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十四。AI+基因编辑 福兮,祸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0-6-2 04:58 PM 编辑

引言: 我不是AI 工作者,想了解一下AI 的应用情况,不想形成了自己的观点——Ai的兴起=恐惧的崛起 。可阐述这个问题时,它比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蕴含更多。说不好,理不清,这就是人应量才而为,不同专业领域的问题要交给该领域的专家。显然我对AI一窍不通,但却从事过不短时间的工程技术工作,自然应该谈论工程技术问题而不是AI武器话题 。好在所有资料图片、数据均为互联网公开内容,不涉及任何国家或地区军事政治秘密。

成也AI 败也AI



人工智能是一门既可拯救世界、又可终结世界的技术。

                                                           
a1.png


十四。AI+基因编辑 福兮,祸兮?

       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愈发成熟,成本也愈发廉价,更快更致命地伤害他人的能力也不幸被 “民主化” 了。“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人们甚至会制造出针对特定种族基因特征的生物武器”。据美国著名医学家R.哈默施拉格估算,使用有效期不同的种族武器可以灭杀被进攻国家25%一30%的人口。而在核战争中这种数量的人口损失被视为“不能接受的损失”,说明这个国家被战胜,相比核战争,基因战争也是人类不能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a122.jpg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美国早有了凖备,二战就从日本接收了“731部队” 很大一批人体试验结果而研制的“成果”,美国一直在做深入研究。(诠释::为了换取731部队的研究数据,与日本幕后达成交易,提交了对21种细菌战剂、4种细菌攻击方式的研究报告以及10张细菌炸弹图纸;涉及包括对炭疽、鼠疫、伤寒、甲乙型副伤寒、痢疾、霍乱、鼻疽等的感染或致死量、感染方式、炸弹实验、喷洒实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美国就刻意掩盖了731部队的史实,导致很多的罪行跟证据被掩盖,致使日本战败后战争法庭没有对731部队相关责任人进行审判,也未受到任何惩罚;其使用病毒传播的证据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定。并将石井四郎为首一批从事细菌(生物)战剂的研究人员接回美国指导美国的研究,石井还有很多著作,有的“研究成果”被改编成为了影视作品《血疫》。)并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使用。2012年,日本媒体还透露,美国政府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在冲绳和台湾测试了由DNA工程设计的农作物杀伤性生物武器,美国军方也在美国大陆上测试了其中的一些武器。它们在越南使用, 橙剂的用途从来没有像所宣称的那样具有脱叶剂的作用,相反,它的目的是破坏越南的整个稻谷作物,并充分污染土壤以防止其重新生长。但,生物医学界的共识是:“Covid-19不是生物基因武器,就目前而言,还没有那种水平,现实中还没有产生,因为病毒改造的技术门槛相当高,实验室技术还差那么一点点。何况还涉及违背国际法的问题。做这种密谋并推动实施的人和国家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谁敢造次 ——恐怖分子。

现实,新冠病毒 已经存在,很难找到它!

                                                                a123.png        病狂的新冠肺炎 让全球人民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恐怖之中。迄今为止,据路透社统计,该病毒感染已突破489.4万人,并导致32.4万多人死亡。並且还在不断增加中,何时是尽头?不得而知。有很多迹象也表明,新冠病毒的传播是有机会在早期被阻断的,却因过多的政治操弄错过了遏制的黄金期,才导致疫情得以发酵。

                        
    a146.png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面对新型病毒的肆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感染严重的国家则将自己国内病毒蔓延的现状归咎于中国!而之后,世卫组织多次声明,这个病毒并非是人为。随后被五眼联盟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情报机构尚未披露的调查结果泼了一瓢冷水。同样,它也没有得到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的支持。但就在上周日(2020-05-03),面对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断言:“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病毒)来自武汉那间实验室。恣意“甩锅”的特朗普並不干心,又使出很多阴招闹腾。不过,这锅太大,不那么容易。面对美国人选出的这个病态偏执狂,歇斯底里,胡说八道,朝令夕改,德不配位。因此中国也没必要急着洗白自己只要稳打稳扎,实事求是地让世界看清楚,谁才是罪人。

       荒腔走板的政治家声势力级蛊惑不明真相的群众,让他们成为小爬虫跟着点头或激励得参与 。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向患者注射消毒剂从而消灭新冠病毒的提议则被世人当作笑料。居然还有人信以为真!因为挑逗者身份兜售虚假信息选择的言词是极具挑衅却分散人们对真实性问题的注意力,它迎合了美国人那种自以为是的心态,仿佛中国的成功都是靠欺骗和作弊取得的。这种用谎言含沙射影制造恐惧,让美国百姓成为顺民。太残忍了!

