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哲史艺丛] 西汉和东汉的“三公”有什么异同,三公之中谁的官职更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1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汉和东汉的“三公”有什么异同,三公之中谁的官职更高

 夏祯 历史D学堂  2021-12-21 17:49

0.jpg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8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秦朝的“三公九卿”。实际上“三公九卿”这一名号,在夏朝时已经出现,殷周也延续下来。到了秦,强秦扫平六国,废除了延亘多年的老制度,建立了许多新制度,以此来巩固中央集权。

而“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批判继承以往官僚制度而生成的独具特色的制度。三公和“九卿”都属于秦朝高官,其中三公,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贵非常。秦亡后,汉承秦制,也设立了三公。但有汉一代,三公的权力变化颇多。



1.jpg
上图_ 秦代官制简表


  • 西汉的三公


新朝代旧朝,多少会留下些前朝的制度。西汉初,政府领导班子也沿袭秦朝的三公制度,照样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丞相主管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全国。但秦有秦况,汉有汉况,汉帝很忌讳掌握兵权又地位显贵的太尉,惧怕其有一日颠覆天下,所以虚设太尉成为西汉常态。

汉武帝元狩四年,置“冠将军之号”的大司马代替太尉列入三公之位,但大司马时存时废。或许是为了文字形式上的规整,西汉中后期,汉成帝将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汉哀帝将丞相更名为大司徒。经过西汉诸帝的调整完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公最终成型。



2.jpg
上图_ 西汉官职表



那西汉的三公中谁最重要呢?总体而言,丞相”“大司徒负责处理政务,且汉昭帝、汉宣帝时“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是当之无愧的三公中心。

而手握兵权的“太尉”“大司马”实力很强,按理说地位应该比“丞相”“大司徒”差不了太多。而且“大司空”这类官员只负责监察,虽然对于维持政治清明必不可少,但看起来就没有“大司马”重要。可汉帝对“大司马”废置无常,所以其权势一度不如“大司徒”“大司空”。等到兵事增多,“大司马”的才回到三公中的老二的位置。



3.jpg
上图_ 东汉官制简表



  • 东汉的三公


东汉光武帝以刘姓复国,故在建国伊始并未对西汉官制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五月,政治稳定后,光武帝刘秀越看“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仨的“大”越不顺眼,就把大司马改回太尉,去掉“大司徒,大司空”前面表权势的“大”字。至此,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成为惯例。

如果说西汉的三公风光无限的话,那么东汉的三公就像一块“夹心饼干”。虽然看起来还是处于政治中心,但左右受排挤。夹心左边是东汉皇帝,害怕三公威胁自己的君权,夹心右边是尚书台,要来分割三公的权力。《后汉书》就记载:“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三公权力受到牵制,日渐稀薄,到东汉末徒有虚名苟存。有权势的人甚至以位居三公为耻。



4.jpg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这里举一个经典的例子。汉献帝时,曹操受封大将军,而袁绍被封为太尉。这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袁绍不干了,《三国志》就记载“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后来曹操把大将军之位让袁绍,袁绍才绽开了笑颜。这是为什么呢?自然是因为三公手中的实权不够。

那东汉的三公中谁比较重要呢?和西汉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总体而言,太尉比司徒重要,司徒又比司空重要。《后汉书》中,太尉的位置也的确排在司徒和司空的前面。也就是说,掌握军权的太尉挤掉了负责政务的司徒的位置,跻身三公之首。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东汉人眼里,军事和政治都是头等大事,只不过军事更加重要。至于监察,那是锦上添花。



5.jpg
上图_ 东汉版图



  • 西汉和东汉三公的异同


由上,西汉和东汉虽然都设三公,但两者由于实际情况内涵有所变化,不能完全等同。相同点方面,西汉和东汉的三公,都是分掌政务、军务、监察事务的。虽然三公更名数次,但职务内容大致还是与这三方面有关的。

