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这项千亿美金提案,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真正野心|远川商业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8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项千亿美金提案,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真正野心

 徐帆 远川商业评论 2020-06-08

BABB95CA-61A1-4AF5-A22D-CF8D96189F36.png




者:徐帆


支持:远川研究
所制造


经常关注中美新闻的大家应该对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这个名字不陌生了,作为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的他是美国主张遏制华为的强硬派代表。之前他强烈要求美国政府禁止华为在美国的业务经营,阻挠华为在美的许可批准。

84C62202-5402-4703-A09A-26BD5CD18C85.jpeg

美国参议员强烈要求川普阻止通过华为的经营许可批准,图片来源:路透社
 
今年年初他还和19名参议员联名上书要求英国政府重新考虑使用华为5G设备。

F34105B4-AB3E-44BB-88D6-AC56E8F825A3.jpeg

舒默联合两党议员写信督促英国政府重新考虑与华为的合作,图片来源:民主党议会官网
 
就在最近,他又搞出了一个让人不能不留意的大新闻!

C11860FC-8E30-4BE2-BC97-E2D6581E9D63.jpeg

舒默发推要1000亿美元振兴美国科技,图片来源:推特

 
5月27日,查克·舒默提出《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共同提出此法案的还有国会议员罗·卡纳(Ro Khanna),参议员托德·杨(Todd Young)和国会议员迈克·加拉格(Mike Gallagher)。
 

7D7FB1A1-66EF-46EE-9672-4D1D16D1C632.jpeg

从左到右:罗·卡纳,查克·舒默,托德·杨,迈克·加拉格,图片来源:Bank Info Security
 
他们联合建议美国国会在未来五年内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1000亿美元,用来发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通信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旨在对抗中国日益强劲的科技实力,确保美国在未来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此法案一出,美国学术界,政界,产业界叫好声一片。
 
由65个国家顶尖科研机构组成的美国大学协会的主席玛丽·苏·科尔曼(Mary Sue Coleman)称赞:“《无尽前沿法案》将帮助我们站在全球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这些资金将加速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创新,维持其科学的领导地位,保证美国在全球科研界的竞争力。”[1]
 
麻省理工大学的主席拉斐尔·里夫(Rafael Reif)更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对《无尽前沿法案》的强烈支持。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加剧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实力的担忧。美国需要一项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战略来保证美国在科技的最前沿。而《无限前沿法案》正好为现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蓝图。”[2]
 

4E0B6869-F131-43B0-B2F1-72AA5E0D4C2E.jpeg

左:玛丽·苏·科尔曼,右:拉斐尔·里夫,图片来源:美国大学协会官网,MIT News
 
除了学术界大佬们的疯狂比心,《无尽前沿法案》还收获了产业界和政界的一票赞美。
 
IBM研究院主任达里奥·吉尔博士(Dr. Dario Gil)表示,“这个提议投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并为振兴美国的竞争力和提高国家安全做好了人才准备。”纽约州Ithaca市的市长更是称赞《无尽前沿法案》是对经济的明智投资,还是对高等教育,工业和创新的大胆挑战[3]。
 
为什么美国政客、产业界、学界会如此空前的疯狂站队?因为这是美国科技领域最重磅的一颗深水炸弹!75年前,第一版《无尽前沿法案》曾经推动了美国高科技工业的繁荣。如今,重提该案的野心也已昭然若揭。
 

Part.1 《无尽前沿法案》的十大杀招


这个提案在中美之间基本上是“冰火两重天”的待遇,美国聊得火热,但国内除了工业垂直领域,鲜有人提及。我们翻译了提案的全文,放在文后大家自取。现在先划下重点!
 
此法案主要包含以下两部分:
 
1)一千亿美元猛砸十大技术领域
 
首先,法案中提出要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改名为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基金会(NSTF),在旗下设立一个类似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技术局,发现,选择并资助对前沿技术发展有帮助的项目。
 
接下来的五年内,NSTF会收到来自国会的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
 
今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是83亿美元,五年1000亿美元的投入相当于预算直接翻倍。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000亿美元约占美国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4.6%。
 
如果这项提议被通过,这将是目前为止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大的投资。这1000亿将用来投资以下十个核心技术重点领域:
 
1.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2.高性能计算,半导体和先进的计算机硬件
3.量子计算和信息系统
4.机器人,自动化和先进制造
5.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预防
6.先进的通信技术
7.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
8.先进的能源技术
9.网络安全、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技术
10.材料科学、工程和勘探相关的其他重点技术领域


BE9E5A63-9299-4340-A8A4-915A9BF83687.jpeg

图片来源:Council of Europe, Dice, Telirco, ClemsonUniversity

这十个重点发展领域也不是就没变化了,NSTF的技术委员会会在保证总数不超过十个的情况下,定期给副主任提意见,更新这些领域。
 
发展方向确定好了,这1000亿到底该怎么花呢?
 
