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2|回复: 0

[好摄之徒] 一年只发一次,2021年度最佳野生动物摄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7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只发一次,2021年度最佳野生动物摄影

 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1-12-17 17:42


《国家地理》2021年度最佳野生动物摄影——

本文罗列全年获赞最多的动物照片,

以及最牵动人心的动物选题,

这是一年仅此一次的特殊呈现。




“心知肚明”玻璃蛙

IMG_9544 2.jpg


IMG_9545.GIF


玻璃蛙,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和中美洲,是瞻星蛙科动物的俗称,已知156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中10种列为极危,28种列为濒危,21种列为易危。


近日,科学家首次发现它们有一种恬不知耻的行为:玻璃蛙“单身汉”会蹲在小溪边的叶子上,叫声尖利,招引异性,还常常会观察、学习别的雄蛙是怎么交配的。


IMG_9546.JPG

厄瓜多尔西北部安第斯山,一只曼杜里亚库仙瞻星蛙(Nymphargus manduriacu)在啃食一只昆虫。这张照片获得了“2020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两栖类奖项。

摄影:JAIME CULEBRAS


IMG_9547.JPG

安第斯山脉西部特有物种——威氏仙瞻星蛙(Nymphargus wileyi)的胚胎悬挂在蕨类植物叶子上;卵受精并孵化成蝌蚪后,会掉落在小溪中继续发育。

摄影:JAIME CULEBRAS


扩展阅读:《我看到了你的心脏,看不透你的心》




北美“森林之王”

IMG_9544 3.jpg


很多人知道雪豹是“雪山之王”,那么在北美原住民印第安民族切罗基人(Cherokee)眼中,另一种美丽的大猫则是不折不扣的“森林之王”——美洲狮。在1970年代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其数量曾降到不满30只,科学家大费周折才促使它们数量恢复至200只;然而如今,在佛罗里达日均900人迁入的扩张规模下,每年约25只美洲狮被车辆撞死。


IMG_9549.JPG

一只雄性美洲狮(Puma concolor)跃过小溪;今年6月,佛罗里达颁布全面保护野生动物走廊的法令。

摄影:CARLTON WARD


扩展阅读:“你说这是我家,但我没觉得是。”




恐怖“蝗之角”

IMG_9544 4.jpg


2019年6月以来,由于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给东非带来异常丰沛的降雨,潮湿环境令沙漠蝗大量繁殖,数量达数千亿只。


截至2020年4月,蝗虫群已侵袭23个国家。蝗灾引发了一场横跨8个国家的杀虫剂喷洒行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影响。


IMG_9551.JPG

沙漠蝗是全球最具毁灭力的迁徙性害虫,它们每天可移动150公里;1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

摄影:DAVID CHANCELLOR


IMG_9552.JPG

肯尼亚北部莱瓦野生动物保护区(Lewa Wildlife Conservancy)的蝗群

摄影:DAVID CHANCELLOR


扩展阅读:“我比蝗灾还可怕。”




食粪“小可爱”

IMG_9544 5.jpg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Animal Diversity Web中记录,虽然鼠兔以食草为主,但它们会在冬季会食用鸟类的尸体,甚至以其他动物的粪便果腹。鼠兔的活动易受温度影响,栖息地中,环境温度每升高 1°C,它们会失去3%的觅食时间。


IMG_9554.JPG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国家公园的一只鼠兔,它们已适应在高海拔地区的低温和寒冬;而在温度超过25.5℃的时候,却活不过两天。

摄影:KRISTI ODOM


扩展阅读:这小可爱过于敏感,分分钟死给你看




全球最大规模的“搬家”

IMG_9544 6.jpg


每年,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都会上演世界上最长的陆上迁徙,完整的迁移路线约为 800公里。每年3月,大约150万头角马和25万头斑马开始向北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10月下旬,迁徙的牛群开始返回南方。


IMG_9556.JPG

每年2月,角马以及与其同行的斑马会聚集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部平原上吃草、产仔,一年有50万头小角马在这里出生。

摄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豪勇“五兄弟”

