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陪伴留守儿童,是她对故乡的告白
新浪图片 2019年01月04日
梁红霞和学生们坐在秦岭深处的大山里眺望远方。她指向山的那一边说:“那个方向就是北京,那是中国的首都。”梁红霞是一名山村代课教师,多年前曾在北京短暂工作。这里是她的家乡——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镇。她的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她也曾经是。摄影|Stamlee
2007年,梁红霞大学毕业,到北京寻求梦想,那时父母也都在北京打工。有一天,她在中关村看到一幅留守儿童的公益广告照片,那是一双满是冻疮的小手。记忆中,为了供自己和弟弟上学,父母长年都在外地打工,她深深体味过当留守儿童的痛。一个月后,她带着父母回到故乡,当了一名乡村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11年。如今,她所带的一、二年级共有16个孩子。
梁红霞所在的五一小学共有87名学生,学校离礼县县城有50多公里山路,是整个祁山海拔最高的小学。从县城到学校,一天只有两班车。所幸,扶贫工作进村后,村里已经通上了公路。
一大早,天还擦黑着,孩子们就出门上学了,父母远在外地打工,不能相送。同村的孩子会结伴同行。家里养的那些大黄狗忠诚且警惕地跑前跟后,直到看着自家的小主人走进学校,才会返回。
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基本就已经到校了。
梁红霞早晨到教室后,第一件事就是生炉子,再让孩子们早读,她一边听着,一边拨弄炉火,偶尔纠正一下孩子的读音。这里的夏天很凉快,但冬季却特别漫长。
每天上课时,是梁红霞笑容最多的时候。也只有这个时候,孩子们脸上才露出无忧无虑的笑容。
梁红霞的板书写得刚劲有力。尽管父母大多不在身边,但班里的孩子学习都特别用心,到黑板上默写也是有板有眼。她带的班,常常能从倒数第一,到真正的第一,这让梁红霞颇感欣慰。
每天早读课后,全校师生都要去村道上跑步。校长苏子锋说,学校没有操场,只能去外面跑。虽然硬件条件落后,“我们的教育理念不能落后,健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身体到心理,都是!”
村委会门前这片不到100平米的空地是学校唯一能上体育课的地方,内容除了做做游戏就是传传足球。因为没钱修整,哪怕是用水泥铺平,一到下雨、下雪,上面就有孩子滑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