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答疑:新型卡车炮还在用老式药筒居然是因为……
新浪军事 2021年02月01日 09:10
游击队长:希望能讲解一下181炮和05炮的发射药,这个模块化装药感觉和以前的药包使用方式不同呀,以前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叠加药包就可以了,现在的使用方法是不是它所谓的模块化装药都做成不同药量的呢?还是说只是根据需要把药包放进去,那个药桶只是个容器呢?它可以重复使用吗?
某国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到底怎么装发射药,用什么装发射药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其装弹方式类似于俄罗斯的2S19自行加榴炮。后者没有装弹机,只有扬弹机。不管是炮弹还是发射药,都是装弹手手动放在炮闩后面,然后让扬弹机扬进炮尾的。而从某自行加榴炮之前公布的装弹视频来看,其装弹方式也确实有可能比较类似于2S19。只不过是在扬弹机前面加了一个能自动选弹的弹药传送带。在使用时装填手可以事先把选好的弹放在传送带上让扬弹机顶进炮膛。但仅凭这些信息我们是无从得知其发射药的真实情况的。
所以笔者后来也着了很多资料,发现官媒放出过该型加榴炮的改进型开炮后的炮塔内的视频。视频中,这型加榴炮开炮后会退出一个深绿色的药筒。这说明其使用的是药筒模式。另外,火炮的炮尾也有坦克上那样防止炮尾后座时顶到人的防护栏。因为有这个防护栏的存在,人是很难直接用手把药筒塞进炮膛的。所以这型榴弹炮大概率是和2S19一样用扬弹机装药筒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绿色的药筒到底是钢的还是塑料的。在查阅了某厂的产品介绍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当初该国在引进GC45 155毫米火炮时,为了省钱没引进丝绸药包的相关技术,而是使用了自身技术比较成熟的金属(钢)焊接药筒,以GC45为基础衍生出的某型155自行加榴炮也采用了这种发射药装载模式。
另一方面,该国在七八十年代就曾经有过对国外主流的塑料筒钢底铆接药筒。当时的结论是,如果硬要用塑料药筒,那高密度聚乙烯是最好的材料。但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日本的高密度聚乙烯药筒,依旧无法保证在零下40度的极恶劣天候下使用(容易开裂)。所以,我们大胆推测,现在我们能看见的这款药筒应该还是钢的(毕竟除了沉点也没啥不好)。
至于说这个钢制药筒里到底是什么,我们猜测应该是丝绸药包。因为类似的丝绸药包已经在沙特购买的PLZ-45自行加榴炮上亮相过了。在有了丝绸药包之后,还在药筒里放定装药就有点蠢了。就算把药筒整个看成一个“模块化装药”,它也没必要做得一般大小。
至于说会不会是模块化装药呢?大概率不会。因为药筒除了方便装弹机装填以外,最大的好处是防潮。但模块化装药本身就是防潮的,没必要再加上个死沉的钢壳。
然后是某型卡车炮。如果其与另一门自行火炮炮弹相同、外弹道性能相同,那么他们的药筒会不会大概率相同呢?最后,如果我们的猜测都正确的话,钢制药筒理论上确实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但是因为这东西实在算不上贵,所以往往并不回收,而是被靶场附近的老农捡回去卖废铁了……
寻道者:为什么从霸王行动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七十年了,西方主流步战甚至坦克还是普遍使用橡胶围帐进行泅渡?东方阵营这边为了让步战做到无准备泅渡,可是可以放弃一部分防护性能的,比如Bmp1炮塔的炮塔前置造成头重脚轻,轮子也换成空心的等等。
个人感觉还是需求不同。北约地面力量以防守反击为主,需要渡河的桥梁基本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过了河后还可以炸桥防止苏联人过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