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1

[军事] 宏亮瞻局丨伊神秘武器威胁美航母,“标准”-3能否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宏亮瞻局丨伊神秘武器威胁美航母,“标准”-3能否应对?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9-06-01 11:51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一般来说,由伊朗核问题触发的美伊战争危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地缘战略角度看,在萨达姆政权被美国推翻后,至少在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已经没有足够的本地力量来遏制伊朗影响力的扩张了。但美国所带来的外部压力——既包括军事威慑,也包括经济制裁与外交孤立——又严重削弱了伊朗的经济、科技和军事能力,这又导致德黑兰在推行更积极、更具干涉性的地区政策时会周期性地触碰其能力边界。当然,在每一个不同的周期内,其能力边界也并不相同。
今天,伊朗已经可以同时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甚至卡塔尔保持不同类型的存在,华盛顿显然认为这样的局面是危险的,必须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终止这一轮周期,并让伊朗现政府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其已经触碰边界。
这是一个貌似危险,但很可能对双方来说又是“轻车熟路”的战略博弈游戏。至少在笔者个人看来,目前美伊之间爆发正面冲突,并引发全面战争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经过近20年数轮伊核危机的摸底,双方已不太可能就对方实际意图做出误判。在此背景下,各种虚张声势但又留有余地的“嘴炮”成为了更现实的选择。
比如,特朗普刚刚在5月24日宣布向海湾增兵1500人用来“自卫”,第二天,伊朗军事指挥部顾问莫尔塔扎就警告称:“美国正派遣两艘航母前往海湾地区,哪怕华盛顿做出一丁点糊涂事,我们都将用两枚新型秘密武器,把这些舰艇连同它的船员和飞机一起送到海底。”莫尔塔扎并未具体说明是何种“秘密武器”,但我们结合多年来各渠道的信息,可以基本判断其所谓“神秘的反航母利剑”应该指的就是反舰弹道导弹。
伊朗的这个“嘴炮”并非言之无物,毕竟“嘴炮”如果想达到效果,还得有坚硬的拳头做后盾。
早在2011年伊朗军方就曾试射了一枚“波斯湾”型(即“霍尔木兹”-1型)反舰弹道导弹。2017年3月,伊朗又成功试射了“霍尔木兹”-2型反舰弹道导弹,此举引起国际舆论轩然大波。2018年8月,伊朗宣布研制出了带有红外导引头的“法提赫-莫宾”型(Fātiḥ-Mobīn)反舰弹道导弹,据称,该导弹相比“霍尔木兹-2”明显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从而提高了突防能力。两个月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一位高级军官表示,伊朗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反舰弹道导弹,其射程远达700公里(关于伊朗反舰导弹和海防体系的具体情况,可参阅笔者的另两篇澎湃专栏文章《波斯湾如何反介入?解密伊朗反舰导弹》、《萨拉米斯之梦:伊朗海防战略透视》,本文不再赘述)。
3.jpg
“法提赫-莫宾”型反舰弹道导弹
在一部分国内媒体的多年渲染中,航母编队在面对弹道导弹的攻击时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但实际情况也许没那么惨,美国海军早在2011年3月就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蒙特利”号上部署了首款专业反导导弹(在本文语境下特指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导弹)—“标准”-3 Block ⅠA型反导导弹,也许该导弹在研制时只是为了拦截射向本方地面目标的战术弹道导弹,不过其在客观上的确让美国航母战斗群在遭遇反舰弹道导弹时不至于裸奔。
后“星球大战”时代产物
在“标准”-2 Block ⅣA型反导系统下马后,“标准”-3已成为美国海军目前唯一专门用于反导的导弹系统。该项目已经进入实战部署阶段,后续技术升级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雷神公司官网2014年4月23日报道,美国海军于当月首次部署了“标准”-3 Block ⅠB型舰载反导系统,这标志着“标准”-3家族的实战部署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雷神导弹系统分公司总裁劳伦斯博士骄傲地宣称:“标准”-3极高的试验成功率使全球各战区指挥官在对抗弹道导弹时充满信心。
