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0

永远与它共存吧!世卫警告:我们回不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5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与它共存吧!世卫警告:我们回不去了…

来源:英国报姐
2020-8-25 05:23


  “我们回不去过去的样子了。”

  这句话出现在爱情小说之中固然令人伤感,但给人带来的震撼,却远远不如出现在现实中,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口中。

  昨天,英国各大媒体,都将同一条新闻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新冠病毒将永远与我们共存,永远。”


  
b885.png



  还记得1月30日的时候,张文宏医生曾经站出来,分析过三个抗疫的结果。

  疫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结局可能有三个。

  第一个结局,是“完全胜利”。

  即2-3个月内,所有的病人都得到良好治疗,全国疫情得到控制。

  第二个结局,是“长期焦灼”。

  即所有疫情得到控制、病例数温和增长,但在可控中。整个过程非常长,拖到半年甚至一年,就像当年的非典一样。

  第三个结局,是“完全失败”。

  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蔓延全球,美国几百万人感染,如果对新的病原体不加控制,就会如此。

  现在再回看1月份的视频,恍如隔世。

  那个时候,即使是最顶级的专业医生,也没有想到过这个病毒会进入第四种结局……

  整个世界,因为这一场疫情,被完全撕裂。


  中国抗疫基本完全成功,在3个月内将病例牢牢地压下,

  即使偶尔再出现一两例,也是立刻发现、处置、并在短期内控制住。

  欧洲抗疫进入长期焦灼,疫情仍在蔓延,

  但政府将病例数控制在了医院能够应对的温和增长中,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而美国……我们原本认为医疗资源最发达的国家,

  却是“完全失败”,几百万人感染,将病毒推向了新的高度。

  
b886.png


  对于全世界的人类来说,毫无疑问,我们抗疫失败了。

  我们并不惊讶,因为全人类在这半年中,都一点点、一点点地看着它发展过来,

  看着它从一万,变成十万,变成百万,变成千万,走向这个结果。


  但当世界卫生组织,和众多科学家一起承认这个事实的时候,

  我们依然会感觉到一些难言的伤感。

  我们会长期保持现状。

  口罩会成为人类的好朋友,成为公共场合的必备物品。

  我们会一直测量体温,记录行程数据,

  随时关注可能出现的疫情病例。

  电影院、剧场的隔空坐还会继续持续,

  运动赛、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也会少得多。

  高校的封闭式管理可能还要持续,

  食堂澡堂的时段都要预约,甚至还会继续网课。

  远程办公会更加普及,人和人的接触会变少,社交距离会持续。

  这样的日子,会慢慢变好,但还会持续很久、很久……

  
b887.png


  在之前,我们一直盼望着的是——等疫苗研制出来,我们就无须再小心翼翼。

  但昨天,世界卫生组织表示:

  “疫苗将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不能自行结束新冠大流行,也不能保证科学家会找到疫苗。”

  
b888.png


  “有疫苗不一定行,没有疫苗万万不行。”

  即使现在人类的医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

  但仍然无法保证科学家一定能够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疫苗。

  而且,就算疫苗出现,世界也无法立刻结束新冠大流行。

  如果想要疫苗实现全方位保护,需要一个地区内95%的人都接种疫苗。

  但你要知道,这一点,或许中国能做到,或许北欧能做到……但其他地区呢?

  麻疹疫苗在1963年就已经推广普及,但一直到去年4月,美国还有大面积爆发的麻疹病毒——因为反疫苗人士太多,接种率不够。

  
b889.png


  而另一方面,就算没有反疫苗人士的存在,

  也有一些地区会因为条件不足无法覆盖到所有人群。

  连食物和饮用水都无法保证的贫困地区,那些战火纷飞、连医院都已经炸没了的战乱地区……

  新冠疫苗一推出就让全世界立刻接种,

  实现的可能性,和新冠明天早上突然就奇迹消失差不多。

  而另一方面,就算真的推出疫苗,因为新冠的特殊性,也不一定能够完全防控。

  人类的确曾经有过胜利案例:我们死死地压住了天花,让它成为历史。

  但新冠与天花不同,天花是十分稳定的双链DNA病毒,几乎不可能变异;

  而新冠是RNA病毒,变异就像呼吸一样正常。

  
b890.png


  新冠病毒也许会更像流感——这么多年,依然不停有新型流感出现。

  流感每年冬春都会出现,每年都会变异,每年都在传播,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或者说,流感,就是人类一场已经失败的、与病毒的战争。

  我们与流感共存,并将一直共存下去……

  就像,我们以后,也要和新冠一起共存下去一样。

  从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没有再出现世界范围的天灾人祸,

  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发展、互相合作,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太过难得的时期,

  甚至让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了,

  觉得“世界当然会一直进步”。

  但新冠病毒的出现,蔓延,共存,

  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这样的。

  
b891.png


  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警告说,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

  即,每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一个月生活费不足240元人民币

  联合国警告说,新冠疫情或导致饥荒,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加倍。

  新冠成为粮食危机的催化剂,那些本来就在饥荒边缘的人口,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

  “如果联合国粮食署不伸出援手,每天都会饿死30万人。”

  
b892.png

  这并不是因为全球粮食供应总量的大幅度下降——而是因为粮食分配不均衡。

  疫情对全球粮食系统造成影响,

  国家之间的进出口不再保持之前的稳定……不止粮食,还有更多。

  人类已经持续了百余年的全球化,

  我们对世界另一边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得多。

  
b893.png


  可这一切就像是巴别塔的传说——我们没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就有了分崩离析的契机。

  和其他危机一样,疫情不是根本原因,却是一切的催化剂。

  全球化是双刃剑,带来福利也滋生痛苦,

  反全球化者一直存在,只是这一次疫情让他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b894.png


  新冠是反全球化的,无论是物质上的沟通,还是思想文化上的交流,

  都因为新冠病毒的存在,而变得磕磕绊绊。

  专家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虽然可能因疫情遭遇挫折,但不会停止前进。

  对于历史长河来讲,这或许只是一点涟漪。

  但对于微小的个人来说,这也许就是几十年的人生。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去年春节,《流浪地球》打破记录,开创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时,

  人们口口相传的热门台词并不是这句话。

  我们在讨论韩朵朵想要去地面看看是不是任性,

  感动于饱和式救援的伟大,震撼于点燃木星的悲壮,感慨于人类勇气的赞歌。

  但当生活真正天翻地覆后,

  这句话才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被人们品出了味道。

  
b895.png


  即使有了疫苗,我们依然要保持常态化的防疫态势,保持现在的生活。

  “我们再也回不去过去的样子了。”

  “我们将与新冠病毒共存,永远。”


  可以说,这一刻的我们,就是站在历史风口的人。

  就像是——

  在流浪地球中,经历人类第一次点燃行星发动机,离开原有的轨道,开始漫长流浪计划的人。

  我们看着这个世界起航,走向不一样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3 12:43 PM , Processed in 0.0820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