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下雪
就想为吃口麻酱
整顿涮羊肉
一个南方人来到北方,首先被震撼到的,就是餐桌上的麻酱“泥石流”。主食肉蛋,蔬菜点心,啥都得沾点麻酱,整个人都吃“麻了”……
欢迎来到论斤称麻酱的北方。
摄影/吴学文
爱吃的人,很快就入乡随俗,啥食材都用麻酱过一遍,细腻温润,黏稠香浓,每种食材都被服侍得体体贴贴;不爱吃的人看麻酱,仿佛是听见音乐会上突然响起的一声唢呐,看到电视里“我不要你觉得”的戏霸,可叹好好的食材,真是“一见麻酱误终生”。
在北方,麻酱以“麻都”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东北“麻酱”辣烫、华北麻酱焖子、西北酿皮与凉面……辽阔的北方大地上,处处留下了它的身影。
陕西的凉皮,麻酱是锦上添花。
图/视觉中国
在北方,麻酱为啥这么有诱惑力?答案就在菜市场里。
菜市场最香的地方,多半是摆着“小磨香油”字样的一间小铺子或一台半开放面包车。在这里,你会看到磨制好的麻酱,如何变幻出香油。麻酱为啥这么香?只因它和香油本是一体。下次再有人争火锅该蘸香油碗还是麻酱碗,你大可以念两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麻酱之中磨香油,如今也是非遗传承。
图/视觉中国
若你再进入超市,麻酱品牌更是风起云涌。不像蔡林记在中原重镇武汉独占一块麻酱飞地,王致和、天源、六必居,都是地道老北京味儿;古币,新生的后起之秀;草原红太阳,一听就与羊肉牢牢挂钩;山东的崔字牌芝麻酱配切片山东大馒头,可比三明治豪横多了。
一碗香浓醇厚的麻酱,就这样把北方人的饭桌征服。
在北京,你可能吃不到满汉全席,但完全可以来一套“麻酱全席”。
颜色深的叫面茶,简单说就是棒子面糊糊浇麻酱。
摄影/DCzhang
早起,雪后初晴,胡同里桌头上一碗面茶,最配枯树后面瓷蓝的天;中午支起铜锅涮羊肉,烧饼层层叠叠,满是麻酱的缠缠绵绵;晚上暖气正热,也顾不得麻酱凉面是夏日限定,一碗“老北京”雪碧麻酱凉面,麻酱才是抚平味蕾的核心。
北京腊月雪,铜锅清汤羊肉好,腐乳调麻酱。
摄影/灵犀er,图/图虫·创意
还有那让两位电台主播公开翻脸的乾隆白菜(真的是凉菜),入冬后的大白菜清脆鲜甜,火候正好,嫩绿鹅黄配上麻酱,实在是令人想起熟悉的春日沙尘暴、帝都四月天。
饭后再点一杯“京味儿拿铁”,一尝味道,比正常拿铁还要香浓滑腻,定睛一看英文翻译,这真的不是“二八酱”(2:8芝麻花生调和酱)拿铁?
京味儿拿铁,英文可勉强译为——
芝麻花生混合酱鲜奶咖啡。
摄影/雨前羽街
“入口绵,到口光,嚼后香,吃后想”,没有哪个北京人能逃过麻酱的支配。北京人大概就是想让一切食物都跟麻酱沾上关系:麻酱糖饼、面茶、麻酱凉面、麻酱烧饼、麻酱威化、麻酱冰棍……
北京老字号的糖火烧,自然少不了麻酱。
图/视觉中国
当年“北京文化传播大使”老舍当选人大代表后,将芝麻酱供应问题写进了提案。自此,老舍说的那句“北京人的夏天,离不开芝麻酱”就成了北京人热爱麻酱的宣传标语。
北京麻酱小店,也卖香油。
摄影/吴学文
更早的时候,朱自清和梁实秋都在文章里表达过他们对麻酱+饼的爱。麻酱糖饼是绝对的心尖尖,刚出锅的糖饼,红糖麻酱从焦深的外皮中流淌出来,一如传说中迦南美地的奶与蜜,咬下去那温软与香甜充满口腔,谁能不爱!
红糖麻酱,碳水炸弹。
摄影/qibajiu789789,图/汇图网
文人墨客留下的麻酱传说之外,北京人还是最喜欢在冬日时候,“就是为了这麻酱,才吃的这顿涮肉”。咱今天不说麻酱涮羊肉、蘸爆肚是如何用香浓化解腥膻,单说这刚磨出来浓稠到能砌墙的麻酱如何“澥”(xiè)成一碗蘸料,也是大有讲究。
“澥”,指将浓稠的糊状物调稀,这和蛋糕店打奶油没啥大区别:芝麻酱倒碗里,拿筷子顺一个方向加液体搅动,直到用筷子挑不起来了,就妥了。
麻酱非常适合搭配牛羊肉及其边角料,比如爆肚。
摄影/fxy1223,图/图虫·创意
稀释芝麻酱,有人说用水,大道至简;有人说用香油,“原汤化原食”;再讲究点的,用啥都要先加入桂皮、八角、花椒、香叶,风味更盛;更有拿茉莉高碎花茶以柔克刚的;拿上好食材吊高汤大力出奇迹的……一个“澥”麻酱,八仙过海,也可见北京味道的海纳百川。
上图:澥好的麻酱拌面,图/视觉中国;
下图:百年义利麻酱威化,
摄影/静小兔,图/图虫创意。
澥好的麻酱,拿来拌面或拌个青菜豇豆,都很好吃,也是华北各地人们的寻常吃法。百年义利或是稻香村的麻酱威化倒是北京独一份,巅峰时期日产两吨,也顶不住周边吃货的抢购热情,它们与麻酱冰棍、麻酱巧克力、“京味儿”拿铁们一起,组成了北京麻酱的另类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