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答疑:导弹能否取代火炮成为坦克的主要武器
新浪军事 2021年01月25日 09:14
丘:近期在国内一本著名的坦克装甲车辆杂志上看到一篇俄罗斯安德烈.米特罗法诺夫《未来坦克采用火炮还是导弹》的文章,文章里说:“身管火炮只能使次口径穿甲弹加速到1700米/秒,而反坦克导弹可达2200米/秒;在寿命、反应速度等方面相比身管火炮也优势明显。至于300-500米”死区“问题等缺陷可以用两个串联的聚能战斗部等方法解决。因此,作者呼吁”与导弹取代飞机和军舰上的火炮一样,研制未来型导弹坦克“!请问,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要求拥有高飞行速度的动能反坦克导弹主要是美国搞过。80年代美国就搞过一型叫做HVM(Hyper-Velocity Missile超高速导弹)的动能导弹,当时竞标的两家公司分别是沃特(造F4U海盗的那个)和洛克希德。研发这个主要是为了给A-10使用,因为以当时的眼光来看,A-10的主要反坦克武器AGM-65小牛实在是有点贵。
后来美国空军在1988年冷战结束时(冷战结束先于苏联解体)终止了该项目,于是沃特又绑上了德州仪器,把空射型的HVM包装了一下,改名叫做KEM(Kinetic Energy Missile,动能导弹)推销给了美国陆军。美国陆军也觉得这东西看起来挺不错的,90年代初给了KEM以MGM-166 LOSAT(Line of Sight Anti Tank,视线反坦克)的项目代号。
后来美国空军在80年代末冷战结束时(冷战结束先于苏联解体)退出了这个项目的研发,沃特只好联合德州仪器去陆军那找下家。在陆军的大力支持下,HVM获得了MGM-166 LOSAT(Line of Sight Anti Tank,视线反坦克)的项目代号。这个项目一直延续到了2004年,而这时候的沃特导弹分部已经被之前的对手洛克希德马丁收购了。从1995年12月到2004年3月之间,LOSAT一共进行了19次成功试射。90年代末,洛马能用固体火箭把这枚导弹加速到5000英尺/秒(约1524米/秒)。但美国陆军希望进一步把飞行速度加快到2200米/秒,所以到21世纪,洛马的科研团队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提升这款导弹的飞行速度。
发展到这个阶段,动能反坦克导弹算是成为了一个可用的产品。但仅以LOSAT来说,还只能像9M120、红箭-10、TOW这样,给坦克歼击车用。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太大了。当时的LOSAT长度为2.85米,口径为162毫米,重量高达80公斤。在一辆以M8轻型坦克为底盘改造的坦克歼击车中,最多只能携带12枚导弹。距离当时的主力坦克M1A1 40发以上的备弹,火力持续性差得实在是太多。
再加上美国国防部一直不喜欢这个项目(从97年开始就建议陆军直接砍掉这个项目),最后美国陆军脑袋一拍,你让我砍项目是吧,那我就砍。但我把LOSAT砍了你总得让我上别的项目吧,那好我搞一个紧凑型动能反坦克导弹(CKEM),东西还是那套东西,人马还是那套人马,就是不叫LOSAT了。不过紧凑型,紧凑型,总得比LOSAT小得多,能够装在我的未来战斗系统(FCS)里。但哪怕是这个“紧凑型”,依旧不是给FCS坦克设计的,而是给FCS系列的其他装甲车设计的,用来弥补其反坦克能力的不足。洛马在2007年试射的CKEM长度为1.52米、重量为45公斤,比M829A4的1米左右、22公斤还是大了很多。
另一个问题是,动能反坦克导弹的效能真的能比现役穿甲弹高吗?从HVM到CKEM,美国人的宣传口径始终是这款导弹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速度,而没有直接对比过其与传统穿甲弹的穿甲性能差异。估计这可能与动能反坦克导弹的结构设计有关系。导弹要使用固体发动机,而发动机中间又不能插穿甲体,所以动能反坦克导弹的结构必然是穿甲体与发动机彻底分开,而不能像坦克炮弹一样把穿甲体埋进发射药里减小弹药长度。因此就算CKEM比M829A3长了50%,其穿甲体长度可能也赶不上后者。这会导致CKEM空有速度而穿甲能力不足。按照最宽松的宣传来看CKEM的动能大概为10MJ,相当于其穿甲体质量仅为4kg上下,远小于现役穿甲弹的穿甲体质量。抛去太卫星的数据不说,莱茵金属的Rh130动能就达到了15MJ上下,穿甲体质量、长度都远高于CKEM,体积还比后者小很多。既然如此,为何要舍近求远,用动能导弹替换穿甲弹呢?
寻道者:东亚军队要求被子叠豆腐块的原因除了方便行军外,是不是与近代战争有关,比如日本海军直到日俄战争都有用捆扎起来的吊床来抵挡弹片的情况。大量叠起来的被子浇上水和沙土,不就成了现成的防御工事了么?
其实关系不大。铺盖卷的防弹能力非常有限,真要当掩体用还是得用沙袋。不过为了在作战时做出好看又好用的工事,日本自卫队堆沙袋的技术倒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凡夫俗子:请问下现在非制导炮弹的精度大概在什么水平?比如主流的155mm榴弹炮精度多少?有效杀伤半径大概在多少?
这个倒不好一概而论。取决于不同火炮、不同炮弹的设计。根据美国方面给出的数据来看,已经流产的十字军自行火炮的炮弹在35公里射程处的CEP为140米,而德军现役的PzH2000在此处的CEP为246米。不过其实非制导炮弹在射击时的精度问题,CEP只是其中的一环。其他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修正其实更加重要。
杀伤半径方面,一般认为155毫米火炮的破片致死半径为50米上下,杀伤半径为100米上下(美军基于M198榴弹炮给出的数据)。
JokeHong: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全程带氧气面罩,方便语音控制吗?
其实与其说戴面罩可能不方便,不如说不戴面罩可能不方便。之前某视频网站上曾有一个退役的美国海军飞行员提到过这个问题,表示电影里(当时指的是《壮志凌云》)飞一会就把面罩摘下来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能让演员露脸(不然阿汤哥的帅脸就浪费了)。
实际飞行过程中飞行员是不会摘面罩驾驶的,而且这也不光是为了供氧,而是麦克风也在面罩里,如果摘了面罩的话,你说话别人容易听不见。
海阔天空:照片里枭龙的IRST太小了,位置也不好,前向视野只能看半边,真的是吗?
只能说,大概不是……(好吧,当时我想简单了)。从布置位置来看,这个似乎应该是枭龙新增的前向导弹告警系统(MAWS)。Block 1和Block 2虽然也安装了MAWS,但安装位置是垂尾附近,基本只能顾上后半球,对前半球的探测能力比较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