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不管是煎烤烹炸,炖煮烧溜,还是搭配蔬菜腥荤,老豆腐都能应付自如,是一道价廉物美、贫富皆宜的家常菜。』
作者 / 清风吴语
“馋,馋死了,好想吃金钩炒玉牌。”大晚上的,身处“静默”城市中的同学老张,还在微信里和我热火朝天地聊吃的。原来,宅家抢菜已经月余的老张,纵有咖啡香气萦绕,抑或红酒摇曳多姿,最念念不忘的仍不过是一道家常菜:豆芽炒豆腐。
这道食材同源的炒菜,用的是最朴素的黄豆芽和白豆腐。而豆腐要经得起翻炒,必须得是北方的老豆腐,而且得是那种用老卤点制的、带着浓浓豆香气儿的北方老豆腐。这种天然的香味儿,隐隐约约有点类似龙井绿茶的豆香味道。
好的食材,只需最普通的做法,就能让小白也立马成为美食大师。先一根一根把黄豆芽底部的细小根毛摘净,即是“金钩”;将豆腐切成厚薄适中、两指见方的块儿,即为“玉牌”。热锅冷油,将豆腐块儿滑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即放入豆芽翻炒;最后加上碧绿的葱段和少许的盐,大火翻炒调味即成。短短几分钟,这道简单美味的“快手”菜就成了。
图 / pexels
只见盘中黄白相间,翠绿点缀,煞是好看。单这赏心悦目的卖相,就已令人食指大动。满满挟起一筷子菜,入口是豆芽的脆爽和鲜嫩。而豆腐则带着油煎的滋润和焦香,一大口咬下去,也绝不会有吃到骨头和鱼刺的担心,反而有一种大快朵颐吃肉般的痛快感觉,一口又一口地停不下来。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豆腐真是普通人家的肉啊。所以,至今豆腐这种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就妥妥地是最实惠的“素肉”“素鸡”。“爷俩吃半斤豆腐—拼(抢)了”,这个戏谑的歇后语,是流传于豆腐的发源地,江淮一带不富裕的“干饭人”的老笑话。豆腐含水量高,半斤老豆腐也不过是掌心方寸大小的块儿罢了。在吃肉很“奢侈”的时候,父子俩一人夹几筷子就没了,还不赶快抢着吃吗?
而我童年时,虽然也能吃到肉,但却也同样热切地盼望着能吃到散发天然豆香气儿的老豆腐。因为那时的我患有哮喘,对鱼虾之类都过敏。而豆腐被认为是性平味甘,所以老豆腐于我,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尤其是母亲在家里自己做的老豆腐。
做豆腐要先从浸泡黄豆开始,把干豆全部浸没水中,泡到胀大数倍后捞出磨成浆;生豆浆用特制的布袋装起过滤,将豆渣一袋一袋地分离出来;然后置于大铁锅中烧煮,还没开锅,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豆香气了。很是诱人!
