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作者 / 黄子懿
相传钵钵鸡发源于清代,但据黄江龙等人考证,钵钵鸡实则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改革开放初兴,善于调味的乐山人将本地土鸡浸着红油拿到街上售卖,钵钵是土窑烧制的,土鸡敞放于乡下,一身跑跑肉。这道小吃以鸡为主,涵盖鸡肉与鸡杂。当时,买下整只鸡过于奢侈,卖家一般就用竹签把各部位穿上,方便买家自选,能吃多少是多少。
乐山民间自古就有了把竹子削成竹签,再串制食材的习惯。今日的四川人,都把其喊作是串串和签签,结账时会喊一声:“老板儿,数签签!”食材切割后用竹签串起,就成了小份,适应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水平,后来逐渐有了串串游商、小摊小店,进而延伸到今天的钵钵鸡和麻辣烫等。这些竹签上的食物,都是在乐山发扬光大的。
▲用竹子做竹签,在当地的使用就像四川茶馆里特有的竹椅一样普遍
竹签源于乐山盛产竹子,种植面积近200万亩,沐川县、犍为县都被一片竹海覆盖,再往南即是蜀南竹海所在地宜宾。因而用竹子做竹签,在当地的使用就像四川茶馆里特有的竹椅一样普遍。
黄江龙说,乐山最早的串串食品来自当地小吃夹丝豆腐干。这种小吃是在油炸过的酥脆豆腐干中夹入萝卜丝,配上特有的甜酸汁水,最后撒上辣椒面、花生与黄豆粉等,一根竹签能穿上4~5个夹丝豆腐干。这道小吃起源于明末清初,江浙移民入川来到乐山后,带来了当地的萝卜丝饼,那时川人没有吃饼习惯,移民入川后就用油炸小豆腐来夹萝卜丝,再用竹签穿起固定。穿串后也更方便食用,一口刚好一个,干脆利落。
这种便捷与占有,在麻辣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麻辣烫现在的代名词是张亮与杨国福,需要顾客自选不带竹签的菜品,由店家煮好后用一大碗装着端上来。而很少有人知道,乐山是麻辣烫的发源地,在其作为源头的五通桥牛华镇,原始的麻辣烫形似钵钵鸡,起源比钵钵鸡更早,它是用竹签穿好串后,放在热锅里煮,在别处也叫串串香。
▲看似无异,但麻辣烫的汤底其实比火锅轻淡不少
牛华镇位于岷江之畔,汇流的三江水在此奔腾而下,在宜宾汇入长江。夏日的雨季,牛华镇炎热而潮湿。麻辣烫的起源,来自岷江上的纤夫,由于乐山附近水流湍急,逆水行舟困难,纤夫和船工必不可少。他们在拉纤之余,于江边垒起石块,生火煮汤,就地取用便捷食材,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聊以果腹,也驱寒袪湿。后来有小贩看到了商机,便将菜品穿着竹签、挑着扁担售卖。
真正让麻辣烫走向市场,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五通桥自古产盐,是一个盐业重镇,三线建设中308厂、亚西厂等大企业迁入,使五通桥成为川西南重要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后不久,国企改制流行,大量职工下岗后开始自谋出路,一些人选择在街边摆卖这种烫吃的小吃。这种小吃因门槛和成本低,成了那个年代生计的保证。牛华镇现今多家麻辣烫的创始人都曾是下岗职工,其中不乏工会主席。
▲乐山、眉山这片地带盛产藤椒,也丰富了竹签上食物的口味
麻辣烫售价也十分便宜,最初只要几分钱一串,适合做劳工阶层的果腹之物。
在牛华镇,周记麻辣烫的生意是火爆的。这家店开在沿岷江南下的104省道边,有三个店面,桌子上百张,还有一个连排的门脸闲置,一般在节假日等人流最火爆时才开放。一个周三的傍晚6点,饭点刚到,仅4万人的小镇就热闹起来,食客们把百张小桌填满。周记麻辣烫现在的负责人是周虹伟,他是创始人周庆中和孙容夫妇的侄子,戴黑框眼镜,一副书生模样。周虹伟告诉我,现年50多岁的周氏夫妇最早是在外打工,上世纪90年代回乡后看了麻辣烫流行,由此开始学做起来。
▲牛华镇周记麻辣烫
麻辣烫的关键也在于调味,首要是锅底。一口口煮锅远观看似火锅,但仔细辨别,却跟火锅不同,麻辣烫用锅更小、更深,锅底汤也有不同,火锅汤底的基础是牛油,拨开表层满是鲜红;但麻辣烫锅底,闻着不会那么浓重,拨开之后锅底见清,以清油为主。“锅底都是要加中草药的。”周虹伟说,其麻辣烫所加的中草药大约一共十几种,是机密,主要是对辣味起抵冲作用,也祛湿驱寒,因此相对火锅更健康一些。
第二个调味的关键在于蘸碟,这是口感成败所在。牛华麻辣烫店里,食客无需自己调配蘸料,所有蘸碟都由店家亲自配好,配餐台摆着几十个蘸碟,服务员像机器人一样,按照顺序挨个放料。
这蘸碟,源于早期调料的干碟,最初麻辣烫菜品烫出后不够入味,当地人要就一盘干辣椒吃,所谓“八十年代街边站,电杆脚下烫串串。一口砂锅几样菜,一盘干碟大家蘸”。随着时间推移和麻辣烫普及,蘸料越来越讲究,辣椒、花椒、芝麻等调料要遵循一定精确比例,还衍生出了油碟,后者不仅有比例要求,香油等用料也要特别定制,“火锅的香油味道很重,会把食物和其他调料的味道冲掉了,麻辣烫的香油要轻一点”。
▲蘸碟是口感成败所在
我尝着干油两碟入口,感觉口感比火锅更充盈。同去的摄影师尝了后说,下次去成都不吃火锅了,就吃麻辣烫,“感觉差不多”,价格却更亲民。现在这家在牛华的店是周记起源店,竹签8毛一根,锅底10元,人均50元能吃得很饱。周虹伟称,锅底他们是亏本在卖,人工穿竹签也会耗掉更多的人力物力,店铺是靠着菜品的走量盈利。之所以如此,也是想让麻辣烫保持最初的底色,对小镇上的熟客友好。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32期,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本期杂志)
微信审核:小风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 03:53 AM , Processed in 0.0330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