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哲史艺丛] 号称“战争之王”的红衣大炮,对清朝的作用有多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9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号称“战争之王”的红衣大炮,对清朝的作用有多大?

 晋右史 国家人文历史  2021-11-26


IMG_5036.jpg
本 文 约 519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关于红衣大炮,一直有两个关注点:杀伤力很大;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


关于杀伤力问题,明朝末年,已经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古代兵法因为火器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史书上说:“今有西洋炮,又一大变也。”“天下后世镇国之奇技。”不过,关于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众说纷纭,有说决定了战争进程,有说其实影响不大。到底如何?还需用史料说清楚。


IMG_5037.jpg

红衣大炮。来源/周亚东主编:《中国设计全集 第14卷 工具类编 武备篇》,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年,第254页


震惊:遇见新武器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三十年战争中,磨练了一支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近战能力强悍的部队。更难得的是,这支军队时刻对战争充满欲望,有着自下而上的战斗狂热,毕竟在赫图阿拉山区的日子总是太苦了,而手里的利器和一身的本领能改善生活,为啥不用起来呢?


而对面的明军,只是具备理论上装备精良,习惯了边疆治安战斗,近战能力严重缺失。更要命的是,自下而上都缺乏对战争的欲望。对于士兵和低级军官而言,划水领饷和做点小生意不香吗?对于中高级军官而言,富贵之外都是浮云。


正是这种结构性的差距,在辽东战争开始后,无论来自关内各地的精锐明军、还是辽东的本地军队,在对后金的战斗中,往往是一边倒。明军基本上是两个扛不住:野战扛不住、守城扛不住。结果丢了辽东又丢了辽西,一度退守到山海关。

 

IMG_5038.JPG

努尔哈赤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独步天下》截图


1626年初,努尔哈赤率军西征,开拓到锦州一带的明军纷纷南撤。只有来自广东的袁崇焕决定死守城池,鉴于之前兵溃的教训,袁崇焕选择了婴城死守,即在城外基本不设防,城墙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这种战术风险很大,但也没有其他选择。


正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开始对宁远进攻。明军在宁远城头安放了十一门红衣大炮,这种新式大炮射程非常之远,可以射中距城五里的后金军营;在火力上,可以击碎后金掩护士兵进攻的厚实木楯车。当然,由于准头和数量限制,红衣大炮杀伤能力有限,但第一次出现,对后金的士气会有很大影响。到二十五日下午,后金军攻势已经疲软。


IMG_5039.jpg

宁远古城。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战后,一生作战从无败绩的努尔哈赤精神深受伤害,郁郁而终。关于此战,红衣大炮对各方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对于宁远明军而言,这几年筑城、用炮、革新装备、组建难民兵(辽兵)都起到了作用,袁崇焕也总结出“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


对于明朝而言,如获至宝!明军的士气得到了提高,精气神不一样了。对于后金而言,他们发现明军发生了变化。后金军认识到,这红衣大炮是非常厉害的,军事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是需要弥补的。


IMG_5040.JPG

袁崇焕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袁崇焕》截图


第二年的宁锦战役中,袁崇焕已不再死守城池,他指挥35000人开出城外,在城头火力的支持下,依城作战。虽然战后各方均声称自身战场取得胜利,但后金方面是一没歼灭城外明军,二没突击进城,显然战役目标没有达成。在锦州方面,没有红衣大炮的明军挡住了后金军的几次攻击,并进行了有效地反击。战后,皇太极更加强烈需要红衣大炮;袁崇焕进一步思考新的战术,关宁军守城有余,且具备近战能力,是不是可以组建骑兵集团?


1629年,皇太极开始他一生最大的战略豪赌——大迂回入关。明朝称之为己巳之变。在这持续大半年的战斗中,最有能力的袁崇焕被下狱杀死、满桂在崇祯的梭哈中阵亡,但明军的亮点也可圈可点,辽东明军与后金遭遇战不再溃退,几千辽东明军守城,让后金军无可奈何。


1630年五月,明军开始反击,最典型的是滦州攻坚战。五月初十日,明军用红衣大炮轰击城垛,垛口纷纷坠落,清军失去掩护,只能用门板遮堵。十二日晨,明军开始第一次总攻,方式和后金攻城攀云梯上城一样,只是这是明军辽东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攻坚。