      身正不怕影子斜,终有云开天晴时!等着吧!

                              
    a120.jpg 英国《旁观者》周刊5月9日一期封面  

                                                         
现在我们尚不懂也不能控制病毒。但,为时可能不会太远!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Who can tame it ? AI must not be less!   
                                                                                                                                                                                                                                         

                                    
    a147.png AI能告知你是否患有Covid-19【28】


      早期检测和流行分析

      AI技术可用于了解、分析和预测病毒传播和减缓传播的方式和地点。

      例如,通过分析一系列民众数据,包括手机定位、公共场合面部识别及针对传染源病人的行动轨迹回溯等,可以自动进行接触者追踪,构建详细的社交图表。在此基础上,传染源病人的接触者就会收到预警通知、接受检测或被隔离。

      其它适用于这一领域的AI应用包括疫情预测、群体免疫动态监控等。短期来看,这些能力明显有助于实现社会上“压平疫情曲线”的需求,也能尽量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而长期来看,如果疫情再次爆发或出现小幅度的蔓延,这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遏制

      “行为分析关注人类行为、文化和个人思维的动态变化,可以用来判断社交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或某种集体行为是否有害等问题,是一种新的分析角度,” 执法部门可以预测何时何地人们可能会违反禁足令或社交距离规定,因此可以相应地提前部署执法力量,进行预测执法。

      分类和诊断

      虚拟健康助理等远程医疗实践可以帮助人们通过AI技术进行自我分类,判断自己是否可能被感染,了解接下来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这已经成为很受欢迎的做法。还有非接触式自动图像采集工作流程以避免感染的严重风险非常重要。

       如果以增强手段辅助人类判断,AI能改善部分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较为复杂的病例 预后建模,或预测某种疾病如何在患者群体中发展,也可用于改善治疗建议。不应忽视AI参与评估病患风险和预后的事实,尤其是在专业医疗人员可能出现人手短缺的时候。

      医疗手术

      疫情期间,AI在精简医疗手术、优化稀缺医疗资源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医疗行业 CIO和CDO可以分析预期的患者人数及其个人预后,并与合格的医务人员、医疗物资和设备进行动态匹配,使用预测性人员部署来改善人员分配。

      疫苗研发

       医学研究人员借助AI绘图和 自然语言处理(NLP),可以搜索成千上万的相关报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数据之间建立联系。增强型医疗研发也确定了冠状病毒对策,包括已在人体上进行测试的对策,以及采用持续的系统性AI应用识别和排序流程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下面摘自维基百科词条

      医疗方面

      随着人类对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科学家将不仅能发现有缺陷的基因,而且还能掌握如何进行对基因诊断、修复、治疗和预防,这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这项成果将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谓基因治疗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正常的基因转入病患者的细胞中,以取代病变基因,从而表达所缺乏的产物,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等途径,达到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已发现的遗传病有6500多种,其中由单基因缺陷引起的就有约3000多种。因此,遗传病是基因治疗的主要对象。第一例基因治疗是美国在1990年进行的。当时,两个4岁和9岁的小女孩由于体内腺苷脱氨酶缺乏而患了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症。科学家对她们进行了基因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基因治疗已经从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实验。1991年,我国首例B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临床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是即将用基因枪技术于基因治疗。其方法是将特定的DNA用改进的基因枪技术导入小鼠的肌肉、肝脏、脾、肠道和皮肤获得成功的表达。这一成功预示着人们未来可能利用基因枪传送药物到人体内的特定部位,以取代传统的接种疫苗,并用基因枪技术来治疗遗传病。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是胎儿基因疗法。如果实验疗效得到进一步确证的话,就有可能将胎儿基因疗法扩大到其它遗传病,以防止出生患遗传病症的新生儿,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后代的健康水平。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重组DNA的表达产物。广义地说,凡是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涉及用基因工程的,都可以成为基因工程药物。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的开发重点是从蛋白质类药物,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分子蛋白质,转移到寻找较小分子蛋白质药物。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分子一般都比较大,不容易穿过细胞膜,因而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发挥,而小分子药物在这方面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对疾病的治疗思路也开阔了,从单纯的用药发展到用基因工程技术或基因本身作为治疗手段。

