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有文人撰美食之传统的。古有袁枚、李渔,近有汪曾祺、陆文夫,港有蔡澜,台有梁实秋、唐鲁孙、逯耀东,不一而足。这自然首先源自食色的人之本性,也同时拜于民族饮食文化所赐,但尤其可堪品啜的是,文人谈吃,其味往往不在口舌,而在心性。
陈晓卿也是一个好吃的人,自嘲长着一张“扫街嘴”,食无忌口,慢慢地在肚里攒出了一部当代美食录;他亦擅长写吃,用文字写,用影像写,一本《至味在人间》、两部《舌尖上的中国》、两部《风味人间》,妥妥地立起了一杆老饕的大旗。
但他还爱读陆文夫、汪曾祺,并且读懂了他们文字背后的人生况味;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骨子里存有悲悯,早年的镜头里常见粗粝现实和底层小人物,就算后来拍了美食,依然忘不了“人事”。
显然,陈晓卿不是一个简单的“吃货”,在他身上,同样有着可堪品啜的“食外之味”。
本期《大家》对话陈晓卿,我们就试图发现一个与往常印象不太一样的陈晓卿,就像他自己说的:“好多你看到的欢乐实际上就像烟花在天空上绽放一样,它在炮膛里的时候,那种巨大的挤压都是别人没看到的。有时候就像把生活的表面撕碎了一样。”
以下为访谈视频的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