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哲史艺丛] 寒气来袭,机智的古人们如何保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气来袭,机智的古人们如何保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馆丨看展览 Author 薇薇安


55.png

本 文 约 278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狂风携凛至,叶漫径染黄。”


一转眼,凛冬将至,穿什么衣物御寒成了头等大事。不妨看一看机智的古人们是如何保暖的?


最薄冬衣·纸裘



什么?你以为古人的冬天是如李白笔下所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充斥着美酒、佳肴、貂皮、狐裘……那只是有钱人们营造出来的错觉,实际上,在棉花普及之前,大多数人穿的是纸裘。

“纸裘”,顾名思义,它是用楮、藤纸等纸张制作而成的衣物,自魏晋出现,至唐宋时期开始大规模在民间流行。

据史料记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方冽寒,人皆连纸褫书为裳褕”。当时贫苦百姓遭受战争,流离失所,由于没有布衣,便就地取材,制作纸衣御寒。纸原料成本低,容易获取,故能大范围普及。

56.jpg
明  吴伟《流民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

不仅民众青睐纸衣,还有一类人喜欢穿纸衣,便是僧侣。唐代陆长源《辨疑志》中记载的“纸衣禅师”,平日里就不着布丝,而是喜欢穿上纸衣,悠然自在地游走。还有一位“纸衣和尚”,也是不衣丝棉,常服纸衣。

时及宋代,除了普通百姓和修道僧侣,文人也加入了“穿纸衣”的行列。陆游曾作诗云“扫园收槲叶,掊地甃塼炉。幸有藜烹粥,何惭纸作襦。”在一个萧瑟的寒夜,诗人独扫枯叶,挖土做炉,刨一点藜草充饥,裁一件纸衣保暖。

宋代之后,纸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那洁白轻软的纸衣,曾在无数寒夜为窘迫的人们,抵挡过风霜雨露,增添一丝温暖。

雨天绝配·蓑衣



古代冬天有多冷?大概可以用唐代诗人岑参的一句诗句形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那个没有暖气的年代,北风席卷大地,冰冻万里,如若再遭遇雨雪侵袭,出行举步维艰。

然而,只需要一件“蓑衣”,便能实现柳宗元所说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究竟是何等御寒神器?

57.png
五代十国 佚名 《雪渔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蓑衣的影子。《诗·小雅·无羊》中写道“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和斗笠。)它最早由蓑草编织而成,这类植物表面光滑,有较好的防水性。后来蓑草被棕麻代替,在防水的同时,能够挡风遮雨,保暖功效更为显著。

58.jpg
蓑衣样式

古代蓑衣一般分上衣与下摆两个部分:上衣颇像古代妇女穿的坎肩,圆领口,对开襟,两翼略向上翘;下摆较为蓬松,上窄下宽,整体形状犹如蝴蝶。江上独钓的老翁,因穿着这件保暖的蓑衣,而抵御了呼啸而过的狂风,自如地垂钓。

59.png
南宋 马和之《秋江独钓图》

古人们对蓑衣的喜爱,可谓溢于言表。

唐代李欣《渔父歌》云:“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宋朝《尔雅翼》道:“袯襫以莎草为之,今人作笠,亦多编笋皮及箬叶为之;其台为衣,编之若甲,毵毵而垂,故雨顺注而下。”

渔民们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苏东坡陶醉于江南烟雨,只愿“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连《红楼梦》中的宝玉小可爱,都要“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才肯出门……

60.jpg
《红楼梦》剧照

在宋代油纸伞出现以前,人们冬季雨天出行最依赖的便是蓑衣。想象一下: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系上一件厚实的蓑衣,再搭配上一顶斗笠,冒着绵绵的雨,泛舟湖上……那不正是“既有温度,又有风度”的最佳诠释吗?