作战中,明军攻击十分凶猛,史书上说:“上者坠,下者更,上前者死,后者仍前”,战况惨烈。很快,明军改变战术,用红衣炮轰击,使后金军不能站起来进行投掷和发射。随后突击队在城下掘墙,并放火药于其中,再用红衣大炮轰击城墙中部,城墙倒塌。后金军战斗意志十分顽强,在城墙倒塌后,部分部队出城反击,虽然失败,但后方及时堵住缺口。到中午,明军后方火药到达,后金方面则火药用尽,明军继续“炮兵轰、步兵冲”的战术,战况极为惨烈。至下午,明军攻破滦州城多处,后金军渐渐有瓦解迹象。随着天降大雨,后金军被击溃“或四五十人为队,或二三十人为队,奔走永平清军突围而去”。永平、遵化的后金军在闻知滦州战况后,迅速撤出城池,回到关外。


IMG_5041.GIF

红衣大炮的轰击。来源/纪录片《案藏玄机》片段


可见,明军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有能力攻坚克难、击溃后金军。此时,即使袁崇焕已经被杀,关宁军的战斗力已经与后金军不相上下。但是,己巳之变,皇太极掳掠到懂火器的技术人才,他需要时间学习这种新式武器。

 


学习:使用新武器


宁远之战前,辽东明军的工程、装备、训练、补给已发生很大变化;在宁远之战后,辽东明军的士气、战术、指挥也逐步发生变化。对于皇太极而言,除了红衣大炮之外,明军的总体战斗力还不足为惧。所以,他对红衣大炮的研发非常重视。


1631年,后金方面铸造成了一批红衣大将军炮,并在上面刻天佑助威大将军。这对后金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刻,《清实录》专门记下了红衣大炮研发团队的成员,还包括“铸匠王天相、窦守位,铁匠刘计平”,想一想重要史料什么时候记载过普通人的名字。并高度评价这件事的意义“先是我国未备火器,造炮自此始”。


IMG_5042.jpg

红衣大炮。来源/纪录片《案藏玄机》片段


很快,就有了验证的机会。


明末第一梭哈大拿崇祯要求辽东积极进取,并修建大凌河城。皇太极无法容忍明军进入锦州地面修地堡,更难容忍他们进入大凌河城。八月初,在明军筑城即将完成时,皇太极率后金军突然围城,忌惮于关宁军的战斗力,皇太极没有要求部队攻城,只是修筑长围,死死围住城池,让明军突围不成功。锦州的明军开始部署救援。


救援大凌河城是明军为数不多的展现战力的一面。此战,明军四更起营,直趋大凌河,距城十五里。皇太极再不歼敌就要解围,后金军被迫发起攻击。明军车兵没有跟上,只是做到了“马步兵合营,四面列大小炮,及鸟枪”。后金骑兵趁机展开冲击,战况异常激烈,清方记载“火器齐发,声震天地”,第二次冲锋冲开明营,明军骑兵奔溃,步兵继续作战再被击破,随后明军收集残兵,并一度纵火反击清兵。虽然最终战败,但明军能“阵破而复合”,已经是当时野战的巅峰水平。


IMG_5043.JPG

大凌河堡位置。来源/网络


此战中,双方都有火炮,展现出的近战能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后金军的红衣大炮部队在明军东面攻击,虽然战果有限,但是给明军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皇太极在给祖大寿的劝降信中即提到“自整汉兵,设立营伍,用火器攻战,谅尔等亦必知之。”


进入十月份,皇太极依然没有决心攻城。城内的祖大寿已经彻底没有粮食,城外的皇太极也开始缺粮。这月上旬,后金军轰击三日,击坏垛口,击死57人,明军恐慌,士气低落,被迫出城投降。这形成一个连锁反应,周围各台的明军纷纷投降或逃跑,所剩下的粮食足够围城后金军一月的粮饷。《清实录》评价道:“至红衣大炮我国创造后,携载攻城自此始……大凌河克成厥功者,皆因上创造红衣大将军炮故也,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云。”


IMG_5044.jpg

皇太极、多尔衮接受祖大寿投降。来源/电视剧《孝庄秘史》截图


1633年,红衣大炮吹鼓手和使用专家孔有德投降后金,虽然他没能做到在致皇太极书中说的“无坚不破,无城不取,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倒也实实在在让后金军在生产技术和使用水平上都提升了一个层次。之后,后金军的作战中,都使用到了红衣大炮。


1639年,皇太极率清军(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达松山城外,“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与汉军旗石廷柱、马光远用红衣大炮攻破松山城东、南、西南面的敌台数座,扫清了外围。很明显清军红衣大炮数量与效率都是远远超过八年前,这也是之后下定决心攻城的实力与底气。


IMG_5045.JPG

定南王孔有德。来源/网络


扫清外围后,皇太极在松山城南定下攻城战术:首先,主攻方向是南城;其次,红衣大炮主要是轰击垛口;最后,等城堞破坏后,清军攻击成功,登上城楼。这样的战术和明军在滦州攻坚没有什么区别。


