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钢铁唯善饭:美国舰艇建造用情怀领先中国十五年
新浪军事 2019年01月24日
最近,某军事专家的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电磁炮上舰成为热点,听XX给你说说这事儿》的文章,文章基本内容来自于这位军事专家的跨年演讲,内容上虽无甚新意,基本都可以“XX一下,你就知道”,但也大致说不上错。然而以其“大致不错”的基本内容却最终推导出了“中国海军的舰艇建造落后美国10到15年以上”的荒谬结论,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那么本期《出鞘》我们就来仔细的聊聊舰艇设计建造的那些事。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武器的发展中,无视不同实体间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速度的不同,强行“钦定”一方领先另一方多少年、落后另一方多少年,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即使严格按照既发事实的“时间轴”来事后评价,尚难免以偏概全,更遑论对未然事件的“章口就莱”。举例而言,日本人18英寸级别的海军火炮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上舰服役,而美国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款上舰服役的18英寸级别海军火炮,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日本已经领先了美国80年,并且还将领先美国800年。
关于如何正确的评价舰艇设计、建造能力之间的优劣,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其在某一子系统上的差别(何况子系统还没啥差别)。而是要着眼于两者的作品是否能够适应自身的需求。在各自能适应自身需求的大前提下,我们才可以去对两个“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比如:朱姆沃尔特级因为型号自身的缺陷,已经被美国海军除籍,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美国海军数百年来最失败的一型主战舰艇。而连自身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的失败舰艇是没有资格同不失败的舰艇进行比较的——哪怕对手是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级。
相信大部分军迷都能够认同朱姆沃尔特级是一个失败的型号这一事实,毕竟国内网络上随手一翻就能找到其“斑斑劣迹”。但对于这一型号为何失败,可能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至于其失败背后暴露出的美国军工系统的问题,更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话题。然而不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无从对中美两国的舰艇设计、建造能力进行比较。
朱姆沃尔特级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动力系统。而其动力系统的最大缺陷,在于其神奇的散热设计:朱姆沃尔特级动力系统散热主要分为30个互不备份且直接连通海水的热交换器,为16个继电器、12个电机和2根主轴进行散热。由于直接连通海水,这些热交换器的故障率相当高,同时因为30个热交换器互不备份,一旦热交换器宕机,其负责的子系统也将随之瘫痪。
对于电机和继电器来说,由于其是相互备份的,所以即使部分热交换器宕机也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对于主轴来说,问题就不止这么简单了:为两根主轴独立散热的两个热交换器共用一个滑油油箱,一旦其中一个热交换器发生故障引发海水向油箱倒灌,两个热交换器将同时丧失工作能力,由此引发的警报将自动切断全舰的动力输出——这也是朱姆沃尔特级三番五次丧失动力的罪魁祸首。
通常而言,一般的船舶在设计散热系统时,会采用热交换器本身独立但相互备份的模式,这可以保证一台热交换机的故障不会“传染”给另一台,也保证了一台热交换机故障的时候其他热交换器能够继续为整个系统散热而不至于使系统整个瘫痪。但是巴斯钢铁的设计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搞笑程度简直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收了俄国人的钱。
当然,光巴斯钢铁一家收俄国人的钱也显然不够,毕竟巴斯钢铁上面还有负责项目整体的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兜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海系司显然没有发挥任何建设性作用来阻止这场悲剧的产生:为了使自己设计的散热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巴斯钢铁公司刻意在陆地试验中将整个系统固定在了混凝土底座上,而非进行焊接浮箱试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屏蔽了系统震动对其可靠性造成的影响。但对于这种荒谬的舞弊,负责监管的海系司居然一言不发。
更加可怕的是,朱姆沃尔特级的悲剧并非个案——实际上美国军工体系的腐朽已经将癌症扩散到了美国海军项目的各个角落,当年与朱姆沃尔特级一样备受期待的濒海战斗舰同样是美国军工系统问题的重灾区: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为了达到50节的需求航速,除了采用双体舰型以外,还“突破性”的应用了全铝合金舰体减重——这种奇葩设计直接导致独立级在航行过程中会遇到极其严重的电化学腐蚀和应力腐蚀。
同样的问题也曾经出现在我国022型导弹艇上——这也是022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被捞到岸上来的根本原因。但022型毕竟是有一定试验意义的小艇,本身也属于一种消耗品,犯这样的错误也情有可原。而作为美国21世纪海军战略实践的急先锋,直接在昂贵的濒海战斗舰上使用这种设计却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何况其还有022这个“前车之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