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0

[哲史艺丛] 迎合皇帝还是选择自由创作?回到宋代,你会拒绝皇家画院的邀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8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迎合皇帝还是选择自由创作?回到宋代,你会拒绝皇家画院的邀请吗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1-11-29
IMG_5973.jpg


宋代的画院艺术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两宋的皇帝多喜爱文艺绘画,宫廷画院得以发展壮大,人才济济,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那么宋代宫廷画院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贯穿于王朝始末的呢?


一、何谓宫廷画院


画院在宋代的全称为“翰林图画院”,是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因此也被称为宫廷画院。两宋的翰林图画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的官方画院,有着完备的机构与管理体制。它隶属于内侍省的翰林院,与天文、书艺、医官四局并立。这里云集着善于绘画的学生和画师,为喜爱绘画艺术的皇帝服务。


宫廷画院不仅被用来培养绘画人才,同时又迎合皇帝的爱好与需求,与皇帝的喜好配合,创作出符合皇帝要求的作品供其赏玩。许多爱好绘画的皇帝,不仅要求画院为其绘画,自己也会画出许多作品来与画院的大家讨论切磋。


IMG_5974.JPG

宋代画院


二、画院的人员构成


宋代的翰林图画院设置管理者内侍勾当官两人、侍诏三人、艺学六人、祇候四人,以及学生四十人。著名画作《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年仅18岁的王希孟在当时就是翰林图画院的学生。


IMG_5975.JPG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作为皇家机构,画院的人才选拔至关重要,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录用选拔方式有多种。


一种是由统治者征召,即因善绘画而被皇帝直接下旨招入宫中。对于许多平民而言,这是极大的礼遇和机会。不过对于声名在外的画家来说,宫廷的生活与他们所向往的创作环境天差地别,如宋代的吕拙和庞崇穆,他们都在受到皇帝的征召后选择推辞不去,在他们看来,绘画艺术是对自身情感与自然万物的表达,而非迎合统治者意愿的创作,面对受束缚的宫廷生活,他们选择了拒绝。


一种是受推荐进入画院。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画院的一般都是愿意为君主服务的。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在朝为官的机会对许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遇。


另外,没有遇见伯乐的画师,也可通过自荐的方式向皇帝证明自己。例如宋代的高文进,就向太宗自荐并获得进入画院的机会,大展拳脚,最终获得太宗赞赏。


IMG_5976.JPG

高文进《菩萨弥勒图》(局部)


当然不管以何种方式进入画院,才能都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只有具有高超的绘画技能,才能够在全国人才中脱颖而出,获得进入皇家画院的宝贵机会。


三、画院的绘画教育


画院除了聚集着天下优秀的画师,也有许多天赋异禀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传承与创造并存的地方。


在北宋初年,画院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画师们的绘画技能多在进入画院之前的学习中获得,在画院里只是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借鉴。


然而画师们的学习之路并不因此而中断。这些有着满足统治者需求的同一目的但绘画风格、技巧各不相同的画师们,相互学习彼此所长,精雕自我特色,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当然,画院的绘画教育质量也因此不断提高。


但是,官场的不良风气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画院气氛中。统治者的爱好一旦被确定,所有人都争相迎合,受到赞赏和升迁的机会也在激烈竞争中变得十分难得。如此一来,画师内部必然产生不良的竞争氛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相互排挤和倾轧。即使是必要的合作,许多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技巧公之于同行学习,更不用说对求教者倾囊相授。


这一情况在画学出现之后得以改善。宋徽宗时期建立的画学制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画院制度的不足。画学实行考试选拔制度,选拔过程堪比科举考试,要求十分严格,同时十分注重应试者的品行和身份。


IMG_5977.JPG

宋徽宗《瑞鹤图》


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接受国子监的画学教育,学习的基本科目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和屋木六科,以书写和问答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并注重品德培养,定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从画院中毕业的学生,一部分优秀者可以直接被赐予官职,也可以经过选拔进入画院成为宫廷画家。


四、画院的创作类别与风格


宋代宫廷画院名家众多,纵然有各自的风格,但在一点上是“殊途同归”的,即都服务于统治者的需求与爱好。


关于其创作类别,据统计,宋代画院作品中,人物画占主要比重,其次是山水画和花鸟画,此三者构成画院作品的主流内容。这也与人才的选拔方式有直接关系,在画学创建之前,宫廷画师擅长主流内容的占多数,在画学创建之后,选拔出的人才学习范围扩大,创作类别自然也丰富起来。


在创作风格上,北宋初年江山初定,为了显示皇家威望,稳定民心,宫廷画家的作品偏向于帝王与儒释道肖像,花鸟风景画也多倾向于皇家富贵气派的展现。


IMG_5978.JPG

宋初的花卉画


北宋中后期,神宗变法时期,绘画风格偏向于体现帝王威严和江山恢弘气派,山水画迅速发展。在宋徽宗时期,由于皇帝的喜好,花鸟画兴盛起来,绘画者尤其重视对花鸟的细致观察,描摹了众多奇草异兽,体现宫廷的富贵气质。


IMG_5979.JPG

描摹细致的花鸟画


南宋时期经历了王朝凋敝和战争荼害,宫廷画的风格走向凄凉萧瑟。山水画不再落笔于山河万里的宏大气派,而是从风雪与凋敝的景色中传达国破、人非等悲凉之意。南宋宫廷画院侍诏马远的山水画作品就有“残山剩水”之称。人物画除了对儒释道的描述,也增加了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与无奈。像李唐的《采薇图》,通过描绘伯夷、叔齐两兄弟宁愿饿死而不食周粟的历史,表达了作者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


IMG_5980.JPG

马远《寒岩积雪图》(局部)


同时,随着南宋交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绘画的风格也逐渐融入宫廷画中,以市井生活为题材的宫廷画也开始出现,如《货郎图》,《婴戏图》等,宫廷画的内容与题材变得多样起来。


IMG_5981.JPG

宋代婴戏图


文史君说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丹青水墨,画的是千里江山、世间百态,也是滔滔历史、无限故事。宫廷画院作为深宫里的皇家画院,既是皇家绘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王朝历史的见证者。两宋王朝的风起云涌与是非成败,融在一笔一划的勾勒里,渗在一点一挥的水墨晕染中。于千年后的我们而言,映入眼帘的是千年前宫廷画匠的笔墨横姿,扎根在心灵的是华夏千年流变至今的绘画风格与艺术审美。于是,在一次次画作欣赏中,我们不断感受着历史积淀的厚重,与前人对话,更好地了解与欣赏中国古画,并在全球化的今天向世界展示去。


参考文献


梁田:《两宋画院制度研究》,上海大学 2012 年博士学位论文。


郑志刚:《北宋画院述事》,《多边联谈》2015 年第 2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12:22 PM , Processed in 0.036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