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哲史艺丛] 钓鱼的快乐,古人远比你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8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钓鱼的快乐,古人远比你懂

国家人文历史  2021-12-08 20: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馆丨看展览 Author 木小烁

IMG_2973.jpg

本 文 约 345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水都结冰了,冬天还能钓鱼?”

学生喃喃自语,语文老师恨铁不成钢地回答:“是让你领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精神,别光想着钓鱼了!”

可这不就是钓鱼人的精神嘛,寒暑不论,冬夏不休,就是这么痴迷。

钓鱼这件快乐事,似乎近几年才在互联网上有了波澜,为什么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钓鱼的队伍?为什么钓鱼有这么大的魅力?钓鱼人的故事,还得从古时候说起。

那是上古传说时期,任公子蹲守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用50头牛做为鱼饵,用一年的时间钓上来了大鱼,鱼之大,一个省的人都吃不下。任公子把大鱼切小,做成腊肉,制河以东,苍梧山以北的人,都被这条鱼喂饱了。真是羡煞我等今日钓鱼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IMG_2974.jpg
商代  白玉鱼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再说之后的岁月里,舜前往民间时钓鱼充饥,周穆王在征途还不忘垂钓,庄子安心在濮水钓鱼,对楚王带来高官厚禄的使臣持竿不顾,孔子“钓而不纲”,只钓鱼不捕鱼,姜太公以“以渔钓奸周西伯”,韩信穷困潦倒时“钓于城下”,这才遇到了漂母。史书上关于钓鱼的故事,可真是数不胜数。

IMG_2975.jpg
明 戴进《渭滨垂钓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里有几则有趣的记载,不妨来看看。

大约从南唐开始,皇帝会诏令王公贵族和心腹臣子赏花钓鱼赋诗。南唐中主李璟有一次和臣子们一起钓鱼,偏偏运气特别差,其他人都钓到了鱼,只有李璟没有,想想这个情景都尴尬。这时候,臣子李家明站出来赋诗一首:“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普通的鱼怎么敢咬君王的鱼饵呢,这个吹捧着实到位,简直神来之笔。

IMG_2976.jpg
五代十国 周文矩(传)《荷亭奕钓仕女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间传说中有与这类似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朱元璋和解缙一块钓鱼,朱元璋一直没有钓上来鱼,解缙写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IMG_2977.jpg
南宋 陈容(传) 《十一龙图》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到了北宋,赏花钓鱼宴逐渐成为定例,参与的人员、流程都有了规定,大臣们也以参加赏花钓鱼宴为荣。欧阳修诗中写:“侍上幸后苑,赏花华景亭,钓鱼涵曦亭,遂宴太清楼”。先陪皇帝在后院赏花,然后去钓鱼,最后去楼里吃饭,流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传言在赏花钓鱼宴上,臣子必须等到皇上钓上鱼才能举竿,之前即使鱼咬钩了也不能动弹,那要是皇帝一直钓不上鱼呢,宋真宗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想想李家明的故事,现在臣子要说什么就很清楚了吧,丁谓当时言“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IMG_2978.jpg
南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

偶尔有不按套路出牌的,那就是王安石。在宋代《邵氏闻见前录》中写了这么一件事,王安石把钓鱼的鱼饵吃了,而且还吃了不止一粒。这是吃第一口没尝出来?还是鱼饵太好吃了?太好奇皇帝鱼饵的制作原料了。

IMG_2979.jpg
北宋 刘寀《落花游鱼图》局部   美国圣路易美术馆藏

当然,也有臣子在钓鱼这件事上借题发挥格外出彩的。这里就是指“龙阳之好”的龙阳君了。《战国策》里记载,魏王和龙阳君同船而钓,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之后就哭了,魏王就问:“你是有什么不称心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龙阳君回答到:“我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是在为这些之前钓的鱼流泪。最开始钓到鱼我就很开心,可后来得到更大的鱼,就只想把之前的鱼扔掉。我这样丑陋的人能够得到大王的宠幸获得爵位,天下那么多的美人知道了一定会奔向大王,到时候我就会向之前的鱼一样被抛弃了,我怎么能不流泪呢。”魏王立马回答:“你错了!你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随后就下令全国禁止谈论美人,否则就会被灭族。