      还有一个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就是许多过去被征服的传染病,由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又卷土重来。其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结核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现已出现全球肺结核病危机。本来即将被消灭的结核病又死灰复燃,而且出现了多种耐药结核病。据统计,全世界现有17.22亿人感染了结核病菌,每年有900万新结核病人,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结核病。科学家还指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有数以百计的感染细菌性疾病的人将无药可治,同时病毒性疾病日益曾多,防不胜防。不过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探索了对付的办法,他们在人体、昆虫和植物种子中找到一些小分子的抗微生物多肽,它们的分子量小于4000,仅有30多个氨基酸,具有强烈的广普杀伤病原微生物的活力,对细菌、病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能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超级抗生素”。除了用它来开发新的抗生素外,这类小分子多肽还可以在农业上用于培育抗病作物的新品种。

    摘录的本意是: AI 可以帮助提供更好的诊断,开发更高质量的药物以及改善患者的医疗程序。但,都有待后续的工作解决。

    回说:
     AI 武装的“剪刀“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几乎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会首先应用到军事领域中,基因技术也不例外。因此,基因芯片和基因算法——基因芯片经过改进,利用不同生物状态表达不同的数字后还可用于制造生物计算机对识别、抵御病毒的作用可能无出其右。 CRISPR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就相当于一把基因“剪刀” 可以按照主观意愿将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剪接”到另一种生物上,从而改变其生理特征。(诠释: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百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也就是度说,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及基因的载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

       CRISPR技术,全名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即一系列重复的DNA序列,细胞能够利用这些基因序列“记住”攻击它们的每种病毒,当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就能够给予生物体一定的保护或免疫力。所以,使用CRISPR对相关DNA进行切割和编辑 ,理论上来说能够对起到抵御病毒及质粒入侵的作用。

      该技术在实用层面已经相对成熟,在许多基因疾病中都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21】

      比如NHS信托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就利用基因编辑技术TALEN,成功治愈了一岁小女孩Layla的白血病。比尔盖茨基金会也投入了千万美元,研究如何让CRISPR-Cas9改变昆虫的基因组,达到抗击疟疾和其他蚊媒疾病的目标。

       也正是因此,人们相信有了 CRISPR 基因编辑方法,多达89% 的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都可以被纠正。

       那么,基因编辑又是如何与人工智能产生渊源的呢?这还要从基因技术所遭遇的现实难题说起。

       要知道,人类基因组由20,000个基因和30多亿个这些基因字母的碱基对组成的。而针对这些DNA进行测序、分析甚至精准切割、编辑,都需要进行完整的数据处理,才能保障结果的完整和可靠性。
                        
a124.jpg


       因此,基因编辑此前的进展,一直因为需要评估的数据过于复杂和庞大,而停滞不前。

      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处理大规模计算上的能力,开始让基因技术的突破出现了新的转机。

      以目前商业化进展较为快速的基因检测为例,此前完成DNA测序往往需要十年时间,而采用AI高通量测序,一天内就能完成。在此次新冠疫情中,AI也为快速识别病毒RNA立下了奇功。

     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的加入,也能让基因编辑技术更好地采取行动,进而促进医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AI+基因编辑,打开了怎样的技术魔盒?摘自【21】
                                                      
      目前,将人工智能引入医疗已经势不可挡,也带来了规模庞大的商业价值。根据咨询公司弗罗斯特和沙利文预计,到2021年,人工智能系统将从全球医疗保健中产生67亿美元的收入。

       但这既会带来抗击疾病的积极结果,同样也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道德、法律等影响。

a125.jpg 我们先来探讨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比尔盖茨所推崇的部分。

       首先,更快、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

      人工智能目前正在显著发展的一个领域就是基因组学,其中就包括研究有机体中的一整套基因,这让前期基因科学积累的庞大数据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而有了这种洞察力,人类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生物体在基因层面,受到怎样的影响、突变会导致不同的疾病,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突破。

