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素菜] 春日野菜正当“食”,快来查收这份吃草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9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日野菜正当“食”,快来查收这份吃草指南

 李子梨 三联美食  2022-03-19 08:00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21.gif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春菜们在春风的吹拂中破土而出。』


作者 / 李子梨


我的父母出身农村,虽然通过考学改变了命运,但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对农村的人和事都有着极强的共情能力。

那些饥肠辘辘的童年和背馍的求学经历,打儿时就是我忆苦思甜的教科书。说来也怪,在农村吃野菜那段经历,却被他们津津乐道。


22.png

图 / 视觉中国

我家一直保留着挖野菜、吃野菜的传统,母亲更是擅长做各式野菜的能手。

“小楼一夜听春雨”,天气愈加暖和,春光越发明媚,除了“千花百卉争明媚”外,满世界绿意盈盈的春菜更有一番风味。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春菜们在春风的吹拂中破土而出。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春菜》一诗中,罗列了蔓菁、韭芽、荠菜、青蒿、茵陈、甘菊、香椿等菜蔬,正可谓春色可餐。这些混合着山野灵气的春味,耐人咀嚼。

23.jpg

图 / 摄图网


俗话说“三月三,荠菜鲜”,荠菜是“春蔬第一菜”。郑板桥《元日雨》中写道“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荠菜是报春的使者,田间还是一片枯黄的时候,它最先泛起点点绿意。

不几日功夫,苜蓿菜、蒲公英、面条菜、扫帚菜就纷纷钻出地面。其实不用等到三月三,腊月的荠菜才是最鲜美。春寒料峭,斑斑的雪迹还未被田野吸收,荠菜便冲寒冒雪长出来了。

春风习习,猫了一冬天的人们,在田间舒展着筋骨,挖野菜也是春之快事。俗话说“大菜吃心,小菜吃根”,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在麦田挖荠菜,一铲子下去既不能伤到边上的麦苗,又不能把菜挖断,只见他们娴熟地抖掉泥土,一颗野菜就装进了袋子,吃野菜的兴奋里包含了亲自挖野菜的快乐。

野菜就是吃个新鲜劲,越新鲜越好吃。挖菜归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便马上把他们摊在地上,择去其中的杂草和干叶,洗净沥干后,无论用些许猪油打底做成荠菜汤面,或是用荠菜和猪肉做馅,捏成元宝馄饨,那种源自山野的鲜嫩清香,是其他菜肴比拟不了的。

24.gif


清明时节,祭扫先人后,母亲都会在野地里挖些刺荆和白蒿。嫩刺荆边缘的齿并无碍,老一点的就会和名字一样尖锐,清洗的时候还要格外注意。

听母亲说,过去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刺荆还有个神奇的功效——止血。谁受伤了,随手拔一片刺荆,塞进嘴巴嚼一嚼,敷在伤口,血就能止住。

刺荆洗净剁碎,和着白面擀成绿面条,煮熟后过凉水,干辣面泼上响油,调上盐醋,焦葱花,一碗筋道柔韧,光滑细腻的油泼刺荆面就完成了,吃起来清爽提神,别有风味。

“三月茵陈四月蒿”,到了四月,白蒿苦寒的味道减轻,芳香的味道更突出,洗净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篦子上放笼布,把白蒿平铺开来,放蒸锅中,香气从锅边弥漫开来,出锅就是一道白蒿麦饭。

母亲会捣一些蒜泥,和辣椒油、香醋、香油混合在小碗里调成蘸汁,等热腾腾的麦饭一出笼,拌一勺蒜汁送入口中,白蒿鲜美,小麦粉甜糯、蒜汁的酸辛混在一起,春天的气息就这样来了。

谷雨前,更是食香椿的好时节。“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这个“雨”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

25.jpg

图 / 视觉中国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更是对香椿头赞不绝口:“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打香椿是童年美好的记忆,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掰着树干低处唾手可得的椿芽。大人们踩在梯子上仰望枝头,看准一支椿芽,举起一丈多长的杆子,用杆头的钩子轻轻一钩,一株香椿就摘落下来,孩子们在下面捡进竹篮。

那会儿我外婆还健在,会用刚摘下的鲜香椿炒个鸡蛋给家里的小孩解馋。摘下的香椿洗净用开水焯一下,肥厚锈红的叶片立刻变得翠绿翠绿。切成碎末,在瓷碗里打上两枚新鲜土鸡蛋,将椿段与蛋液混在一起。

那时候农村做饭都用大铁锅,也许是食材太金贵,外婆都是用铁勺在灶火上加热,舀一勺菜籽油,椿段裹着蛋液,“滋啦”一下钻入热油,用筷子不断翻搅炒熟,一盘金黄翠绿的香椿鸡蛋就上桌了。

香椿一年最好的光景只有半余月,这段“食椿季”,渭南早餐界的扛把子——豆腐泡总是表现的很突出。豆花铺在掰碎的麦面饼子上,老浆汆熟,一勺辣油,几勺香椿,就着老浆煎呼地吃上一碗,一个早上都充满能量。鲜香椿吃不过瘾了,有些卖豆腐泡的店家还推出了香椿夹馍。

26.gif


铁鏊子把饼炕的两面焦黄,小麦的香气呼之欲出,中间掰开,加上几勺油泼辣子和鲜香椿,那种剑拔弩张的香气,让人拍案叫绝。过些时日,把稍微老一点的香椿,用盐揉搓后晒干,吃的时候用开水一烫,那种浓缩的香味,充满韧劲的口感,别有一番滋味,能让豆腐泡这个地方小吃的生命无限延续。

春末夏初,和煦的春风夹杂着湿润的空气,蒸腾氤氲的水气也透着初夏的气息。在荒坡野岭中,又有另一种大自然的馈赠——地软。

说它是野菜里的昙花一点的不为过。李时珍记载∶“地耳亦石耳之属,生于地者也。状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后即早采之,见日即不堪。”想吃到这种美味,就要抓紧时机,因为太阳一晒,地上水灵脆润的地软就会干缩的趴在地上,无法采摘了。“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雨过之后,一簇簇、一团团黑里透绿的鲜地软,软绵绵的铺在地上,或藏在草丛中,肥润翠滑。

捡回的地软,用清水洗净上面的泥沙、碎草,鲜韭菜剁碎,制成地软包子,或粉条剁碎,烫面包成地软蒸饺,那种菌类特有的清香和肥厚鲜嫩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春天是耐人咀嚼的季节,正如张洁所说:今天的年轻人大多不再认识它了,他们更无法理解父辈们当年挖野菜的心情了。然而走过许多路才发觉浮世喧嚣,人间百态,世间百味也敌不过一道饱含家人爱意的春味,人间有味是清欢啊!

Image
END
   本文作:李子梨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然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09:15 AM , Processed in 0.1286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