IMG_9544 7.jpg


最高时速可超过110公里,猎豹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们既可独居,也可组成小群活动。由于受到人类侵害,猎豹在许多亚非国家已绝迹。


IMG_9558.JPG

雄性猎豹通常是竞争对手,但只要有5只猎豹能凑在一起,并能从联盟中受益,就永远不会“解散”,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的导游称图中的小群体为“豪勇五兄弟”,它们已一起狩猎4年多。

摄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面临崩溃的卡拉哈里

IMG_9544 8.jpg


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本应干旱的地带年均降水量却达到325毫米。如果全球平均暖化3℃,此地将升温4.2℃,而后很可能会迎来生态崩溃。


IMG_9560.JPG

更加炎热、干燥的夏季会使卡拉哈里狐獴(Suricata suricatta)数量降低

摄影:THOMAS P. PESCHAK


IMG_9561.JPG

夜幕降临后南非穿山甲(ground pangolin)从洞穴中钻出来,它一个晚上要吃掉大约15000只蚂蚁和白蚁,一年合计吃掉550万只。昆虫的数量依赖于健康的植物,它们是贫瘠沙地上的生命线。但随着气温升高,降雨模式发生改变,动物们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摄影:THOMAS P. PESCHAK


扩展阅读:卡拉哈里沙漠,崩溃了亿点点




摄影“疯子”眼中的海

IMG_9544 9.jpg


当夜幕降临公海,另一个世界等待探索。深不见底的蔚蓝,究竟是危险还是惊艳?摄影师疯狂地在140米深水下呆了28天,探寻深埋地中海的秘密。


IMG_9563.JPG

地中海深78米的地方,独角红虾漂浮在黑珊瑚林中。即使它们体型很小,又生活在深海,但人们依然在其体内发现了塑料碎片。

摄影:LAURENT BALLESTA


扩展阅读:这些疯子把自己关在140米深海,还过了28天/

 这个“摄影疯子”获得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最高奖!




白鲸:颜值、实力都在线

IMG_9544 10.jpg


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萨默塞特岛(Somerset)附近,每年夏天都有近2000头白鲸在此嬉戏、繁育后代,它们同人类一样重视文化、珍视家庭关系,也因为优美的歌声又被称为“海中金丝雀”。


IMG_9565.JPG

白鲸是好奇爱玩的高智商动物,它们会捡起石头互相赠送

摄影:BRIAN SKERRY


扩展阅读:鲸成精了?




珍贵“海底树”

IMG_9544 11.jpg


珊瑚在长达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但人类近百年带来的环境变化成了珊瑚的“灭顶之灾”。


200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全部毁灭,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威胁,世界超过1/4的已知珊瑚正面临灭绝威胁。


IMG_9567.JPG

如雪片般的珊瑚虫卵和精子在摩尔礁(Moore Reef是大堡礁的一部分)上方盘旋。这种一年一度的“播撒式产卵”——由月运周期、水温和日长触发——给珊瑚提供了有性繁殖和保持基因多样性的方式。

摄影:DAVID DOUBILET AND JENNIFER HAYES




夜海探秘

IMG_9544 12.jpg


据2017年4月4日于《自然》网站发布的文章中提到,深海生物中超3/4可以生物发光,或吸引猎物、或威慑敌人,或吸引异性。


夜幕降临,海水变得像墨汁一样浓郁,海下30米的地方,各种生物散发微光,亮成了夜幕下的万花筒。


IMG_9569.JPG

这条成年马鲹(Caranx hippos)不但利用水母藏身,还能像坐快艇一样“开”着它走。水母使捕食者退避,而幼鱼吃掉水母身上的寄生虫。

摄影:JENNIFER HAYES AND DAVID DOUBILET


IMG_9570.JPG

印度尼西亚海岸一条硬币大小的幼年角箱鲀(Lactoria cornutus),栖息深度为18-100米

摄影:JENNIFER HAYES


扩展阅读:他俩在水下干的这件事,惊艳全世界




水中独行侠

IMG_9544 13.jpg


豹海豹是大胆、强壮、喜爱独居及好奇的动物。在水中,它们会与企鹅玩耍。它们的平均寿命为26岁,但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浮冰减少,该物种已深陷困境。


IMG_9572.JPG

南极半岛西海岸,一只豹形海豹漂流在冰山旁。对海豹来说,浮冰是繁殖和换毛的重要场所

摄影:THOMAS P. PESCHAK



微观世界

IMG_9544 14.jpg


以下图片太高清了,有可能引人不适!


