的各种学会,再到戊戌变法后的政治团体,甚至再往后的政党,接受了西方政治文化的知识分子们在逐渐打破传统社会对于“党” 的提防和限制。强学会的存在固然是昙花一现,可它却为无数心怀国家的人探索出了一条唤醒更多国人的道路。但是作为后来者我们也能发现,改良主义在当时派系分争,权力倾轧的政治局面中是很难取得成果的。


参考文献:


1.朱建华:《中国近代政党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0年出版


2. 殷敦新:《对强学会变质的研究》,1991年发表


3.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


(作者:浩然文史· 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 03:11 PM , Processed in 0.0325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