      比如大家都听过的老年痴呆,目前依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有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因素(也就是基因)有关,但AI与基因编辑的出现就有很大概率带来新的曙光。

      其次,推动精准医学。

      有研究论文显示,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作为基因编辑剪切体的计算机模型,能够在体内重建特异性决定因子并保证剪切体的精确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AI模型来预测一个人被基因技术干预后的反应几率,这就有助于为每位患者都实现个性化、高精准的治疗方案。

       比如谷歌的工具深度变量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高通量测序转化为完整基因组的更准确的图像,能够区分小突变和随机错误。

      第三,技术升级可能催生出新的治疗方案。

      基因编辑技术的能力加码,也给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像长期以来,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都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和配型。但哈佛大学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George Church团队,就在2017年培育出了37 只经过基因编辑的猪。经过编辑之后,这些猪身上的器官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接受,移植给人体后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当然,玄之又玄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日本九州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 Katsuhiko Hayashi 在小鼠中测试了一种称为“体外配子”(IVG)的新技术,被认为未来有可能重塑人类生育方式,实现无性繁殖。甚至可以从死去的人身上取出皮肤,制造出他的后代。

       除上述附加值以外,人工智能还担负着为基因编辑保驾护航、规避潜在问题的重任。

       基因编辑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预先通过智能技术与超级计算机,对基因编辑进行模拟,在实验开始前就预测某些问题。

       2019年5月,北德克萨斯大学(UNT)的研究团队就使用德克萨斯高级计算中心(TACC)的Maverick超级计算机,对利用CRISPR催化的DNA裂解,进行了首次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精准地揭示了它剪断DNA的位置与过程,确定了其工作原理,从而帮助基因编辑以更可控的方式切割DNA。

      基因疗法,催生新前景【27】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地改造人类基因,达到基因治疗效果。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通过在小鼠胚胎中注射CRISPR/Cas9纠正白内障小鼠模型中的遗传缺陷,所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并能将修正后的等位基因传递给它们的后代。杜氏肌营养不良 (DMD) 是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症,也是最常见的致命性遗传病之一,是由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杜克大学Charles Gersbach研究组应用CRISPR/Cas9在DMD小鼠中将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23外显子剪切,而合成了一个截短的但功能很强的抗肌萎缩蛋白,这是生物学家“首次成功地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愈了一只成年活体哺乳动物的遗传疾病”。
                                                               
                                                                              
       a148.jpg

CAR-T治疗简图,图片来自onclive.com


       基因编辑技术联合免疫疗法在肿瘤及HIV/AIDS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 细胞治疗是非常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CAR-T细胞疗法在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硕果。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皓毅研究组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CAR-T细胞中进行双基因 (TCRα subunit constant 和 beta-2 microglobulin) 或三基因 (TRAC,B2M及programmed death-1) 敲除。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Michel Sadelain研究组发现CRISPR/Cas9技术将CAR基因特异性靶向插入到细胞的TRAC基因座位点,极大增强了T细胞效力,编辑的细胞大大优于传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中产生CAR-T细胞。

       继诺华的Kymriah以及Gilead (kite Pharma) 的Yescarta接连上市,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也在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同种异体CAR-T候选产品。2016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医生卢铀领导的一个团队首次在人体中开展CRISPR试验,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提取出免疫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技术剔除细胞中的PD-1基因更有助于激活T细胞去攻击肿瘤细胞,最后将基因编辑过的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基因编辑滥用,也很麻烦  【22】   

       a126.jpg 人类的基因是天生的,一代又一代的基因传承,但是很多的科学家为了能够规避一些疾病,决定进行基因改造(即:替换突变基因,敲除有害基因,或者引入新基因。),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诠释:据悉,一些生物和植物的DNA相似度已经超过了60%,但是为什么这些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呢,有些人认为这会不会是一种最高级的程序,主体部分相同,分体部分不同,则造就了动物和植物。——无疑就是人类和世界都是被设计制造出来的,你改变人类的DNA人会不会变成另一物种——“变种人”?真好,省得上帝费心了,我们自己造!)如果通过基因改造的方式实现了人类的永生,那么人类距离灭绝也就不远了。