这时候,母亲就从屋角一个坛子里,小心翼翼地舀出一碗盐卤水来,端到灶台前等着。等到锅中豆浆烧开,浓白的浆水上下翻滚时,母亲用一把特制的勺子,舀起少许老卤水,蜻蜓点水一般轻快地沿着锅边撒去,并缓缓而有力地搅动着。没过一会儿,原本如奶汁一样的豆浆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逐渐出现絮状沉淀,结成了大朵的白白豆花儿。而浆水也变得越来越清亮,最后竟如同一汪碧水一般。
母亲会先舀出一碗豆花来,撒上点小虾皮,淋上点鲜酱油,如果再滴上几滴芝麻香油,那简直就是人间极致的美味了。这碗豆花是让我们姐弟仨先过下嘴瘾的,每人分到的并不多,可已经足够小小的我们心满意足了。而母亲自己,却常常只舀一小碗清亮的浆水喝,嘴上还说:“这个才真的鲜呢,好喝。”我伸过头,喝了一口她碗里的清浆水,味道闻着的确是清香微甘,但喝到嘴里却是有点涩涩的苦,根本不是鲜味儿。
图 / 摄图网
母亲点豆腐的卤水用得恰到好处,做出来的成品才能老嫩适中。当豆花全部凝聚成云朵大团时,母亲快手快脚,用舀瓢迅速地把白白嫩嫩的豆花盛出来,倒进一旁早就准备好的干净笼布里,然后将笼布对角两两系紧,并压上一块木制的盖板,双手不停地按压盖板的边缘。于是,清亮的浆水从笼布缝隙里被不断挤压出来,滴滴答答的如同唱着欢快的歌儿。
等到浆水不再滴答,打开笼布,一板软硬正好的白豆腐就做好了。这其实很考验人的眼力和手上功夫,否则的话不是卤水多了豆腐发苦,就是少了豆腐易碎。如果偶尔失手,一向能干利索的母亲就会自责不已。
刚做好的老豆腐,还带着热乎的香气,切成大小适中的块儿,可以用花生油煎着吃,类似铁板豆腐的做法。当豆腐在油脂的热情“滋啦”声中,被煎得两面焦黄发亮,看着就让人垂涎。吃到嘴里,焦香的外皮稍有点韧,内里却是软嫩的细腻,唇齿间满是纯粹的植物味道,让人从口腔到内脏,都是妥妥的服帖舒畅。
图 / 视觉中国
或者干脆,热乎的白豆腐就着一个酱油碟子,蘸着吃,也很过瘾。这种白豆腐蘸酱油的吃法,在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冬天》里就曾描绘过,至今仍然是许多江淮人难忘的美食记忆:“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其实,这种做法既简单,又能保持卤水老豆腐最原始的滋味。只需要在清水锅里放入几片薄薄的鲜姜,一点点盐,将豆腐切块投入水中,水滚后,几分钟后即可捞起食用。即便只配上一小碟鲜酱油,味道也都是极好的;倘若能有少许蒜泥加入,滋味就更赞了。
豆腐的软滑,滋味的纯粹,配合着热气腾腾的水汽,在江南的夜里,就显得特别温馨又可人。就像佩弦先生自己说的:“这并不是真的吃饭,只是玩儿。”除了应付嘴巴的寡淡之外,又不用像吃碳水、高脂食物那样担心发胖,还能生生地多出些文人雅趣来。
图 / pixabay
自古以来,好的文章被以“锦绣”称之,亦能以称之为“大块文章”。深谙“凡尔赛文学”的大诗人李白,自称“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就曾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诗中写道:“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于是,篇幅短小的文章也就有了“豆腐块”的别称。而在江淮一带,给将入学读书的孩子吃切得方方正正的豆腐,既有希望他(她)为人清白端正,也隐含了希望孩子能提笔写出好文章、读书出人头地的美好愿望。
而我自幼体弱,母亲经常宠溺地看着我大口满足地吃豆腐。或许,她的心中不是盼着我读书有多厉害,而是希望我尽快摆脱哮喘缠身,健康地长大成人吧。
不管是煎烤烹炸,炖煮烧溜,还是搭配蔬菜腥荤,老豆腐都能应付自如,是一道价廉物美、贫富皆宜的家常菜。倘若刀工了得,豆腐还可以被片得薄如纸张,再切成细丝儿,搭配瑶柱、鲜虾和火腿等,制作成淮扬有名的“大煮干丝”或者是烫干丝,做出各种丰润美妙口感,这就是比较精细的文雅吃法了。
吃过的东西,日子久了就容易上瘾,如同茶瘾、咖啡瘾一样。而我和老张这样出身普通人家的孩子,无论是来上一盘家常味道的豆芽炒豆腐,还是细品着茉莉香茶,筷子挟起秀气的干丝儿,其实都是在咂摸曾经熟悉的味道。在豆香茶香中,在水汽缭绕中,牵引出对母亲家乡的思念来。
如今太平盛世,餐餐有鱼有肉,豆腐的滋味看似十分寡淡,却常常令我牵肠挂肚地想念。正如老张期盼着早日解封,等待老菜场重开一样。时不时地,我需要一盘老豆腐的清淡,来慰藉肠胃,安抚心情。
原来,所谓的美食,不过是儿时熟悉的味道而已。
微信审核:然宁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4:29 PM , Processed in 0.0341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