IMG_9574.JPG

昆虫学家在巴西玛瑙斯一座40米高的瞭望塔上收集了大量昆虫新物种,兰花蜜蜂(Euglossini)是熊蜂和蜜蜂的热带近亲。

摄影:BRIAN BROWN


IMG_9575.JPG

这是子弹蚁(Paraponera clavata)的高清“免冠形象照”,它原产于拉丁美洲,是所有昆虫中叮咬最痛的一种。

摄影:EDUARD FLORIN NIGA


IMG_9576.JPG

弓背蚁属(Camponotus)的成员,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蚂蚁群体,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包括一千多个物种。

摄影:EDUARD FLORIN NIGA


(扩展阅读:这居然是蚂蚁的脸??我满脸问号




羊奶喂大的小象

IMG_9544 15.jpg


据雷泰蒂(Reteti)官网所出示的一份并不精确的数据显示,一头小象每天要喝掉价值92美元的奶水。过去,大象食用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由于疫情,这种奶粉变得稀缺,工作人员将其换成了更便宜、且更易获得的当地山羊奶。


IMG_9579.JPG

肯尼亚北部的Reteti大象保护区,孤儿大象约每三小时就能得到一瓶奶。

摄影:AMI VITALE


扩展阅读:竟能养活非洲象,想必是“非洲第一奶”




孤儿猩猩们

IMG_9544 16.jpg


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危险的国家公园之一,极度濒危的山地大猩猩常殒命于此。


IMG_9582.JPG

9月26日,山地大猩猩Ndakasi在看护人的怀中去世

摄影:BRENT STIRTON/GETTY IMAGES


扩展阅读:一点都没煽情,但看得人都哭了




家禽的“天堂”

IMG_9544 17.jpg


西班牙坎普罗东盖亚收容所(Santuario Gaia)主要救助农场动物、牲畜剥削、虐待或遗弃的动物们。它们在这里能得到必要的照顾,安度余生。


IMG_9584.JPG

志愿者Carla Heras正抱着鸭子Laietana,它是生活在该收容所1500只动物的其中之一,它们大多获救于街头和养殖场。

摄影:ANA PALACIOS




被走私的“大猫”

IMG_9544 18.jpg


非洲野生猎豹仅剩大约7000只,其数量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包括:战利品狩猎,栖息地丧失,报复性杀戮,以及宠物贩卖。


每年都有几十、上百只猎豹从索马里兰贩卖到波斯湾作为宠物出售,其中大部分是幼崽。2020年10月,臭名昭著的猎豹走私者Cabdi Xaywaan终于被逮捕并审判,执法人员从其手中解救出10只待售幼崽。


IMG_9586.JPG

一辆越野车的后座上,一只7个月大的猎豹幼崽对着救援者伸出的手发出了嘶嘶声。

摄影:NICHOLE SOBECKI


IMG_9587.JPG

San是获救的猎豹幼崽之一,它的鼻子严重受伤

摄影:NICHOLE SOBECKI


扩展阅读:走私大猫的人,是真的“狗”




洪水困住的“大个子”

IMG_9544 19.jpg


罗氏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曾为肯尼亚巴林戈湖畔(Lake Baringo)标志性的物种,后因数十年的冲突和偷猎,在该地灭绝。后经多方努力,鲁科保护区(Ruko Conservancy)在2011年迎来了8只罗氏长颈鹿回归。


不幸的是,2020年底该地突发洪水,稀有的罗氏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被困;其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却使肯尼亚两个积怨已久的敌对部族化敌为友,合力运输拯救。


IMG_9589.JPG

救援人员用一艘驳船将它们挨个运到了新建的避难所,名为Asiwa的雌性长颈鹿被首先转移。

摄影:AMI VITA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4 10:32 AM , Processed in 0.0486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