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马佳秦
编辑丨吴酉仁
说一说“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这个事情。
对多数中国人而言,“李白生于碎叶”之说,乃是一项文史常识。不过,该常识被传播开来的时间很短,是最近半个世纪才发生的事情——1971年,郭沫若出版《李白与杜甫》一书,书中第一章第一节称“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之后,此说进入历史教科书、文学史专著和各种辞典之中,遂成为一种影响力极大的说法。
♦ 《李白与杜甫》封面及目录
往前追溯,郭沫若的“李白生于碎叶”之说,其实只是对民国学者李宜琛、陈寅恪、冯承钧、胡怀琛等人研究的重复。
比如:1926年,李宜琛在《晨报副刊》上刊文《李白的籍贯与生地》,推论称李白“不生于四川,而生于被流放的地方”。1935年,陈寅恪又在《清华学报》上刊文《李太白氏族之疑问》,称“太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国”。
李宜琛、陈寅恪等人的研究,又发端于清代人王琦。在王琦之前,“李白出生于四川”是一个常识,无人质疑。
王琦活跃于乾隆年间。他在为李白编写年谱时,发现了一个年代冲突:
(1)唐代人范传正访问过李白的孙女。他在《李公新墓碑序》里说,隋朝末年,李白先祖中的一支“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李白的父亲直到“神龙初”才得到机会“潜还广汉”回到四川,然后生下李白。神龙是武则天时代的年号(705-707年),“神龙初”大概是指公元705年。
(2)李白写过一篇《为宋中丞自荐表》。里面称自己当时“年五十有七”。王琦考据认为该表写于至德二年(757年)。据此推算,李白应该生于武则天时代的长安元年,也就是701年。也就是说,如果承认《李公新墓碑序》记载的李白之父回蜀时间准确,那李白就不可能生于四川。“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身既生蜀”四字,明确说李白是在家族迁回蜀地之后出生的。魏颢是李白的好友。李白有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魏万便是魏颢。魏颢在序言里说,他编《李翰林集》,缘于李白“尽出其文,命颢为集”。也就是是直接受了李白的委托。编书写序,要交代作者的家世籍贯与身份,向李白当面询问,对魏颢来说毫无难度,也是情理中事。“(李家)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李白);惊姜之夕,长庚如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这段文字,既说李白的父亲是神龙初年才回到四川,也明言李白是家族返回蜀地之后出生的。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做过当涂县令,也是李白晚年投靠依托之人。他说李白生于四川,自不能轻易否定。为了调和史料上的这种冲突,王琦提出了一种假设:“神龙初”、“神龙之始”字样,乃是“神功初”、“神功之始”的讹误。“神功”也是武则天时代的年号,公元纪年是697年。如此,李白之父于697年率家人回到四川,李白于701年出生,所有史料便都能够合榫。
即便历史上有过“神功”被误写为“神龙”的例子,也不足以确证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序》犯了同样的笔误。而且,“神功”这个年号极为短暂,只有短短的三个月,说“神功初”、“神功之始”,感觉会很奇怪。
所以,民国时代的李宜琛、陈寅恪、冯承钧与胡怀琛们,在读到王琦发现的年代冲突后,更愿意接受另一种结论:但这个结论也有问题。那就是:它建立在《为宋中丞自荐表》的年代考据上。惟有“该表写于至德二年(757年)”这个结论确凿无疑地成立,“李白生于碎叶”的说法才是可信的。遗憾的是,《为宋中丞自荐表》不可能写于至德二年(757年)。该表由李白撰写,用的是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名义,主旨是向唐肃宗推荐李白。王琦当年考据《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于至德二年,乃是沿袭了北宋人曾巩的错误说法。曾巩的依据是:(1)表内提到,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的政府而获罪于唐肃宗,差点掉了脑袋,好在“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得到了崔涣和宋若思的帮助。(2)表内提到,李白写该表时,“年五十有七”。(3)查唐代史料,李白曾在至德二年下狱,后得崔涣与郭子仪的帮助,免诛,改为流放夜郎。但曾巩忽略了一件事情:李白因加入永王李璘的政府获罪下狱,不是一次,而是两次。“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一句里的“前后”二字,便是这个意思。具体而言,第一次是至德二年,当时向李白提供帮助的是崔涣和郭子仪,有李白的《狱中上崔相涣》等诗作为证。“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意思是:得到崔涣与郭子仪的帮助,免除死罪流放夜郎之后,李白遇上大赦,从流放地回到了寻阳。但不久后,又因为历史问题被抓了起来。好在碰上了率军经过寻阳的宋若思。宋将李白从牢里解救出来,放在身边做了一阵子幕僚。
此事也有李白的诗作《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浔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为证。但宋若思到底是哪一年率吴兵三千赴河南,现存史料中缺乏明确记载。有学者考据认为可能发生在乾元二年(759年),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不过这不重要。搞不清宋若思帮助李白出狱的具体年份,不妨碍得出如下结论:(1)李白写《为宋中丞自荐表》的时间不是至德二年,而是更晚。将《为宋中丞自荐表》确定为至德二年,然后拿表里的“年五十七岁”来反推李白的出生年份,是错误的。(2)《为宋中丞自荐表》里说李白先后两次被崔涣和宋若思所拯救,不意味着这份自荐表的写作时间与获救时间相同。它也可以写于获救后的两三年乃至四五年之后。(3)如果此表写于761年或者762年,所有的史料冲突便都不存在了。我们不必否认前文提到的任何一份唐代史料的真实性(事实上也否定不了,所有的否定都只是取舍),李白可以生于神龙初年,可以在写自荐表时五十七岁,也可以生于四川。此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李白与杜甫》是“李白生于碎叶”之说在当代广泛流传开来的关键节点。该书开篇用极大篇幅论证了“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后文又用极大篇幅考据称《为宋中丞自荐表》是伪作,不是李白的作品(在笔者看来,此说依据不足)。这便陷入了一种非常古怪的自相矛盾。要知道,支撑“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之说的关键,正是“《为宋中丞自荐表》是李白所作且写于至德二年”这个结论。这种矛盾,或许是因为《李白与杜甫》考据李白出生于碎叶,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当然,那是另一个问题了,具体可参考《郭沬若学术论辩》中《<李白与杜甫>的得失》一节的论述,这里就不赘言了。总而言之,“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才随父亲回到四川”之说,虽流传甚广,但不能成立。我们应以李白的好友魏颢、族叔李阳冰、访问过李白孙辈的范传正的说法为准:李白生于四川。(来源:腾讯新闻)①汤华泉:《“李白出生于碎叶”说不能成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②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3-24页。③吕华明:《李白新考论》,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03-34页。④吕华明:《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古籍研究》2000年第2期 ⑤舒大刚、黄修明:《李白生卒年诸说评议》,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5年。⑥朱思玉:《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补证》,《文教资料》 2021年第11期。⑦李利民:《李白卒年新论》,《唐都学刊》 2010年第3期。⑧王锦厚:《郭沬若学术论辩》,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86-187页。⑨王学泰:《清词丽句细评量》,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第2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