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0

[军事] 《出鞘》2019-07-10:一朝春尽红颜老:歼6无人机与歼20协同作战的可能性有多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3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朝春尽红颜老:歼6无人机与歼20协同作战的可能性有多高?
新浪军事  2019年07月10日


1.png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一张我空军西北某试验训练基地的卫星图,图中可见一架歼20隐身战机正与4架歼6战机“围成一圈”,停放在机库附近。有媒体文章分析称,这4架歼6战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人靶机,而是与歼20战机共同展开“无人机蜂群战术”训练的攻击无人机。当然除了歼20和歼6之外,该基地还同时出现了一架“翔龙”大型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那么歼20到底是否真的在与歼6展开“无人机蜂群战术”训练,而这一战术又将对中国空军战力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出鞘》就来谈歼20的“无人机蜂群战术”。



2.png
去年八一电视曾罕见公开了,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空军某编余飞机储存中心的部分画面,部分退出空军战斗序列的强五,齐齐整整地出现在公路上,似乎正在被拖进编余飞机储存设施中进行保存。此前该中心已经储存了大量歼6、歼7、歼8和轰6等战机,并将部分歼6、歼7又重新启用,改装成了无人靶机等特种飞机。虽然网络上一直流传着歼6战机被改装成自杀无人机的消息,但事实上歼6战机被改装更多的,还是供空军训练用的无人靶机。



3.png
由于飞行灵活,且体型较小,不易被机载雷达发现和跟踪,歼6靶机自从推出以来,就在我国空军受到普遍欢迎。歼6靶机有效解决了我军战机在空战训练中,没有全尺寸、高仿真靶机的问题,不但助推了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战力生成,还加快了国产先进空空导弹武器的研制进程。不过用歼6来充当靶机也仍然有不少缺点,比如虽然它是超音速战机,但是其最大飞行速度仅比音速快一点,还是无法模拟现代超音速战斗机的全面飞行特征的。



4.png
关于歼6无人战机应用无人机蜂群战术的说法,网上其实早有流传,不过大多流于二战自杀式攻击机的形式。在真正的无人机蜂群作战中,大批无人机在有人战机节点作战能力的支撑下,可组成一个具有抗毁性高、性价比高、功能分布化等优势的无人作战体系。相比目前的传统战机作战形式,无人机蜂群的一大优势是功能分布化,即将原本集中于一架战机的侦察监视、电子干扰和毁伤效果评估的能力,分散到大量低成本作战平台中。这一方面有助于保护自身节点平台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显著提升敌方应对的成本。



5.png
影响无人机蜂群战术成功与否的一大重要因素,是通信安全问题。如果没有安全及时的内部通信,无人机蜂群将成为人工设置的攻击波,虽然攻击力可怕,但无法形成有效协同的作战效能,尤其是在信息化战场上。但减少控制软件或硬件漏洞又会造成另一些问题,比如为了避免蜂群内部通信软件的过度标准化,会使得无人机系统的互操作性变得更复杂。这也是为何各国很早就开始研究无人机蜂群战术,却至今仍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6.png
此外由于无人机的活动对地面控制站的依赖非常严重,但考虑到地球曲率的影响,一般无人机都需要飞到较高的空域才能与地面控制站保持有效的联系,但飞行高度偏高又带来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其被中远程防空武器发现的概率变得更高。因此现在各国在无人机集群战术研究方面,往往都倾向于利用大型有人机作为控制平台,对无人机集群进行远程控制。这种方式同以往的地面控制相比,更容易进行远程操作,但技术难点也很大。



7.png
但因为无人机集群作战的趋势仍相当明显,不少国家还是在这方面继续进行了不少探索,而走在前面的便是中美。2016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中电科宣布完成67架无人机集群实验,超过美国海军此前进行的50架的无人机集群实验。随后在2017年1月,美国国防部突然公布了美军3架F/A-18释放103架无人机的集群实验。这被视为是美国军方针对中国67架试验成功的回应。之后不到5个月,中电科再次发布消息称,完成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中美快速刷新无人机集群试验数据的行为,无疑表明这项技术被应用于未来空战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8-compressed.jpg
美国在探索无人机集群试验方面,具体的技术路径是先实现无人机之间的协同,后延伸至有/无人机协同作战。关于前者,美军在2004年实现X-45无人机的双机编队飞行后,又在2012年使用“全球鹰”无人机成功进行了无人机空中加油试验,之后在2013年又再使用X-47B无人机成功实现了航母起降试验;而关于后者,美军则先后试验过通过数据链让“黑鹰”直升机具备指挥控制“猎人”战术无人机的能力,以及“扫描鹰”无人机与F-16战机之间的侦察-攻击协同能力。



