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哲史艺丛] 古代王朝为何不选皇族姓氏为国号,但陈霸先的陈朝为何是例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7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王朝为何不选皇族姓氏为国号,但陈霸先的陈朝为何是例外

 瀛洲海客 历史D学堂  2021-12-27 20:35

15.jpg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分钟



纵观历朝历代,国号与皇族姓氏往往不同,如刘氏之汉家天下、李氏之大唐帝国。可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南朝陈。公元557年,陈霸先建立陈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改元永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号与皇族姓氏相同的政权。

(注:隋末梁师都、魏刀儿以及后世周子旺等人建立的“政权”,虽是以姓氏为国号,但也只是“小打小闹”,不被列入正统。)

那么,古代王朝在选择国号时,为何不用皇族姓氏呢?在此情形之下,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又为何会打破这种规矩?



16.jpg
上图_ 南朝陈版图 (陈朝)


 
一、国号的选择问题

不以姓氏为国号,是很多开国皇帝的共识。

班固《白虎通德论·号》有记载:“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

大概意思是指,一国之地囊括万民,若单以姓氏而论国号,便只是一部分人的“狂欢”,此为舍大而求小也;换言之,国是万民之邦,是以国号的选取便不能有太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否则的话,岂不是因一人之私而废了天下之公?



17.jpg
上图_ 《白虎通疏证》陈立编著 清



另外还有说法认为,以姓氏为国号,体现不出尊卑。清陈立《白虎通疏证》中提及:“不以姓为国号者,如夏姓姒,有扈、斟、鄩等亦姓姒。商姓子,微、箕等国亦姓子。周姓姬,鲁、卫等亦姓姬。是尊卑所同也。”

比如商国王族为子姓,但微、箕等小国的王族之姓同样是子姓。因此,若以子姓为国号,受益群体又并非只有商国王族,如此一来,便体现不出尊卑了。在当时,古人对姓氏出身极为看重,哪怕商国贵为“上国”,也不好强行令他国王族更改姓氏。这样的话,倒不如避而不用。

在这个前提下,古代帝王一般会选择追溯、承袭、应谶等方式,作为国号选择的重要依据。



18.jpg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追溯,一般指帝王对自己的“追根溯源”,然后以先祖的发迹之地、爵位或封地作为国号。如南朝宋,追刘氏先祖世居彭城,而彭城又为春秋之宋土也,故而立国号为宋。

承袭,就是后世王朝对于更早王朝的继承。如三国时代,刘备自云于“建安二十六年”承袭“汉”之国号;后来,又有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意欲“绍修三祖之业”,即表示自家政权是继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以及昭烈帝刘备而来的。

应谶,就是根据当时流传的谶纬之语来确定国号,以示“天命在吾”。如东汉后期,曾一度流行“代汉者当涂高”的说法,又云“涂高者,魏也”。是以曹氏篡汉,以魏为国号。



19.jpg
上图_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年号:永定  庙号:高祖  谥号:武皇帝


 
二、陈霸先的爵位与国号

以上三种方式,陈霸先选择的,无疑是第一条。即通过“认祖归宗”,来追溯先祖封地,进而确定自己的爵位乃至日后的国号。按此说法,陈霸先的“陈”,与陈国的“陈”,似乎是一个“巧合”。

据《陈书·高祖纪上》记载:“今授公相国,以南豫州之陈留......临川十郡,封公为陈公。......十月戊辰,进高祖爵为王,以扬州之会稽......庐陵并前为二十郡,益封陈国。”

可以看到,陈霸先在南朝梁时,本为陈公,而后进了陈王;正因如此,他才会在称帝以后立国为陈。换言之,陈朝的“陈”,是跟着陈霸先的爵位来的,而非他的姓氏。所以,陈霸先的姓氏与陈朝国号相同,便是一种“巧合”了。



20.jpg
上图_ 梁朝(南朝梁)版图



然而,若联系当时的“禅让”流程来看,便不难发现,这个“巧合”恐怕是陈霸先刻意为之的。

王莽当年篡汉,开了个“好头”,以致于魏晋南朝到周隋之际的朝代更迭,大多是通过较为“和平”的禅让制完成的。先进公爵、再封王位,最后称帝,业已成为一套“标准”流程。陈霸先的建国道路,也不例外。作为梁陈擅代的第一步,陈霸先封公爵时,便应该考虑到了日后称帝的相关事宜。可见,封地在陈,正是他本人的选择。那么,陈霸先为何要把自己的封地定为陈地呢?



21.jpg
上图_ 陈文帝陈蒨(520年,  一说522年—566年),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


 
三、搬出重量级的“祖先”

陈霸先的小心思,《陈书》中并没有记载,但从他侄子陈文帝陈蒨的举动中,不难看出,见《陈书·世祖纪》:“三年春正月庚戌,设帷宫于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辛亥,舆驾亲祠南郊。”

自西汉年间,皇帝祭祀于天,往往会配以先祖;陈文帝将胡公配天而祀,即表明陈氏一族乃胡公之后。胡公何许人也?《元和姓纂》中提到:“陈:妫姓,舜后,胡公满受封于陈,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原来,胡公妫满乃舜帝之后,因而受封于陈地(河南淮阳郡一带)。在其后代子孙中,一脉以陈国之“陈”为姓,如东汉时期的颍川陈氏;另外一脉,则保留了胡姓,是为胡氏。


22.jpg
上图_ 《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



又据《南史·陈武帝本纪》记载:“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姓陈氏。其本甚微,自云汉太丘长陈寔之后也。”

陈霸先出身不高,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以凌驾于高门世族之上,他不得不搬出一位重量级的“祖先”来为自己“背书”。这与曹操称自己乃曹参之后、孙权自以为“孙武之后”是一个道理。

须知,东汉名士陈太丘是胡公满之后。所以,陈霸先说自己为陈太丘之后,便“顺理成章”成了胡公满的后人。这个说法虽瞒不过一些高门世族,但也起码让陈霸先维持了表面上的光荣;而且,用它来唬一唬乡里之间的地方豪族,也是没问题的。



23.jpg
上图_ 妫满,即陈胡公,亦称陈满、陈胡公满、虞胡公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陈纪一》曰:“武帝既有功于梁,自以为姓出于陈,自吴兴郡公进封陈公;及受命,国遂号曰陈。”

陈地,是胡公满的封地。既然陈霸先认了胡公满为先祖,那按照惯例,他继承先祖封爵之“陈”,倒也能说得通了。

有意思的是,从《南史》中的记载不难看出,时人对于陈霸先的“老底”,可谓一清二楚。然而,及至隋唐,陈后主陈叔宝这一脉族人,因为“前朝帝室”的身份,反而愈发贵重起来,成了当时有名的高门大姓。

为攀附陈氏,其他陈氏之人以及同为胡公满之后的胡氏,都开始往自身脸上“贴金”。可越是如此,他们越要掩盖陈霸先的出身问题。这么一来,“陈霸先出身于颍川陈氏,乃胡公满之后”的说法,就成了一件板上钉钉的事了。

参考资料:《陈书》《南史》《资治通鉴》《白虎通德论》《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关于陈文帝祭“胡公”——陈朝帝室姓氏探讨》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12:30 PM , Processed in 0.0636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