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2|回复: 4

随笔:论福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4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笔:论福报(更新)
2020年2月24日

147439735_3834779319933051_4069995465564457304_o.jpg


      在世间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福报,是看有没有五福,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善终,一般是指没有苦痛,生入天道、天堂。

      在弟子来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福报,重点不是五福,重点是看有没有满足的智慧。譬如说财富可以解决一部分刚性需求,可是不能解决欲望,不能解决攀比,不能解决嗔恨,是贪嗔痴在障碍我们的福报。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执着地以为可得到的幸福,却不知欲望不容易满足,幸福依欲望起变化。过去的皇帝后宫三千粉黛,喝鹿血吃鹿鞭又能怎样?正是这种不放手使得我们痛苦。在佛法,这类痛苦可以归结在苦苦和坏苦一类,是可以依四圣谛解决的范畴。

      很显然,福报不单是物质层面的,本质上我们如果缺乏少欲知足的智慧,那么过量的财富可以成为额外的负担,成为附加的烦恼。就如古人欲兼”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结果是白鹤趴下罢工了。

      自然,这里也会联想到福报浅薄的人,特别是现世利益匮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终日忙于生计,维护家庭,每天都在为得到必要的生活资源困扰,接下去随着年老体能的下降,日子会更加艰辛,这也正是三界火宅、苦空无常的现实。我们要是再没有机缘仰信佛菩萨和佛法,来生出生在人道的机会渺茫。

      在出世间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福报,是看他烦恼有多重。依据声闻乘,凡夫有机会端正知见颠倒的烦恼,而习性上的烦恼不太可能断,就算证声闻初果的修行人也和凡夫一样,会有粗重的欲界烦恼,减少和去除习性上烦恼需要有禅定功夫,这是在证声闻二果三果时才有的事。

      凡夫能增加福报的重要途径是发菩提心。“发心功德不可量,充满一切众生界,众智共说无能尽,何况所余诸妙行。”发了菩提心,虽然我们什么事也没做,但是就不可思议。一切无量无边的众生,用他的智慧共说,也赞叹不尽菩提心的功德。对来生来说,发了菩提心还有不入地狱道的功德。

      依大乘佛法,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福报是从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那里变现“借”来的,有句话说“出来混的迟早会还的”,是折损福报还是增加功德,这是我们现世多少可以把握的部分,我们依所造的业决定了来世会出生在哪一道。

      究竟来说,我们凡夫能够拿到极乐净土一粒沙,胜过拥有娑婆世界所有财富。凡夫在人世间能够享有的最大福报,莫过于生无病苦,预知时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在极乐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与佛同寿,迅速成就无上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2-14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想通的是,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感是负担,还是福报。大师指点一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sp 发表于 2021-2-15 01:27 AM
我没想通的是,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感是负担,还是福报。大师指点一下。

dsp 新年好!

      接受称自己是大师这在佛门是破戒的大妄语,这点先说明清楚。弟子写这篇随笔目的是想从世间善法引导到出世间法,乃至导归到净土法门,尽可能依佛法说。在世间法上我们只要过得去,能够有维持生计的充足资粮,就不必再在事务上多做纠缠,清净是福,这是因为留给我们修学和实践的时间实在太有限,而我们今生可以达到的目标却又非常清晰。举个例子说,我知道已经中了数亿美元的大奖,胜卷在握,只是时间未到还不能领取,那这段等候的时间要尽量避免是非,以免节外生枝。

     以弟子的立场来设想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感是负担,还是福报”?弟子回答:这是烦恼,是苦逼。我们所谓的能力如果是处处为利益大众另当别论,请参阅附文,但我们凡夫的能力往往是世智辩聪,起心动念是为肯定和建立"我"和"我所",这在佛法是八难之一,不是福报。依佛法说我们现在是五浊恶世,即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众生追逐五欲六尘,引生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是为烦恼浊。重大负担这种烦恼是障碍我们解脱和成就往生极乐净土的障道因缘。


附文:

什么是最好的善?
益西彭措堪布 2018-09-13


     接着我们要在心上判别不善、无记和善三种等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不善、善和无记。这里是就真实行者而言,非行者的等起叫做不善的等起;是行者的等起叫做善的等起;不能记别或判别为不善和善的习惯性等起叫做无记的等起,也就是心里没有什么希求只是习惯性地做一种外相的佛法行为,这叫做无记的等起。

      首先要认得无记。譬如磕头没有任何希求,只是动动手脚,做个运动,这就是无记。或者听法没有任何希求,跟到点上班一样,这是无记。或者供香已经成了习惯,反正就是划火柴点香,点完了插香炉里,心里没有任何善心和恶心的状态,这也是无记。又好比一头猪绕着塔转了几圈,这也是无记,它心里没希求。

      接着我们就要判别不善和善。不善和善这一对有很多层面的涵义,用这两个词就是要使人的内心有所超越。譬如,对今生来世有损无益的叫做不善,对今生来世有益无损的叫做善,以这一对词,就把人心引到趣入对于今生来世有益的法道里。或者,只求一己之利是恶,为众生谋利是善,以这样的善恶观念就把人引入大乘道。或者说著相是恶,离相是善,以这样的善恶分判就把人进一步引到般若妙道里。