                     
    a127.jpg 一些生物和植物的DNA


      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有时科学家的良好意图的发明,却导致人间巨大的灾难。爱因斯坦们发明核应用技术,意图是为了提供工业化动力,足以毁灭人类的核弹;拜耳公司发明出“海洛因”,意图是让疼痛症病人摆脱痛苦,谁知最后被应用成了世界第一毒品。那基因技术呢?会不会也催生对人类毁灭性的其它应用。

                        
   a128.jpg 短命的多利绵羊


    (诠释:克隆技术在上个世纪令无数科学家非常着迷的一种技术,当时人工智能还没有如今这般普遍,所以人类开始逐渐的思考如何无创造另外一个我们,来帮人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克隆羊多利就出现了,多利没有父母,科学家复制了绵羊的基因,让它实现继续生长,最终才有了多利!只是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克隆技术就如同销声匿迹了一般,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只需要知道这只克隆羊的一生有多么的悲惨就明白了!多利不仅先天患有多种疾病,而且免疫力极低,很小的一种疾病,哪怕是感冒都有可能要了多利的命,最终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多利在6岁的时候去世了,多利的生命比正常的绵羊生命短了一倍有余,因此这种克隆技术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将克隆技术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话,那么即便实现了,这个克隆人的身体素质也会极其差,说不定还会患上多种疾病,最终就像是生化武器一般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以至于人类文明被中断!)克隆技术还违反了地球生态法则,是一种反人类的行为,倘若未来到处都是克隆人的话,我们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吗?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更加的自私,会创造出更多的克隆人来代替自己,最终我们被克隆人取消掉了,因为他们是被克隆出来的,所以当基因出现纰漏的时候,这些克隆人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修补,这就比较细思恐极了!

a129.jpg 如今人工智能和克隆技术从根本上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如果人工智能未来取代了我们的话,我们该如何是好呢?大家觉得应该放任克隆技术和人工智能继续下去吗?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据新华社报道显示,实施者贺建奎因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罚300万元。

       这是中国“基因改造人类”第一案。 a130.jpg

       2016年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男方阳性、女方阴性)参与实验。为规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得实施辅助生殖的相关规定,以冒名顶替、隐瞒真相的方式,由不知情的医生将基因编辑过的胚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移植入母体,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先后生下3名基因编辑婴儿。

       若说贺建奎的出发点也是好的,艾滋病人是母婴传播的,他想通过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生育免疫艾滋病的婴儿。但这种人类胚胎基因边际技术安全性、有效性是未经严格验证的。而且这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学伦理的。

       最终,广东省对涉事单位和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和问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将相关涉案人员列入人类生殖技术违法违规人员“黑名单”,终身禁止其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工作.

       但是,人类就像一个被好奇心绑架的小孩,盯着基因技术的潘多拉糖果盒子不放,总想趁人不注意时把盒子打开。

       还会有其他的“贺建奎”在另一个时间地点去打开基因技术的潘多拉之盒。

       当人类真的造出“人造人”后,被改造过的基因又突变为何种情况不可预知?也许人类的物种因此进化成了超人,也许人类面临自设的灭顶之灾!

      而人类,已经踏上这条不归之路。

    月之暗面:走向“后人类”时代的技术密码 【21】

      和人工智能一样,有鼓吹者,自然也就有悲观者。二者甚至会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神奇地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那么基因技术,是否可能成为“招致人类灭绝”的魔鬼呢?