逢考必备·麻衣



比起贵族最爱的绫罗绸缎,古代普通百姓们更常穿的是“粗布麻衣”。所谓“麻衣”,便是由苎麻纤维编制而成的布衣,其没有华丽的彩饰,且衣料厚重,收腰束腹。在冬季穿起来,密不透风。

不过,还有一类人尤爱麻衣,那便是古代读书求官的士人。唐末牛希济在《荐士论》中描写了一个场景: “郡国所送,群众千万,孟冬之月,集于京师,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每年冬季开科之时,举子们便齐聚京城,一时“麻衣如雪”。

61.png
明 仇英《观榜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里的麻衣如雪,便是指那些穿着麻衣的考生。他们多出身贫寒门第,在寒冷萧瑟的冬天,起早贪黑,往衣袍外面罩上一件麻衣,便马不停蹄地赴京赶考。在唐朝,麻衣被视作应试举子的标志,从他们被州府举荐的那一刻起,便与麻衣“形影不离”。

有一位名叫宋济的进士,天天穿着麻衣,却屡次落第。别人就讥讽他: “白袍何纷纷?”宋济斗志昂扬地回应道:“为朱袍紫袍纷纷耳! ”(我穿着麻衣,苦读诗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穿上有品阶、有颜色的官服。)

62.png
明 唐寅 《十才子图 (传) 》(局部)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麻衣色偏黄白,在唐朝服色品阶中属最低,人们称这些举子为“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一旦他们高中,便能立即脱去麻衣,穿上高级的官服。如若他们屡考不中,人们便会蔑称他们是“老麻衣”,名妓王苏苏曾嘲笑李标为“羸童瘦马老麻衣”。

63.png

北宋 李成 《寒林骑驴图 (传)》(局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古代,麻衣不仅是寻常冬衣,更是万千考生们内心希望的一种寄托。那些及第进士穿过的麻衣,被其他落第者或待考者视为吉祥物。说不定,在无数个寒夜,他们曾对着一件麻衣庄重地跪拜祈祷:求求,快让我通过考试吧……

贵族格调·斗篷



冬至雪落,大观园内的众姐妹们也“争奇斗艳”起来。

“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探春围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戴着观音兜”,又“远远见贾母围了大斗篷,戴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拥轿而来。”宝玉也不甘示弱,“见外面下雪,便要人去取斗篷”,一条大红猩毡披在身上,衬着雪景,美不可言。

64.png
清 孙温绘《红楼梦》

在清朝,斗篷是富贵人家的御寒首选。其实早在晋朝,就有了斗篷的雏形——“鹤氅”。它是由鹤羽制成的较为宽松的对襟外衣,腰处有一根束带。明朝,斗篷又称“月衣”,《长物志》中将其描述为“铺地如月,披之则如鹤氅。”

到了清代,斗篷大规模流行起来。它穿戴后的廓形像一个倒扣古钟,所以又称其为“一口钟,一裹圆”。无论男女老少,在冬天出门皆喜披着斗篷。这些斗篷的形制各异,有的镶金绣花,有的内衬皮毛,颜色不胜枚举。

65.jpg
清 华嵒《天山积雪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如《红楼幻梦》中提及的,“翠兰泥斗篷”“着绿泥斗篷”“玫瑰紫哈喇斗篷”,清人邹韬《海上尘天影》中着墨描写的“鹅黄绉纱粉红边小狐皮斗篷”“秋香色地、桂杏连玄湖当大斗篷”,以及《花月痕》中的“采秋披件大红哆罗呢的斗篷”。斗篷的材质,从羽纱、哆罗到珍贵的动物皮草,无奇不有。

66.jpg
清 冷枚《探梅图》 旅顺博物馆藏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披上斗篷,搭配上一顶风帽,打一把青绸油伞 ,缓步走在白雪覆盖的小道上,便是冬日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不过,也得有钱才行!

参考文献
苑媛《清代斗篷探微》
杨吉元《蓑衣·斗笠》 
马未都《蓑衣》
李丹婕《“麻衣”与晚唐进士文化》
王曦、梁惠娥《我国古代纸衣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67.png
END

者丨薇薇安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薛梦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11:27 AM , Processed in 0.0325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