IMG_2980.jpg
战国 鱼形壶   故宫博物院藏

看看人家龙阳君的情商,能够得到魏王的宠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古到今,人们对钓鱼的痴迷就没有停止。问历史上谁最喜欢钓鱼?会有无数的答案,要说真正的钓鱼人,还得看下面这几位古人。

张志和,唐代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他的诗句,自称烟波钓徒,每次垂钓都不设鱼饵,志趣不在鱼之上。独来独往的钓鱼很是快乐,以至于兄长担心他一去不返而给他建了栋房子安家。陆羽问他:“你都经常和谁往来”,他回答:“我以天地当房子,明月当蜡烛,和四海的朋友都在一起,都没有离开过,为什么有往来呢。”

IMG_2981.jpg
清 恽寿平《燕喜鱼乐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宏之,南朝宋人,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喜欢在上虞江钓鱼,路过的人问他:“渔夫钓的鱼卖不卖?”他回答:“我钓不到鱼,钓到了也不卖。”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就装好鱼回城,路过亲朋好友家都会放一两条鱼在门口。大概是最受亲朋好友喜欢的隐士了。

IMG_2982.JPG
南宋 佚名《松湖钓隐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冠先,《搜神记》里的宋国钓鱼人,一百多年就在睢水旁边钓鱼、吃鱼、卖鱼,与世无争,还喜欢种荔枝,吃花和果实。这样的惬意悠闲的生活被宋景公终结了, “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太可惜了,传言几十年后他又出现在宋国的城门上弹琴,或许是成了神灵吧。

IMG_2983.jpg
明代 陆治《寒江钓艇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细想起来,古人说不定比现代人更会钓鱼。宋代学者邵雍《渔樵问答》中写到:“六物者,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一不具而鱼不可得。”其中提到了鱼杆、鱼线、鱼漂、鱼坠、鱼钩、鱼饵,可见古人的钓鱼工具已经和现代差不多了。

钓鱼的“鱼”可以是什么呢?在《长短经》里有专门写到如何以君主好恶为鱼饵,来获得君主最后对自己言行的支持。在《史记》里,司马迁写吕不韦“欲以钓奇”,因此把赵姬送给子楚,以钓取最终拥立一国君主的功勋。

而今假若把整段钓鱼相关的历史比作光阴长河,那么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我都是长河旁边的钓鱼人,以自己的兴趣为饵,钓起了这么一篇小文章的鱼,滋味如何,且待煎炒烹炸之后的反馈了。

最后一问:你身边有喜欢钓鱼的人和有趣的钓鱼故事吗?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参考文献:
[1]《庄子》: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了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世亦远矣。
[2] 马令《南唐书》卷二五《李家明传》载:“元宗赏花后苑,率近臣临池垂钓。臣下皆登鱼,唯元宗独无所获。家明因进诗曰:’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元宗大喜,赐宴极欢。”
[3]《邵氏闻见前录》卷二:仁宗朝,王安石为知制诰。一日,赏花钓鱼宴,内侍各以金揲盛钓饵药置几上,安石食之尽。明日,帝谓宰辅曰:“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钓饵,一粒则止矣;食之尽,不情也。”帝不乐之。
[4]《战国策》: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5]《宋书》:性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三石头,弘之常垂纶于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卖。”日夕载鱼入上虞郭,经亲 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
[6]《搜神记》:冠先,宋人也。钓鱼为业。居睢水旁,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自食之。常冠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后数十年,踞宋城门上,鼓琴,数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IMG_2971.jpg
END
丨木小烁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11:29 AM , Processed in 0.0377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