法案中表示,具体的授权活动有以下这些:
· 增加大学的研究经费,建立重点研究中心
· 在上述领域提供本科生奖学金,行业培训计划,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博士后支持计划来培养美国人才储备
· 实验台和制造设备的开发
· 促进和加速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扩大获得投资资金的途径
· 增加与美国盟国,合作伙伴和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经费
 
总结下:给钱、给人、给设备、给市场。这样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学术界的大佬们都积极表态了吧。毕竟一部分的经费会被投资到大学中用于鼓励学校的基础研究建设。
 
2)一百亿美元建设十个区域技术中心
 
未来五年,美国商务部还会批准额外的100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各地区建设10到15个区域技术中心,并计划将这些技术中心发展成全球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中心。
 
NSTF还会规划和协调各州地方企业间的关系,根据各个州不同的产业技术优势来建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除此之外,NSTF还可以与商务部和其他的联邦部门和机构合作,给发展落后的地区带来发展新技术的机会。
 
这样一来,通过支持地区科技发展,刺激经济,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法案六月会被提交到议会讨论,一旦通过,很有可能五年之后,美国的“硅谷”将遍地开花。


Part.2 美国“科技航母”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要叫做《无尽前沿法案》?实际上,这是它在历史上第二次被提出。第一次它被提出的时候,开创了美国的新时代。故事得从一个叫做万尼瓦尔·布什的人说起。
 

D7F9E28E-C133-41BC-B823-1A63068EC57E.jpeg

万尼瓦尔·布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4B023F35-0F54-4971-80C6-494004A349D7.jpeg

万尼瓦尔·布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图片来源:《时代周刊》
 
1944年11月,二战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当时的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写了一封信,建议其总结二战时期的科技管理经验,提出一份细致的适用于和平时期的美国科技发展报告。
 
在信中,罗斯福情真意切地写了这么一段话:
 
思想的前沿摆在我们面前,如果以我们发动这场战争相同的眼光,勇气和动力来开拓它们,我们就能创造出更充实,更富有成果的就业机会和生活。[4]
 
这之后的第二年,万尼瓦尔便提交了《科学:无尽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这一报告,而报告的名字也正是取自罗斯福的这段话。
 
这份报告的观点单一而明确:重视科学、加大投入,把科技打造成美国工业的发动机。
 
在报告中,万尼瓦尔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科学研究,而且政府不需要自己设立研究机构,只需要提供研究经费,让大学和私人企业依照研究表现来竞争政府的研究经费[5]。就是这篇报告,对接下来美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它开创了美国科技新政策。
 
从这份报告开始,科学研究被视为实现国防和经济目标的关键。据《自然》报道,1950年到1970年间,美国政府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资金增加了十倍以上[6]。万尼瓦尔·布什也因此被称作“美国科技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无尽前沿法案》带动了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以及美国科学,工程和高等教育知识体系的发展,对美国20世纪后期的科技革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作为美国科学政策的指南,这份报告还直接促使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成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负责支持美国各项基础研究,培养学术人才,来维持美国全球领先的知识创新能力,平均每年资助约12000个新项目。
 
为了纪念万尼瓦尔·布什对美国做出的重要贡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还特别出版了《科学:无尽前沿》75周年纪念版。
 

CE66C5B7-C3CF-466A-8890-68F068B3AC8B.png

75周年纪念版封面,图片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可以说,《无尽前沿法案》就是美国工业真正的隐形航母。它通过在科学上巨量的资金支持,激励科学家探索最前沿的科技,鼓励企业家不断把科技成果往应用层转化。
 