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标准”-3并非是为了满足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提出的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TMD)临时发展出的型号,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冷战结束前。作为海军战区广域防御系统(NTW)的核心,美国计划用“标准”-3直接拦截大气层外还处于中段飞行状态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从而为海外的美军和盟国提供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换句话说,“标准”-3是一款中段拦截型反导武器,其技术层次比负责大气层内末端拦截的“爱国者”-3,以及只是兼职末端反导的“标准”-6 DUAL高的多,而与中国多次试验过的中段反导拦截系统属同一类型武器。
2.jpg
“标准-3”型正从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上发射升空。
“标准”-3型导弹采用4级结构,第一级是535毫米直径的MK72助推器;第二级是343毫米直径的MK104单室双推力固体发动机。前两级发动机都来自于“标准”-2 Block Ⅳ,后者早在1987年就开始研制了。只有第三级发动机MK136是为“标准”-3独立开发的;第四级也就是动能杀伤弹头,通常称为大气层外轻型战斗部(LEAP),于1985年开始研发,当时的美国反导计划还处于里根的“星球大战”时代。
1992年至1995年间,为了验证NTW系统的可行性,美国海军使用改进后的“小猎犬”防空导弹先进行了4次早期飞行试验,分别验证导弹精确投放LEAP、第三级发动机性能、导引头探测等内容,其中后两次曾尝试实际拦截,结果以失败告终。1999年5月,已纳入TMD的NTW项目正式启动,同年9月24日,“标准”-3导弹进行首次飞行测试,成功实现第二级和第三级发动机分离;2000年7月14日的第二次飞行测试本来准备验证第三级发动机性能,然而,由于控制软件存在问题,试验失败。直到2001年1月25日的第三次测试,“标准”-3才实现第三级发动机同弹体的分离和LEAP投放。
2002年1月25日,“标准”-3导弹完成首次全面飞行测试,参加试验的是提康德罗加级“伊利湖”号巡洋舰,靶标为“白羊座”近程弹道导弹。结果“标准”-3在“白羊座”的再入段撞毁目标。2002年11月21日,“标准”-3又成功拦截上升段的“白羊座”靶标。上述两次试验虽然还没能证明“标准”-3的太空中段拦截技术,但至少说明该导弹系统具备在弹道导弹全射程内实施拦截的功能。
2003年12月11日的试验则验证了“标准”-3系统的联网作战能力,一艘“宙斯盾”舰前出探测,再通过数据链将目标信息传输给发射导弹的战舰。在2005年2月24日的首次实战标准测试中,一枚“标准”-3 Block Ⅰ成功命中目标,这标志着该导弹系统已经形成战斗力。2006年6月22日,“标准”-3 Block ⅠA首次对弹头分离的目标进行拦截,并在太空中成功拦截到分离后的弹头。
此外,2008年2月20日,美国海军还使用已升级过软件的“标准”-3 Block ⅠA在247公里的高度击毁了一颗失效卫星,据测算拦截时的星弹相对速度高达30马赫,“标准”-3的低轨反卫能力首次得到验证。
最新型号部署日本
发展到今天,“标准”-3型导弹系统对于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拦截成功率已经相当高。第一阶段部署的“标准”-3 Block ⅠA在大气层内飞行初段与中段采用惯导加GPS修正复合制导,大气层外的飞行末段采用单色红外成像导引头,以及脉冲节流转向及姿态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目标捕捉与末端机动能力。第二阶段部署的“标准”-3 Block ⅠB则进一步换装了双色红外导引头和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改进了动能弹头的转向系统。
以“标准”-3 Block ⅠA所采用的RIM-161A导弹为例,该导弹全长6.55米,翼展1.57米,起飞重量1490公斤,射程大于500公里,射高超过160公里。作战时,“宙斯盾”舰上的AN/SPY-1雷达将接收卫星或陆基雷达系统传来的弹道导弹发射数据,分析解算后输入弹上计算机。当弹道导弹进入AN/SPY-1雷达探测范围时,雷达锁定目标,导弹发射。第一级MK72固体火箭发动机会先把“标准”-3推送出MK41垂直发射系统, 此时导弹依然和舰艇保持数据传输。MK72燃烧完后脱离,第二级MK104发动机将在空中点火,导弹继续接收来自“宙斯盾”舰的GPS修正信号。第三级MK136固体火箭发动机将在MK104燃烧完后启动,采用脉冲点火方式提供持续30秒的推力,从而将导弹送入太空。
