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贾玲 - 依兰爱情故事 - 加载失败 ╥﹏╥ 《你好,李焕英》 老妹儿很难想象,这个整天嘻嘻哈哈、笑起来梨涡能点亮世界的姑娘,心中居然背负着这样沉重的伤痛。而在她演绎过多部喜剧作品之后,虽然为观众带来了快乐,却只能将关于母亲的往事默默封锁在心中。她曾说过,当世界上她最爱、也最爱她的那个人去了,她反而会期待自己活得平淡一些。因为悲欢无法与至亲分享,拥有的成就越多却越空虚,所以她的人生注定会拥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缺口。彼时,她刚刚组建了大碗娱乐,并带队参加了一档竞演类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为了让第一部作品更有意义,她决定将母亲去世的真实故事结合到作品中。该节目一经播出,无疑成为贾玲生命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与此同时,她也产生了将小品影视化的念头,为了能专注创作,甚至推掉许多工作。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剧本终于定稿,但在临近开拍前,她仍然会不断调整内容、认真精进每一个细节。 无论是对剧本的打磨,还是演员与剧本更新内容的磨合,每一个过程都十分艰难,但正如贾玲所说:“拍《你好,李焕英》,是我这一生为母亲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多苦多难都要把它做完,它对得起我对妈妈的感情,我也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你们看。” 电影《你好,李焕英》杀青那天,贾玲还没缓过神儿来。 在经过这场漫长的道别之后,她没有哭,只是默默地置顶了一条微博:比起送给妈妈的礼物,贾玲更愿意将其视作把妈妈介绍给观众的一种方式。从饰演李焕英的、北电表演系毕业的张小斐,到大聪许君聪;从精神小伙何欢,到东北彭于晏卜钰,老妹儿可以说个个混了个脸熟。而他们使用的谐音梗、抖出的包袱、表现的喜剧节奏,我真的完全能够get到。
除此之外,另有一个自带搞笑光环的人必须要提。
他就是和贾玲互相抛梗、接梗、应对自如的沈腾。
试想一下,在春节档的欢乐场里有这对喜剧CP霸屏大银幕,谁看了能不动心?
反正老妹儿是控记不住寄几,现在还对《王牌对王牌》季季紧追不舍,跟着他们两个一路嗑呢。
你瞧,
一个对视的眼神,
一个出其不意的回眸,
只要他俩碰到一起,
就是处处有趣,处处有梗。
你们就请好吧~
当然我也知道,包括老妹儿在内的很多观众即使抑制不住对贾玲的喜爱,也会对这部处女作的成片水准画上一个问号。
直到完整地看完这部作品之后,我终于可以说——
它除了有意想不到的喜剧笑点、对母亲的情感真挚动人之外,在影片的拍摄手法、故事情节的铺陈、结尾设定的巧思上面,都让我感到惊喜。
是的,惊喜,影片结局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太妙,太意想不到。
但只要用心回看就会发现,所有伏笔皆有迹可循。 在经历一次意外之后,她守在母亲李焕英的病床前痛哭,醒来之后便“穿越”到了1981年。老妹儿放眼街景、陈设、各种老物件,每一帧画面都被赋予满满的年代感。而初来乍到的贾玲,凭着记忆去帮李焕英改变命运,每一个目标都承载着“我要让妈妈高兴”的期许。比如,当年与妈妈失之交臂的黑白电视机,被王姨截胡不说,还让她显摆了20年。但这次就不怕了,只要有她贾晓玲在,李焕英就必须是他们厂“坐拥电视机第一人”。再比如,妈妈的姐妹儿曾说过“天大的好事”,被王姨捡漏,从而飞黄腾达。不过这次,贾晓玲决定一定要让李焕英参与进来,助她富贵加身,一辈子吃穿不愁。哪怕是陪妈妈相亲,哪怕自己会因此而不在未来世界中出生,只要能还妈妈一个幸福的人生,自己的心酸委屈就没什么大不了。贾晓玲曾说,有时候我一直想,如果我妈当年生的不是我,应该过的比现在幸福吧。而为了写这篇稿子,我是边回看预告片边忍不住哭,却仍然买好了票准备二刷,诚心求虐。在难掩思母之情的前提下,老妹儿更能感受到贾玲对表演的克制。如果说银幕之外的我都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我就更难想象,贾玲在反复重温这段记忆时会有多疼。但老妹儿坚信,即使这部作品是以电影的形式面对公众,它也不应该被定义为贩卖伤痛。她需要一个机会与自己和解,更需要一种方式和妈妈好好道别。贾玲之所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立体的人,既依靠她的快乐和悲伤、也仰赖她的过去和现在。
说了这么多,咱再继续聊回《你好,李焕英》。
你们还记得小品里,贾玲提到的绿色皮大衣吗?
这一次,李焕英终于在片尾曲的MV里穿上了;
还有贾玲一直想让妈妈看的表演,它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节目形式呈现在了李焕英眼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些来不及圆满的梦,都在这个故事中有了依托,搭配一曲《依兰爱情故事》,温暖又心碎。
老妹儿一直很喜欢《你好,李焕英》这个名字。 因为在这里,李焕英不只是贾玲妈妈,更是她自己。 1981年,她梳着两条长辫,穿着一袭白裙,衣袂飘飘地站在风里,正如每一个妈妈都曾拥有属于自己的少女时代。 比起贾玲的忆母伤痛史,我更愿意将这部电影称为贾玲写给妈妈的情诗。
所以,去看吧,趁现在。 趁微风正好,妈妈未老。 陪她在往事走一遭, 看看当时年少春衫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