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2|回复: 1

中国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实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1 06: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实验

来源:科技日报
2020-03-21 15:01:44

Z54.jpg “我只是觉得自己刚刚好符合条件,没有太多负担,能承受结果,偶尔也想脱离一下低级趣味的一个普通人,真的该感谢的是所有一切站在普通人面前的人。”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小米(化名)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对大家涌来的关注,她一时不知如何回复。

此前,这位姑娘在微博发了条买家秀,夸赞了店主的裤子,还顺便提了一句,她穿着那条裤子,作为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

Z55.jpg


一下子,致敬和祝福将姑娘的评论区挤得满满当当。

Z56.jpg

有人说,他们是人民和人类的探路者。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有研发进展比较快的单位,向国家药监局滚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且已经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

小米正是第一批志愿者之一。她参加的试验,叫做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上的公开信息,该试验的主办单位为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Z57.png


试验的目的,就是测试和评价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是这样解释它的原理:在“学习”病毒的前提下,对病毒进行“手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并注入人体产生免疫。

I期试验需要的志愿者并不多,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居民优先,年龄18-60周岁。

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

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Z58.jpg

小米的隔离期饭菜。来自小米微博

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

是的,测试疫苗有效性,不是去让志愿者和病毒硬碰硬,而是检测其体内是否产生了一种抗体。有了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御病毒于细胞之外。

小米记得,19日去注射疫苗时,一起接种的朋友,大部分30岁以上,“四五十岁的蛮多,都有家有口”。

Z59.jpg

志愿者发出的图片,来自小米微博

海峰(化名)和小米同批。他说,自己是当天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作为一个男人,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家国情怀。“能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微不足道的作用,此生无憾。”

被保护着的普通人,正和科研人员一道,进入到与新冠作战的战场。

很多人在问,怎么报名,什么时候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招募志愿者?

Z60.jpg

家住武汉武昌区的王芳(化名),之前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现在已经痊愈。在网上看到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启动志愿者招募后,她就一直到处打听报名渠道——她的丈夫李明(化名)想去。

“从我发病到现在,也经历了初期的就医难、检测难,经历过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他一直陪着我,能够比较深切地体会到一个病患的不容易。“王芳说。幸运的是,李明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他就想着,以疫苗测试志愿者的身份再做点什么,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点回馈。李明本科学的是生物工程,平时也爱看医学类文章,对测试的安全性并不担心。找到报名渠道后,他没多想,就立刻填了申请,正在等待反馈。“如果人类必须跟这个病毒长期共存的话,疫苗就是下阶段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了。”李明说。

另一边,科研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王军志院士介绍,我国5大技术方向疫苗总体进展顺利,第一批确定的9项任务都已完成动物研究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

(记者张盖伦、唐婷)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疫苗志愿者:陈薇院士亲自上 打了第一针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0-3-21 03:50 PM 编辑

新冠疫苗志愿者:陈薇院士亲自上 打了第一针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20-03-21 07:21:11

陈薇院士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公开信息显示,Ⅰ期临床试验在武汉进行,目前正招募18至60岁健康志愿者,共计108名,分为3组,分别接种一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疫苗。


记者了解到,近日已陆续有志愿者接种疫苗。编号“038”、武汉大学保卫部职工任超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剂量组试验,并在3月20日接种了疫苗。

z95.jpg

重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武汉大学保卫部职工任超,于3月20日下午接种了疫苗。受访者供图




对话

新京报:
怎么想到来做志愿者?

任超:3月17号,一起跑马拉松的朋友发了一个链接给我,说新冠疫苗已经开始人体试验了,在招募志愿者,我就点进去报了名。3月18号,陈薇院士的团队联系了我,说初步审核通过了,可以去体检,我就去了他们指定的地方体检。

3月19号早上,他们告诉我体检合格了。因为注射后需要隔离14天,我要和单位领导请假,领导也很支持,不过走流程花了一点时间,所以是昨天(3月20日)早上抽血,等化验结果,下午注射的。

新京报:报名前有犹豫吗?

任超:担心肯定是有。但陈薇院士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我之前当过两年的兵,如果连我都不能信,还能指望谁信呢?

新京报:有消息说陈薇院士注射了第一针?

任超:是,我们注射疫苗的时候才知道,是陈薇院士打了第一针,她亲自上的。

新京报:是研究团队的人告诉你的吗?

任超:对。

新京报:
家里人支持你做志愿者吗?

任超:我是单亲家庭,自己还是“光棍儿”。那天我妈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我跟她说我报名了新冠疫苗志愿者。她说,为什么要去?我说,全国都在帮我们湖北,帮武汉,我这个情况不去,难道让拖家带口的去啊?我妈虽然担心,但也是很明事理的人,说了一下就同意了。

新京报:研究团队有交待注意事项吗?

任超:有的,包括参加的是什么剂量组,可能出现什么反应,有知情书,让志愿者充分了解这个事情。

新京报:注射到现在有什么反应吗?

任超:我从昨天注射到现在已经过了24个小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身体状况一切都好。我身体还不错的,平时喜欢体育运动。

新京报:注射之后志愿者还需要做些什么?

任超:注射之后要在隔离点观察14天,配合抽血,每天记录自己的数据,我们如果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反应,就可以第一时间记录在研究团队给我们发的日记卡上,但记录的指标不是很方便透露。隔离结束后,还会有半年的随访,后续还要定时定点采血。

新京报:和其他志愿者有交流吗?

任超:我们都单人单间,住在隔离点。我只知道我们这个组最大的57岁,最小的19岁,还是在读大学生。

新京报:您身边有其他朋友参与了试验吗?

任超:当时发给我报名链接的朋友也参加了,他是低剂量组。

新京报:因为做志愿者,最近很多人关注你?

任超:我有一个抖音号,可能因为那个抖音号,莫名其妙地就火了。毕竟是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没想到有这样的结果(火了)。

新京报:很多网友留言,称赞志愿者“伟大”。

任超:我个人觉得没什么伟大的,只是做一件我能做的事而已,真正伟大的是科学家和支援湖北的、在湖北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伟大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4 05:28 PM , Processed in 0.0595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