9-compressed.jpg
其他国家也对无人机集群试验进行了不少探索,比如2007年英国空军就完成了有/无人机的模拟协同作战试验,即利用一架“狂风”战斗轰炸机指挥3架无人机“模拟机”对地面目标实施模拟攻击;法国则是在宣传片中曝光了阵风战斗机、神经元无人机和猎鹰公务机进行编队飞行的画面;而俄罗斯则是在今年4月最新露面的一架苏57战机垂尾上,画上了猎人-B无人机,暗示两者之间具备互相配合作战的能力。不过虽然他们动作频频,但至今似乎都没有具体实物曝光过。



10.png
虽然中国在2015年初也首度曝光了“翼龙”无人机进行双机编队飞行的消息,但到目前为止,西北某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下辖的无人机部队,还未曝光任何有关“翼龙”无人机与歼20展开有/无人机协同作战试验的消息。从现有资料可知,“翼龙-1”无人机是没有与空军其他有人战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的,而“翼龙-2”则安装了与有人驾驶战机交互信息的综合数据链,换言之,是具备由有人驾驶战机指挥控制的能力的。考虑到“翼龙-2”与歼20战机部署于同一基地,不排除两者之间已经进行过相关试验。



11.png
那么歼6无人机又是否具备像“翼龙-2”那样可由歼20指挥控制的能力呢?应该说,可能性是很小的。一方面是侦察能力,歼6无人机并不像“翼龙-2”那样,具备细致观察地面目标并及时判断威胁的能力,即使军方愿意耗巨资进行改装,又会面临战机滞空时间偏短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对地打击能力,“翼龙-2”无人机能够同时携带6枚大型导弹或12枚小型导弹,而歼6虽然是原本是战斗机,但能够配备的空地导弹数量却不多,只能执行自杀式袭击任务。



12.png
从目前来看,以歼20战机为指挥平台实施无人机集群战术仍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相对于可超音速巡航的歼20战机来说,无人机集群在执行攻击任务时的飞行速度仍然太慢,不但容易成为敌军战斗机的活靶子,还给敌方防空系统留下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另一方面,以歼6战机为载体改造无人机集群,其作战半径不足、滞空时间偏短的缺点(携带两个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不过1500公里左右,滞空时间只有2个半小时),将大大增加歼20战机作为指挥控制平台的危险。



13.png
当然除了歼6本身的问题之外,以歼6无人机来搭建“无人机蜂群”仍有其他一些技术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编队训练的难度较大。倘若要对歼6集群进行有序的指挥控制,不但需要优秀的空中管制能力和编队协调能力,还需要装备高度智能的自主化控制设备,但这对于正忙于挖掘歼20战机作战潜力的西北某试训基地来说,显然是在短期内尚无法进行的任务。因此即使歼20与歼6同框出现,也不一定代表两者一定进行了相关协同作战演练。



14.png
最后虽然退役的歼6战机本身相当便宜,但若要达到比导弹饱和攻击更强的作战效果,其改造的技术成本优势,相对新研发的超音速无人机,并不会太明显。此外即使对歼6进行相当高程度的技术改造,但只要它仍然是依靠软件远程控制并且采用固定战术,也仍然很难打得过现有的第三代及以上战机。由于以上种种缺点,歼6最适合的用途恐怕仍然是无人靶机。



15.png
当然除了歼20和包围着的歼6战机之外,卫星图中还出现了一架“翔龙”无人侦察机。其实比起歼20与歼6的组合,不得不承认的是,歼20与“翔龙”的搭配反而令人看得更顺眼些。因为对于歼20来说,隐身性比起对地攻击能力,反而是更重要的指标,“翔龙”在扮演歼20的“无人僚机”时,由于载重大、滞空时间长,不仅可以收集电子战信息,还可以通过干扰器影响敌方战机雷达和数据连接,这对于歼20在作战中的助益显然更大。



16.png
总的来说,“无人机集群作战”距离在我军的实际应用,还是要等上一段时间的,相反由“无人僚机”提供侦察和电子战支援的这种模式,看起来更加适合我军目前的需要。由于“无人机集群作战”对现有空战模式具备不少颠覆性的特征,倘若我军真的开始探索这一作战方式,空中作战装备的发展思路势也必会相应发生改变,这也是我们观察无人机集群战术在我军生根发芽的重要参考指标。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4 09:19 AM , Processed in 0.0910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