      这种揣测背后的核心逻辑主要有三个方面:

     1.技术伦理未建立。

       技术作为工具,本身就具有双重性质,既可以为人类所用,带来力量的扩展和良好的效用,也有可能被用以作恶。

      人工智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全面的社会伦理体系。比如技术民主化,通过算法开源、公开听证等形式来实现共治;再比如从哲学层面上定义人类与机器的分化。

      而基因编辑的加入,则从更深层次改变了大众对“人”这一属性的认知,对生物安全和人类道德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2.基因驱动风险【21】【24】

        在相关规范尚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都有可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此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学研究部门Verily所开展的Debug项目,就通过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让蚊子绝育,在某个地区投放了2000只携带细菌的蚊子。(诠释:研究显示,只有雌蚊才会叮咬人类、传播疾病。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科研人员试图从雌蚊身上寻找切断包括疟疾在内的传染病的方法。他们利用“基因驱动”技术,对一群冈比亚按蚊(传疟媒介之一)进行了遗传改造,基于CRSPR的遗传操作,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被称为“男性偏向性畸变基因驱动器(SDGD)”的系统。通过在雄蚊精子生产过程中使用DNA切割酶破坏其X染色体,使其仅能生产雄性后代,并且这些遭到破坏的X染色体能够以极小的基因频率进行传播。使其繁育出更多的雄性后代,从而影响其种群性别比例,达到消灭疟疾的效果。)

         a131.jpg 一个编辑过基因的蚊子,会驱动它所有的后代都携带该基因。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基因会穿透整个种群。然而在这过程中是否存在病原体转移到其他生物身上的可能性?或可能会导致比其父辈更加强大的“变种蚊”,并造成雌蚊的交配偏向”等等现象?

       这些都是难以预测的。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所研发的除草、抗虫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

       就像我们在这次疫情中学到的那样,“没有明确之前,要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来防范”,并不为过。

      近日,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20年5月12日把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

                                 
a132.png   在常染色体上的驱动性性别畸变系统

      研究人员在笼养蚊群中验证了该系统的效果,发现这种只产雄性的基因迅速在蚊群中传播,并且没有受到其天然抗性的影响,说明它几乎是100%遗传的。

  共同首席作者Drew Hammond博士说,“我们仍在实验室中测试这些菌株,但是如果基因驱动技术在野外有效,那么它在消除疟疾的斗争中可“基因灭蚊”真的可行吗?能会改变游戏规则。”

a133.jpg

                              
      3.滥用带来的社会问题。【21】

       前面我们提到,CRISPR/Cas9基因编辑已经相对成熟。从2013年到2018年,有超过 10 亿美元涌进了该类创业公司。

       其中不乏谷歌、微软这样的巨头。比如 2019 年,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就用 6000 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基因编辑公司。

       但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在降低基因编辑整体门槛的同时,滥用问题也开始出现。

       一方面,许多研究人员开始进行基于胚胎的手术。有科学家宣称对胚胎添加或者消除基因,父母可以直接定制自己心仪的专属样貌。还有生物学家为自己注入CRISPR改造肌肉生长的基因。

       当一部分人开始接受基因改造的时候,那些不具备相应知识、技术、金钱的人类,会不会沦为“劣等族群”,由此产生的不平等和歧视如何消除?会不会直接招致战争和毁灭?

       我们仿佛坐在一辆狂奔的《雪国列车》上,一切都是未知数。

       当然,现在担忧这些还为时过早。

       正如比尔盖茨从悲观到真香,基因技术和电子技术联合打造新人类,本身也只是科学层面的逻辑推理和想象。一来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就像强人工智能距离人类社会依然非常遥远;二来即使出现上述问题,也是数十年后的事情,届时我们应该也早已想出办法来科学地面对了。

       其实基因编辑目前的境况也与数年前的人工智能十分相似。

       一方面,技术本身还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可能存在脱靶效应(诠释:基因编缉不能自由控制时间和强度,更重要的是持续存在的Cas13核酸酶活性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脱靶效应,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自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抑制Cas13a核酸酶活性的抑制剂anti-CRISPR(AcrVIAs).AcrVIA能够被用作人类细胞RNA编辑的有效抑制剂,这将降低Cas13核酸酶活性导致的脱靶效应,改善基因编辑的精准度。该研究破解了阻碍CRISPR推广应用的难题。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细胞》杂志上。[26])即导致额外的遗传改变,进而发生突变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BAT等巨头在医疗AI方面也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许多算法模型都处于训练优化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成熟应用。这也进一步延缓了基因编辑的推广进程

       但与此同时,该技术也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标的。

       比如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已经在为新基因编辑制造的新一代生物武器做准备,并正在开发解毒剂,欧洲也希望在CRISPR的疾病应用上保持优势,已经计划开展其首个 CRISPR 临床试验。加大、加速研发,也成为中国科学家团队刻不容缓的使命。