在二十五日,清军刚开始轰击后,松山明军因没有红衣大炮,无法对射,只能出城骚扰。到下午三四点,清军做到“城堞尽毁,止余城垣”,明军毫无崩溃迹象。皇太极考虑到天色已经不早了,决定明日攻城,炮兵继续轰击。一夜之间,明军硬是不用灯火,通过“以绳系木塞之(城墙破损地方),覆之以土”,到天明城墙已经坚固。


二十六日,皇太极考察发现,明军用秫秸木柴作为掩蔽,遂下令登城。八旗军上去后才发现明军的城墙掩体很坚固,先头部队不容易展开进入。结果先头部队被全部消灭。按照辽东战争初期明军的战斗力,有清军登上城墙已经足够崩溃,此时却可以反杀清军精锐甲士。同时,清军的炮弹和火药不足。到三月二十二日,清军在红衣大炮轰击后,再次发起攻击,无果。随后,明军援兵从北面入城,而地道攻击也被发现,清军最终撤退。


在攻坚上,面对士气高昂的关宁军,清军在红衣大炮的加持下,也不能攻破重要城池。只能攻破一些小据点。战争只能在漫长的围攻战中进行。


1640年,皇太极开始主持围困锦州的战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明清双方围绕锦州周围的大敌台作战,清军通过红衣大炮渐渐逼近锦州,最终完成对锦州的包围。对于明军而言,战报总是胜利,围困却日益逼近。在决定大明朝国运的松锦之战中,清军和明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炮战,双方多有厮杀。最终,明军主力被全歼。在明军兵败后,被围困的守军已经毫无希望,但清军依旧围困了很长时间才熬到松山、锦州投降。


IMG_5046.GIF

松锦战役获胜后,士兵将大炮推入城中。来源/电视剧《孝庄秘史》片段


此时,清军的火力输出、步兵炮兵协同战术得到很大提高。1642年,清军攻击塔山,轰塌城墙二十多丈,攻破登城,随后攻破杏山。1643年,清军在红衣大炮击破中后所北城墙后,步兵先登破城。同样的战术,攻破中前所、前屯卫。


入关:前顺后钝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占京师。在随后一个月里,各方的关系与角色多有变化,最终李自成同吴三桂、清军在山海关决战,以李自成失败告终。这次大战对农民军的士气影响很大,加上李自成本身缺乏城市防守经验,在随后的作战中清军红衣大炮的重要性显得很突出。


IMG_5047.JPG

李自成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江山风雨情》截图


1644年秋,清军到达太原城下。最初,兵力较少,无法完成围城,对太原的农民军束手无策。到十月初三,清军红衣大炮到达。清军先用大炮轰城,攻城部队从城墙倒塌处攻入破城,这和清军在关外的战术一样。同年底,李自成的主力和清军在潼关决战。十二月二十九日,双方进行了一些前哨战,清军即转入防御;正月初四,农民军开始反击,清军多次击败农民军的攻击;正月初九,红衣大炮到达,清军开始反击。炮声一响,农民军就垮了。此战证明了红衣大炮对农民军的军心影响很大,几乎是闻炮即溃。


在对南明作战上,1645年春,清军到达扬州城下,随即进行休整和攻城准备;当红衣大炮并安置妥当之后,二十四日开始攻城,当晚城墙坍塌,清军攻入城中。一日之间,扬州城破。


关内的部队基本没有关宁部队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作战经验,城池防御体系也不足,至于近战能力南明军队更是缺乏(特别像辽东战争初期的明军),在清军作战中,近乎摧枯拉朽,不需要红衣大炮,也能势如破竹。


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在西南经过孙可望整顿后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可以对清军主动发起攻击。在四川战场,刘文秀多次击败有红衣大炮的吴三桂部;在广西战场,李定国击败有红衣炮的孔有德部,并攻下桂林;同样,在湖南战场,孙可望也取得一系列胜利。转瞬之间,几年时间里,经过整顿训练的部队,就不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IMG_5048.jpg

孙可望。来源/电视剧截


明清战争中,双方都在积极提高自己,从武器到训练,从后勤到指挥,但关键是人。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士气、装备、近战能力、作战经验对输赢很重要,近战能力更关键,其基本涵盖了士气和作战经验,能扛住或者进行近战的部队才是优秀的部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一能力超越了所谓红衣大炮或者坚固城墙等技术装备的作用。

 

参考文献:

《“船坚炮利”:一个明代已有的欧洲印象》《皇太极围城打援思想的确立过程》《明档》《清实录》《满文老档》《边事小纪》《袁崇焕全传》《三藩史略》、顾诚《南明史》



IMG_5028.jpg
END
者丨晋右史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12:50 PM , Processed in 0.0339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