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英雄》
声音设计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是什么?
知友:木易movie(100+ 赞同,电影话题的优秀回答者,知乎编辑推荐) 我想谈一下我个人对于电影声音的新的认知。
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会注意哪些元素?
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注意点多半都会集中在故事剧情、演员表演、动作、特效,稍微对电影兴趣深一些的,会注意到导演的场面调度、摄影画面、美术场景甚至道具设计等等诸如此类的电影元素。
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常常得不到太多的注意,甚至会被忽视掉,那就是电影的「声音」。
这个「声音」并不是单纯的指电影的配乐,也并不只有演员的对白,而是涵盖了所有能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听到的声音。
一个简单的对话场景,通常都包含了人声、环境声、烘托氛围的音乐声。
稍微复杂一点的,带有动作(尤其打斗、追逐、枪战等)的场景,就还会有画面中出现的任何物件发出的声音(比如门被打开,杯子被碰到在地,一颗子弹射中墙壁等等)、动作的声音(比如挥拳、踢腿、跑动等);
如果有特效成分,还得配上与整个画面气质相符的声音。(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比如看电影《英雄》的幕后纪录片时,就有录音师为了制作片中人物踩到水面的声音而做素材搜集的展现。)
我们认为最平常不过的某个场景,可能背后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来制作声音。尤其是在拍摄现场比较复杂,同期声几乎用不了的情况下,后期的声音制作就更为繁杂了——这需要充分的耐心与专注,也需要强烈的热爱与坚持。
比如有些电影前期拍摄的时候,演员的对白说得不够好,那就得后期配音。
配音完毕还得修音,还得匹配上环境声、动效声、特效声,还得平衡整场戏与整部电影前后声音的质感……
这些工作都是非常细致而繁杂的,有时候一部电影需要成千上万轨声音,才能让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拥有一个好的视听感受。
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者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甚至简单的「电影声音」,是声音团队历经千辛万苦制作而来的作品。
以前我对电影「声音工作者」的了解也不算深入,直到今天下午听了著名电影声音指导赵楠老师的分享,才进一步地认识到电影声音工作的不易与重要性。
赵楠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电影声音指导,是「奥斯卡评委会成员」之一,曾获得金像奖、金马奖、金鸡奖的多个奖项的认可。
她在电影声音制作方面有着丰富而专业的经验,我们看过的《画皮2》、《风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催眠大师》、《影》等电影,都是她主导的声音制作。
我觉得,当你从多个层面去认识电影、了解电影的时候,你总会因为其丰富性与创造性而收获一种「做电影真幸福啊」的感受。尤其在了解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工作之后,会对认真做电影的人生出一股浓烈的敬意!
实际上,赵楠所做的工作,常常不被人注意到,甚至要经历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辛苦。
但她却乐在其中,并付诸了大量的热爱与坚持。在我看来,做一件「不太被人注意且有诸多艰难」的事情,是很值得敬畏的。
在这场分享里,赵楠老师用电影《影》的一个片段做了一个举例说明,大概能让许多人更为迅速地理解「电影声音」这项工作。
那是影片临近结束时,邓超饰演的境州反杀子虞的那场戏。
先是播放只有对白的人声(亦是演员后期配音),然后播放添入了雨声、雷声的环境声,接着播放添入了刀剑声、刀刺声的动效声,最后再播放添入了特殊处理的声音的「最终效果」,由浅入深的诠释了「声音工作」之于电影的重要性。
当我得知赵楠老师的声音团队为了影片声音效果而收集了世界多地的下雨声、积累了大量素材的时候,我就觉得,电影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