      技术相关的社会规范也开始被重视和建立。

      就像比尔盖茨在演讲中提到的,通过基因疗法来降低治疗费用,让大众都负担得起。中国科技企业也开始号召,搭建科技创新与伦理之间高效对话的沟通平台,加快制定针对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管理办法,从多角度来确保新技术的正面效应。

      正如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 曾在《人类2.0》一书中所说,“生老病死”这四大难题正在被纳入技术的解决范畴。

这或许是我们与技术离得最近的一次,也是我们离“原教旨主义”下的人类概念最远的一刻。欢迎进入“人类2.0”的美丽新世界。

     基因编辑这个技术在医疗技术、 医药上保持优势,非常好,但是也充满了很多不可预测隐患,不得不去搜索一下,再说一遍:

a134.jpg

                                                                              
     第一,技术的发展人类控制不了

     拿个比方来说,当年物理学家发明原子弹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可以毁灭世界。但是技术一旦出来,它就会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历史学家们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在一次大战中刚冒头的武器就是下一次大战中最先使用武器。永远比不完的军备竞赛。
                                                  
a135.jpg

       换到人类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刚开始是治病,到后面又想让自己高一点,鼻子、眼睛、再到智商、语言、分析等能力的提升。总之一定是没完没了的,这是当下的医疗整形技术根本无法比拟的。按着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人类世界会不会变成一个怪物乐园呢?

       第二、造成人类社会永恒的不平等

       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始终不平等,但是寒门出贵子的故事也不少,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通过努力依然可以有机会。但是一旦让基因编辑技术这把上帝的手术刀强力介入之后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你想,有钱人的孩子一定会通过金钱使自己的孩子在外貌和智力上占尽优势,财富和地位遗传之后,就可以造成永久性的不平等。

       而写在基因里的优势是可以遗传的,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第三、降低人类的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本来也是无可奈何的产物,一开篇我们就讲过自然选择是随机的,所以存活下来的人也就多种多样。但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主导人类演化的,就不是自然选择了,而是人的观念系统。比如,大家都想个子高、身材好、高智商、有专注力、语言能力强。这就会导致未来的人非常趋同。背后全是观念。

       短期来看这种情况肯定是很好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后果非常可怕。举个例子,有一种遗传疾病叫做“镰刀型贫血症”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这种病,但是这种病却没有在进化中被淘汰掉,因为这种基因可以保留在人体内抵抗疟疾。任何一项你现在看不上的特征,很可能都在历史时光的最深处,暗藏了一项救命的功能。

       类似的事情会有很多。只是我们不知道在得到一个好处的同时会失去什么,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我们人类挖下一个大坑,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最后在边上的时候才发现,只能下去了。



       a145.jpg End game:AI本质上是工具,工具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不言自明——我们不会问“火的使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不会问“电的使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为显而易见,这些东西使我们无法或缺的,他们已经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确实,我们中有人受到了这些事物的伤害。它与AI武器给人的伤害不同,AI武装的武器为战场而生,目的就是屠城杀戮,它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危害是——灭种 ,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前者为偶然、疏忽、不可抗;后者是予知、阴谋、可防,事实就是如此 。现今AI的运用和发展已是无法阻止,也和‘火“、”电”一样是无法或缺的,让不少科研工作的进程实现了质的飞跃,其利弊在于使用者的道德水准和能力水平,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约束技术发展的方向: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希望着,而是为了人类共有的某种东西。如果这些人的所想和所为,一切只能通过战争、阴谋、对个人或集体的屠杀来达成,那么你用AI 为他们武装的东东就是为战争服务的,就必将成为人类为文明毁灭“自掘坟墓人”。这是人人都应该考虑拒绝的事情!

      当然,人有无限可能,人类可能会采取作弊、欺骗等态度,也就是所谓“抄近道”,该弄的东西没有弄,欺骗系统与技术。这种情形是一定存在的,但实际上骗的是自己,最后呈现出的恶果并不是 AI 的问题,而是人类最终自食其果,搞垮罢了。

a136.jpg AI 使你很聪明,也会使你变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4 07:15 AM , Processed in 0.0626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