此后,LEAP战斗部上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将锁定弹道导弹,LEAP上的脉冲节流转向及姿态控制系统则帮助弹头在最后阶段冲向目标。如果命中,其冲击力相当于10吨重的卡车以接近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碰撞后产生的能量,任何弹道导弹面对这样的碰撞都肯定会被彻底摧毁。
1.jpg
“标准-3”型正从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上发射升空。
日本三菱重工曾经参与了“标准”-3 Block ⅠA的弹头鼻锥和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而已进行过多次试射的“标准”-3家族最新型号Block Ⅱ则已经可以被称为一款美日联合研制的导弹。“标准”-3 Block Ⅱ采用轻质复合材料头锥、多色红外导引头、更灵巧的动能战斗部,以及更高性能的第二级发动机。“标准”-3 Block Ⅱ的第二级发动机直径增加到533毫米,使导弹在大气层外的拦截速度从目前的9马赫提高到惊人的13马赫。如果是拦截刚发射的,还处于上升段的弹道导弹的话,“标准”-3 Block Ⅱ的末端拦截速度甚至可以达到20马赫以上。
有了强大的动力系统作保障,“标准”-3 Block Ⅱ的射程和射高也大幅扩展,据日本媒体估算,只需要1艘装备该型导弹的“宙斯盾”舰,就可以为整个日本四岛提供弹道导弹防御;如果采用现有的“标准”-3 Block ⅠA导弹,则需要3艘“宙斯盾”舰才能达到相同效果。
“标准”-3 Block Ⅱ包括A/B两个子型号。Block ⅡA的动能弹头直径增加到533毫米,动能弹头更大,此外还配置了分辨率更高的红外导引头和侧向机动能力更强的转向系统。本来“标准”-3 Block ⅡB还计划配备多拦截器战斗部(MKV),每个MKV可以释放5枚子弹头,这样对抗诱饵干扰和分导式多弹头弹道导弹的能力将有质的提高,不过根据2009年美国国防部的决定,MKV战斗部的研发计划已经被叫停。
2018年1月,美国批准了向日本出售首批4枚“标准”-3 Block ⅡA舰载反导导弹的军售计划,总价值高达1.333亿美元,平均每一枚导弹售价3332.5万美元,几乎与一架瑞典JAS-39C“鹰狮”轻型战斗机相同。仅仅4枚的订购量显然将主要用于与海上自卫队“宙斯盾”舰艇的匹配测试。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4月11日,美国又批准了日本方面采购56枚总价值约11.5亿美元的“标准”-3 Block ⅠB导弹,这批“更落后”但已可用于实战的导弹单价仍然高达2050万美元,与一架F-16C型战斗机相当。
除了用于装备金刚级和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外,日本还打算参照美军在东欧的做法,在本国部署陆基版“标准”-3系统。其原本计划是在2023年实现首套系统的战备值班,但由于雷达研制和部署地选址工作的延迟,最新消息称部署时间可能会延迟到2025年之后。(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宏亮瞻局|伊神秘武器威胁美航母,“标准”-3能否应对?②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9-06-02 06:46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理论与现实
话说回来,美国研制“标准”-3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对付反舰弹道导弹,而是希望在本土之外提供一种防御普通战术弹道导弹的战区反导能力。该导弹系统不仅装备美国海军,也出口到日本等盟国军队,并发展出用来部署在东欧的陆基型。“标准”-3最好的拦截窗口是在目标上升段,在罗马尼亚部署的陆基“标准”-3系统正好可以对俄罗斯西部和南部军区发射的弹道导弹构成重大威胁,因为其此时还处于上升段。当然,美国的借口是为了拦截射向欧洲的伊朗“流星”系列弹道导弹。此外,日本也计划用“标准”-3应对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弹道导弹。
