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多焉知玉无痕:《决战中途岛》拍成科幻片会更合适
新浪军事 2019年11月12日
上周五,一部讲述二战时期日美中途岛海战的电影《决战中途岛》在国内上映。该片自上映以来颇多好评,但是鉴于赞美者甚多,以至于三人成虎将其捧到了其远没有达到的高度。所以这里我们就只单独谈一下本片的问题。总的来说,本片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建模和道具随心所欲、基础军事知识欠缺、历史发明家以及国内发行商译制天马行空。
这部片子在建模方面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珊瑚海海战中战沉的约克城级航母(历史上应为列克星顿级列克星敦号)、中途岛海战中5艘大和级战列舰簇拥着赤城号航母奔赴战区等。可能有人会说列克星敦号的建模问题是受经费所限,只能用约克城级的模型来凑合。但是同样的理由却解释不了那5艘大和的问题——毕竟电影的其他片段中已经出现了金刚级战列舰的模型,就算直接往赤城旁边拍两艘金刚级也没有这么突兀。
除了模型之外,影片中日本海军的军服更是从来没有穿对过。比如在海军常服中肩章和领章同时出现;礼服加一号常服同时穿;中将和大佐站在一起大佐却不挂参谋绶带,结果成了两个长官等等。电影中这些旧日海军军服穿戴的无厘头程度简直堪比网上那些精德、精日送水工。
如果说这些一闪而过的镜头就算错了也没什么大碍的话,那么本片主角——企业号航空母舰的建模错误就只能归结为上至导演下到道具的敷衍了事了。电影中,企业号的涂装方案垂直面海蓝色,水平面雾灰色。然而事实上,这种涂装方式并不符合美军SHIPS-2涂装规范。
从1941年夏季开始,美军航母已经开始应用SHIPS-2 中的MS-11涂装。在该涂装方案中,舰艇的垂直投影部分均为海蓝色(5-S),而出于降低空中可见度的考虑,包括飞行甲板在内的全部露天甲板均为甲板蓝色(20-B)。这一错误但凡该片的导演、历史顾问、道具组看过企业号航母的港口记录、或是当时的历史照片、再或是造舰局关于舰艇涂装的规定都不会犯。
在军事常识方面,本片更是错的离谱。这之中最离谱的当属导演莫名的热衷于各种飞机的密集队形。在本片中,日本海军的零式战斗机几乎永远是排着密集的“单纵阵”去扫射美军舰艇的。然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战斗机永远不可能拍成这样的队形开火,因为这对排头的领机来说无异于处决。不仅如此,这些零战的密集队形扫射还是整个珍珠港空袭中日本海军航空兵几乎唯一一类攻击镜头——就好像珍珠港战役中美军损失的舰艇全是被零战的20炮“射爆”的一样。
据笔者回忆,电影中的珍珠港战役日军一共有两个轰炸机投弹的镜头。其中一个是日军的九七舰攻从舰艏方向切入投掷鱼雷;另一个则是九七舰攻在桅杆高度投掷九九式八十番彻甲爆弹攻击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然而就这仅有的两个镜头还全部错了——在第一个镜头中,鱼雷攻击机正确的投雷切入角度为在舰艇侧面切入,只有这样鱼雷才可以攻击到舰艇的弹药库和动力舱,并对其造成致命损伤;而在第二个镜头中,水平轰炸机投掷穿甲炸弹必须有足够的高度,不然炸弹无法击穿舰艇的水平装甲在其重要区域爆炸。这是显而易见的BUG,因为我们也知道正是这枚800公斤穿甲炸弹击穿了亚利桑那号的水平装甲并殉爆了其弹药库。
作为一部以美军为主视角拍摄的电影,片中美军轰炸机表现也只能用“神奇”二字来形容。比如SBD俯冲轰炸机多次用7.62毫米机枪击落追击的零战,甚至可以用糖豆大小的子弹打断零战的翼梁。反观日军的20炮,连在SBD身上敲个洞都做不到,只能打出小手指大小的凹陷。实在令人怀疑美军的飞机是不是高达尼姆合金做的——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毕竟主角的SBD可以在75节以上的空速下起落架入水而既不失稳翻滚也不断裂。
此外,本片中轰炸高度有多高,美军使用的炸弹都从不设定延时引信,仿似压根不怕被自己扔下去的炸弹炸到;俯冲轰炸马绍尔群岛的机场时甚至连减速板都不开(导演并非不懂这一操作,因为主角开的同一架SBD在俯冲轰炸赤城、飞龙时都开了减速板);杜立特“装X”一样硬要滑行到航母甲板中间才加力起飞等行为更是违反一般军事常识。
如果说上面这些错误统统都可以甩锅给导演组、编剧、道具组的水平问题,那么本片对历史事实的曲意“魔改”就是原则上的问题了——毕竟本片连一句“基于历史事实改编”都没写,而是直接暗示观众“我们拍的就是历史”。在历史考据上,本片鲜有高光之处。以日军主线为例,本片开篇处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与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关于撤换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的剧情,以及片中山本与南云之间、山口与南云之间的矛盾纯属为了洗白山口而架空虚构。事实上,洗白山口也是本剧日本剧情的唯一主线。为了彰显这一主线剧情,导演和编剧甚至让山口这个小小的战队司令官参加了只有舰队司令官以上官阶才能参加的海陆军联席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