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丨乳扇
奶制品,可能是中国南方,最少见的一类特产。
恐怕除了顺德的双皮奶外,只有云南还能找到这种极具草原色彩的食物…
近一千年前,蒙古铁骑进入了云贵高原,同时带来的,还有游牧文化。
自此,洱海边也开始有了,做乳扇的作坊。
生牛奶加热至60摄氏度,加入发酵乳清,最终变成重量不足一半的奶团。
光滑柔软,富有弹性,乳香醇厚…
趁着高温,白族妇女们不断拉扯着奶团,将其盘绕在竹竿上,晾晒于院子中,交由阳光为其镀上最后一层风味。
待到80%的水分被蒸发掉,乳扇才算真正制作完成。
这个时候,它的表面,会泛起一层油脂的微光。乳香味,则悠长强烈…
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夹起一片乳扇,蘸上清甜的土蜂蜜,直接塞嘴巴里。
乳扇特有的酸味,湿润轻盈,而口感却韧劲十足…
这种别具一格的滋味,只有云南人才懂。
美食纪录片《风味原产地·云南》,共10集,每集只有短短的13分钟,由曾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风味人间》的陈晓卿团队创作。
讲述了云南人餐桌上的活色生香:喃撇、酸水果、芭蕉、漆油、腌菜、鲊…
有人说:广东人食物链顶层王者的地位,出现了挑战者!
谈起云南,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自然风光,民族风情。
地处热带的云南,是中国地理类型、植被类型、生物性、民族性…最丰富、最复杂、最独特的宝地。
雪山冰峰林立,大河汹涌澎湃,峡谷壁立千仞,雨林神秘莫测,梯田碧禾浪涌,坝子肥沃富饶,高原湖泊星罗棋布…
这里的风花雪月,这里的“十八怪”,每一处都实在抢眼,让人流连忘返...
也因此,关于云南美食的讨论,就没有那么引人注意。
有网友评论道:以前全被云南风光抢走了注意力,妈的,原来光为吃的,都得专门去云南一趟!
只有去了的人才知道:这里多样的水热条件,孕育了无限的生命,也酝酿出无限迥异的云南风味。
云南人做菜,讲究:野。
材料野,做法野,吃法野,胆子野。
蚂蚁焯水,直接凉拌;
烤猪取血,两个小时内就得趁鲜食用;
土蜂蛹摘下来,用漆油炸过,就是最高规格的待客佳肴;
走地鸡烤熟,不用讲究摆盘,直接手撕,又称:鬼鸡…
更别提,最野的:菌子。
就算吃菌中毒的新闻,每年都会在热搜上花式更新,这依旧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更让外地人羡慕的,莫过于当地富饶无比的物产。
田野山间,门前屋后,都是宝贝…
面对琳琅满目、唾手可得的山野食材,云南人爆发了极强极旺盛的创造力,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每一寸都可以化身盘中主角。
一棵芭蕉树,从叶子到花,甚至嫩芯,都可以成为不同风味的美食…
《圆桌派》里有这样一段话:食物是最好的桥梁,它能让我们彼此了解更多。
尽管语言、风俗并不相同,但是我们还是能通过食物,读懂这个星球,读懂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
云南人热情外露,每一种味道,都要用到极致、奔放到极致,绝不含蓄;
云南人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应节而吃,才是最极致的鲜味;
云南人踏实,从不搞虚头巴脑那一套,比起各种装逼的噱头,倒不如食材本真更动人…
有这么一句话:云贵川,不分家。
四川的美食,早就成了扬名中外的网红。
贵州的酸汤鱼、牛肉粉…也逐渐有了姓名…
唯有云南本土美食,被严重低估…
我问过一个云南朋友:为什么云南菜没有开得到处都是?
她说:一来是原材料不好运输,很多食材,只有云南才长得出来,别的地方根本没有。二来就是云南人太懒了,不喜欢出去外面。
是啊,生在云南,这世上还有多少值得去的地方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是啊,你很难在中国,找到另一块能比肩的宝地。
多元的地貌,多元的民族,多元的文化…
汇集了万千色彩,成为洋溢着热情与活力的彩云之南…
时空的折叠,四季的蜕变,于此凝练成独一无二的滋味。
这是自然的恩赐,成就了风味,更成就了幸运的云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