      如是等等安立善恶的各种差别。总而言之,是要把人心引入到更殊胜的道里。

      这里善恶观念是就行者与非行者所行之道而言。行者是献身法道的人。如果心著在现世法里,那肯定不是献身法道的人。只有一心为来世以上长远的利益,常常起动这样的心来做善,才是真正善的等起。

      现在要追问:什么是修行人?那就是一心以法为业的人。如果我们的心被搅在现世法里,那就是不善。

      譬如一个商人,他的心一直粘在商业上,不可能抽出心来缘着佛法修持,他一起心就是:我要谋求现世利益,远离现世灾祸,这样的心全部属于不善。只有摆脱了对现世的耽著,能够基本把全副心力投入到法道以后,才称为行者。也就是他是以法为业的人,一心想要行法,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行者。

      现在的很多冒牌修行人,口里吹嘘我学无上大法,做什么样殊胜的功德,实际是沽名钓誉,赢求现世的恭敬名利。他把佛法当成迅速实现现世名利财富的途径,或者避开现世的灾祸、魔扰、疾病等的保护伞,一心想以佛法作为这一世成功、不招失败的工具。他内心的主旨是要获取现世法,有的是不往法道上走的等起。

      换句话说,他求这个法、修那个法,心里念念叨叨都在想:我这样做了能发财吗?我这样做是不是能避开海关的追捕?或者想:我现在要好好念经,让生意马上好起来。由于他一心要实现现世法,认为佛法能帮他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话,心态上一点法的气味也没有,完全是非法道的一种心行状态,所以全都是不善。

      凡是非法道的等起,不属于修法状态,就全部判为不善。

      只有远离不善和无记两种起动状态,心识起的时候并不是想谋求现世利益,远离现世的衰损失败,也不是没有希求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而是真心地起码是为了求后世利益来行法,这才叫做“善”。进而言之,有一心求解脱的心态,就是更好的善。

      再往上,不是为一己求解脱,而是要把所有法界有情安置在无上的佛果,为此而行这个善法,来求得成佛的因,这是最好的善的等起,它叫做“广大意乐的菩提心”。由于我们行的是大乘道,要修的是大圆满道,要即身成就,所以一开始必须要以广大意乐摄持。否则说的是大圆满,但心却极其下劣,直接往现世法里面流,这样的话,即使修大圆满法,最多成了实现现世法的因,如果以修大圆满来获取名利,那全都成了恶趣的因。

      等起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注意到,唯一是以等起来决定得什么果。因此,自己一心要在心里起一个广大善的菩提心,这种分别一引起就会等流到第二刹那,以它来推动再投入到善法里面,一切就都成了成佛的因。

      当然很多人对此不解,说:我们就是为了现世得健康、财富、名誉、快乐,为了远离疾病、苦恼、魔障等,就是为了现世活得好才来学佛,这难道都是恶吗?我们现在一定要深明大义,必须了解到,对于真正行法而言,一切求现世利的等起全部是往法道以外的方向走,得到的最多是现世利益,后世以上的利益丝毫不能成办。

      心著在现世法上就不称为献身于法道的人,连“士”的名称都没有。西藏佛法安立的三士道的“士”尤其契合汉地文化。“士”是有志于道、以道为生命的人,最起码是奉行人天道的行者,才称为“士”。

      孔孟属于人天乘教法,真正的儒者都是立身行道,一生献身法道的人,只不过见解颇低,局限在人天范畴里。譬如《论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是士的精神。或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就是为了实现所愿,有一种坚持行道的毅力。“任重而道远”就表明,他身上肩负的是很重大的事,起码是为了寻求来世长久的利益而献身法道。

      这以上还要发展出为了寻求解脱而献身法道,再之上要发展为,为了法界一切众生都得到无上菩提的利益而献身法道。有这样的内涵才是“士”。

      此外,如果把佛法作为赢取现世名利的工具,罪过是极大的。如果只是求一点现世的爱情、名利、享乐,各种一己之私的快乐,或者远离疾病、心理困扰等等,这些都是庸俗的等起,不是法道人的内涵。这样的话,既然是讲实修法,那就没什么人情可言,所以,在座的各位不要感觉这些话扫你的面子,如果你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的,那的确应该幡然醒悟。

      以上直接指示了什么是“士”,什么是“行者”,或者献身法道的人。只有起了这样的心,一心为来世以上的利益而兢兢业业地修法,一起来的时候就怀着一种很大的志愿,常常以这个志愿摄持来行法的人,才叫做有志于道的人,才是真正的“士”。

      有这以上的内涵才叫做“善的等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5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点,“弟子回答:这是烦恼,是苦逼”,这也是我的直觉,但是佛会让众生自生自灭吗?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应和了“我们所谓的能力如果是处处为利益大众另当别论”。善莫大于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5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sp 发表于 2021-2-14 12:27 PM
我没想通的是,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感是负担,还是福报。大师指点一下。

我觉得, 无论多大的责任, 如果心中是喜乐的, 那么就是福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11:54 AM , Processed in 0.035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