西汉和东汉三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名号和权力变化上。

1、名号方面的变化

三公中主管政务的本叫“丞相”,然后更名为“大司徒”“司徒”;主管军务的本叫“太尉”,然后更名为“大司马”,最后又改为“太尉”;监察事务的本叫“御史大夫”,然后更名为“大司空”“司空”。

汉朝统治者先是追求三公名号上的规整,加入“大”字显示三公的权势。当“大”字被去掉,大司马成了太尉,太尉、司徒、司空成为新三公,三公权力就开始受限,而名号最具辨识度的“太尉”也因得到额外重视成为三公之首。

从名号变化上看,不难窥见三公的权势就如同曲线,在西汉时一度到达顶点,到东汉去掉名号中的“大”字时,其权势下滑的趋势似乎已经初露端倪。



6.jpg
上图_ 西汉 匈奴版图



2、权力职能方面的变化

首先是太尉。

西汉规定太尉的职能是“掌武事”,而东汉太尉的职能则是“掌四方兵事”。一“武”一“兵”,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

实际上从史书的文本内容上看,东汉的太尉比西汉太尉的权力更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东汉太尉具有对二千石官吏吏及边郡太守考核、迁除的权力。第二是负责邮转运、粮草等后勤补给工作。以上是和军事有关的职能,而东汉太尉还具有军事以外的行政职能,例如管理祭祀、财政、粮仓等。这些行政职能,有很多本是司徒和司空具有的职能,可以说东汉太尉把司徒和司空的权力也收揽进来了。

不过东汉太尉要同时受皇帝、尚书台、外戚、宦官的排挤,就算字面上获得再多的权力,其权力实际上也是极大受到限制的。一些学者就质疑东汉太尉权力虽大,但政绩不明显,是实打实的庸才。毕竟西汉的太尉周勃、周亚夫都是千古名将,汉室功臣,名声响当当,但东汉有哪个太尉是出名的?可结合东汉的情况,就算是最有才华的人登上东汉太尉这个位置,也未必能够在各方势力中周旋,创造应有的政绩。



7.jpg
上图_ 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



其次,司徒和司空在西汉时,一个负责处理政务,一个负责监察,和太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到了东汉,皇帝让太尉借走了本属司徒和司空的部分权力,致使司徒和司空地位明显不如太尉了。但在商议国家大事时,司徒、司空和太尉还是会一起出现的。《后汉书》就记载,汉和帝时,窦宪想要北伐匈奴,太尉宋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就以匈奴不犯边塞为由劝阻窦宪,最后窦宪终于没有出兵。



8.jpg
上图_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



最后,东汉三公比起西汉三公权力明显受限。

东汉皇帝用尚书台等措施制衡三公,以此集中帝权,这是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的。但在东汉,还存在一个扼制三公权力的借口——灾异之象。汉朝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一旦有水旱、地震等灾异就罢免三公。

一有灾异就罢免三公是什么回事呢?原来汉人认为三公和天子一样,和“天”有关系,天降灾难了,就有可能是三公犯错惹怒苍天,故有 “灾变非常, 则责之司马”的说法。汉帝自称天子,和“天”的关系更紧密,为什么天降灾难一定是三公的错呢?当然是因为汉帝尊贵,而三公只是臣子了,就算是天子有错,错误由臣子承担也并无不妥啊。并且一有灾难不思考政治得失,反而以“阴阳不均”罢免“惹来灾异”的高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糊弄一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9.jpg
上图_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



一些外戚、宦官看三公不顺眼,就经常以灾异为借口让三公下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就出现了一种尴尬的情况,那就是铁打的皇帝,频繁的灾异,流水的三公。仅献帝一朝,三公就至少换了七次,这些三公都还没捂热位子就下台了,看起来真是悲催啊。

参考资料:《东汉太尉的若干变化述论》 温乐平、黄今言 江汉论坛 2017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8:02 PM , Processed in 0.0365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