有人把这种创新模式总结为“管道创新”[7]。只要在管道的一段给足钱、给足政策支持,科学家、企业家自然会在另一段疯狂地产出工业成果。

FB650CF7-415A-4A4F-ACC0-F0EF11149336.jpeg

图片来源:巴士的报


Part.3 美国振兴工业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产业逐渐向金融,服务业,互联网等虚拟领域转移,“去工业化”时代加重了产业空心化这一趋势。秉承着“股东利益最大化”,很多公司都开始采用轻资产,将制造业外包。随着制造部门被剥离,本土大量的中低端就业机会流失。自1979年到2011年,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数从1970万降到了1180万,骤降4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摔了一个大跟头的美国政府意识到过度依赖金融房地产是不行的,振兴工业才能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支撑国民经济脊梁[8]。
 
这之后,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企业方面的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就围绕着“制造业回流”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提供政府补贴。
 
2017年川普上台之后,更是大力推行制造业利好政策,无论是减税,还是每天发推“威胁”美国制造公司将工厂迁回本国,我们都可以发现,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呼声已经愈演愈烈,重振美国工业迫在眉睫。
 

10608ABD-7863-4218-B91D-0C7532AC8FEB.jpeg

川普发推要求通用汽车搬回美国,图片来源:推特
 
而《无尽前沿法案》则是把矛头对准了制造业的基础科研,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大学的基础研究中,并通过一系列其他的措施,构造一个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美国制造业有一个三级结构的创新体系,通过大量投资基础科研,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推动技术落地来实现一个创新闭环。
 
第一级就是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来加速相关先进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任正非就曾在媒体对话中表示:“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国家和工业的强大。没有基础研究,产业就会被架空。”
 

28E5DF1E-C1E1-4F38-A522-11773E325A8F.jpeg

任正非,图片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基础研究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大学,正是基础研究的大本营。《无尽前沿法案》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的投资和合作,就是在不停地给创新的土壤进行施肥(撒钱)。
 
创新体系的第二级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各方的合法利益得到保证。1980年,美国出台了著名的《拜杜法案》,政府资助研究产生的成果默认由大学保留,大学应积极进行成果推广转化。
 
有了定心丸,科研人员们也更有动力和热情进行有商业潜力的科学研究。单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在2008-2018年,就发布了2000多项专利[9]。
 
创新体系的第三级是在应用层面,加速科研技术的商业化,帮助先进制造技术快速推广到产业界,实现量产的规模化和市场的普及化。这一级的主角是企业。《无限前沿法案》中也正好包含了这一点,NSCF要加强企业,政府和高校这三方的合作,促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弥补基础科研和商业化生产之间的空缺。
 
这三级环环相扣,构建了制造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商品化生产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无尽前沿法案》的提出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重振工业的野心不容小觑。
 
随着美国制造业老大哥波音宣布新一波裁员,冠状病毒疫情的大流行导致很多工厂复工受阻,美国的制造业似乎在接受新一波的挑战。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曾在《环球时报》的采访中表示,“人们说工业化之路艰难,从美国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再工业化的路更难。[10]”
 
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今“让美国再次伟大”已经不仅仅是特朗普当年的竞选口号,两党在提振美国经济,力保美国霸主地位,联合一致对外等重大方面的姿态空前的一致。美国对科技的下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才能赢得未来。
 
“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这种特殊历史年代的转轨缩影,不应该再次重现。
 



远川研究所制造组

 

张真真(制造组首席分析师):你就是信息(杰里米·边沁、温斯顿·丘吉尔)。
 
王凤哲制造组高级分析师):西方理论学不少,一心想把大新闻搞。

徐帆制造组分析师):坐标纽约,哥大商业分析硕士,关注北美制造业,AI、汽车、航天、军工都欢迎朋友来聊!



参考文献:

1、美国大学协会官网

2、TheHill, Is the ‘endless frontier’ at an end?

 3、参议员舒默官方网站

4、《Science :TheEndless Frontier》

5、维基百科,万尼瓦尔·布什

6、Nature,In Retrospect: Science - The Endless Frontier

7、南山林雪萍

8、全球科技经济瞭望,从“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到“美国制造”——美国制造业战略

9、林雪萍,金东寒,美国如何为技术创新“端茶送水”

10、环球时报,曹德旺开口评《美国工厂》:美国制造业‘断代’的后果

1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网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9 01:17 PM , Processed in 0.0581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