因此,长期以来,各界关于“标准”-3反导系统的讨论均集中于战区反导领域,很少提及航母战斗群也可以用该导弹拦截敌方的反舰弹道导弹。实际上,单从导弹系统本身看,“标准”-3可拦截目标正好涵盖了射程在3000公里内的反舰弹道导弹。由于是中段拦截系统,反舰弹道导弹在再入段可能采取的特殊变轨突防方式对“标准”-3完全不起作用,而反舰弹道导弹在太空飞行中段虽然也可能采取简单的弹道修正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并非是出于躲避拦截的考虑,只是为了更精准地飞向目标上空。也就是说,如果仅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标准”-3对反舰弹道导弹的拦截成功率应该相当高。
1.png
“标准”-3不同型号演化示意图
但理论往往与战场现实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极快,且其相对容易拦截的上升段和中段一般均与拦截火力平台相距较远。能否成功实施拦截,关键在于能否第一时间发现弹道导弹的发射与飞行情况,从而为之后的拦截行动提供更充分的准备时间。如果仅靠舰载的“宙斯盾”雷达系统探测到已经飞临航母战斗群上空的弹道导弹,即便“标准”-3性能再强,也很难摧毁速度极高且弹道接近垂直的再入段目标。
在笔者2016年参加的一次某相关科研院所内部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提出,由于中远程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时间和位置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因此,虽然“标准”-3射高很大,但射程毕竟有限,而且载有“标准”-3的“宙斯盾”平台本身就是被攻击目标,将很难及时机动到可实施太空中段拦截的最佳阵位,所以“标准”-3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在预置部署阵位来拦截并非射向自己(多为陆地固定目标)的“过顶”弹道导弹。
但既然可以预置部署,在得到充分情报保障的前提下,搭载“标准”-3的拦截舰就也可以在预判威胁后,采用与编队保持一定距离的、机动式预置部署方式,来应对反舰弹道导弹。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拥有充分情报保障的前提之下。
情报保障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美国国防部在21世纪初对冷战时期的天基红外监控系统的低轨部分做出了调整。与原系统相比,新的天基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投资更小,部署时间也更短。STSS由24至27颗低轨卫星组成,分布于3至4个太阳同步轨道面。这是一种小型低成本卫星,采用多台探测器,工作波段包括可见光、短波、中波、长波红外光等多个频段,可以对全球范围内发射的弹道导弹实施全程弹道跟踪。
STSS系统不但可以提供导弹发射的准确时间和地点,获取导弹速度和加速度,进而准确预估其落点,而且还可以将中段弹头从诱饵中识别出来,然后引导陆基与海基雷达锁定来袭导弹,最终由舰载的“标准”-3或其他反导导弹摧毁目标。除STSS卫星系统外,美国海军的前沿部署型X波段雷达AN/TPY-2也可以提供较大范围的太空目标跟踪数据,这些数据可直接支持“标准”-3导弹的拦截火控。
按照计划,未来每艘“宙斯盾”舰上将部署25枚左右的“标准”-3反导导弹。假使按照每支航母战斗群配备6至8艘“宙斯盾”舰艇计算,其总的中段反导火力将达到150至200枚反导导弹。不过,这样的部署方案将占用MK41系统其他型号导弹的装备额度。因此,美军也有可能在每支航母战斗群里只配备4艘左右的反导型“宙斯盾”舰,即便如此,单航母战斗群的太空反导火力也有100枚“标准”-3。就伊朗这种级别的对手来说,100枚反导导弹对于单航母战斗群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2.png
“标准”-3 Block II A型反导导弹。
不过如果对手换成比伊朗综合军事能力更强大的国家,则情况就要复杂的多。由于“标准”-3严重依赖天基侦察系统所提供的早期预警情报,这就给攻击方提供了另外一种间接反航母手段。俄罗斯在冷战时期就已具备反卫星能力。STSS系统的卫星都是低轨小型卫星,攻击难度并不算大。如果先弄瞎“标准”-3的太空天眼,那么后续对航母战斗群的弹道导弹攻击自然事半功倍。
反过来说,“标准”-3本身也具备较强的低轨反卫能力,攻击方要在上千公里外锁定航空母舰,同样需要天基侦察系统帮忙。如果“标准”-3先摧毁了攻击方的海洋卫星监控系统,那么反舰弹道导弹也就基本丧失了攻击能力。所以说,“标准”-3不仅是一种高端防御性武器,同时它也赋予了航母战斗群对太空目标主动进攻的能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4 02:38 PM , Processed in 0.0489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