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迅猛增长的华人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英语移民群体。据2016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约有121万的澳洲居民祖籍为中国。而在 2011年,这一数字仅为86万。
移民潮改变了选区的人口结构和经济面貌,也改变了选区的政治倾向。选区Banks位于悉尼西南。该选区既囊括乔治河(Georges River)边富裕的Oatley和Lugarno区,也包含Riverwood和Revesby等多个工人阶级郊区。
在过去,该选区以白人居民为主。自1949年起,工党长期在Banks选区保持竞选优势。近年来,大量迁入该选区的亚裔移民和该选区日渐繁荣的商业活动,逐渐稀释了工党的竞选优势。2013年自由党候选人David Coleman打破了工党对Banks选区六十余年来的垄断,以1.4%的微弱优势赢下Banks选区,并且在三年以后的2016年大选中,继续保持了这一优势。
“很多迁入Banks的华人是生意人,”在悉尼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自由党选民沈女士表示,“自由党的政策相对来说更受生意人欢迎。”
但是自由党在Banks选区的优势地位并不牢靠,在2013年与2016年的两次选举中,由于工党一直紧追其后,自由党均只能以微弱优势保持胜利。
如Banks选区这样竞争激烈,各党得票相近的选区被称为边缘选区。 由于领先幅度很小,只要少数选民改旗易帜,就足以使控制该区的政党在大选中丢失席位。因此,相比在传统上有优势的“稳赢”选区下功夫,政党们更加重视在摇摆选区争取支持,试图拉拢中间选民,扩大联邦大选的赢面。
大量居住在边缘选区的华人吸引着澳洲政客将竞选精力向华裔倾斜。在四个摇摆选区Bennelong、Reid、Banks和Chisholm,华裔投票者均超过选区总人口的12%以上。在位于墨尔本的Chisholm选区,高达15%的居民在家说普通话,另有5%的居民在家使用粤语。
为了争取选民,自由党和工党均派出华裔候选人角逐Chisholm选区的联邦席位。这不仅标志着两党对华裔聚居的边缘选区的日益重视,也意味着不管谁获胜,都将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出生于海外的华裔女众议员。
自澳大利亚采取强制投票制度,近一百年来,澳洲公民的投票率一直未曾跌破91%。选民的喜好反映在他们手中的选票上。除了派出华裔候选人吸引选票外,各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能更好地向华裔传达本党的施政理念,这使得澳洲政党把目光投向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