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韧:中国坦克发动机是如何实现自主化的
新浪军事 2019年01月03日
据环球网报道,12月26日泰国皇家陆军部队接收了第二批共10辆中国制造的VT4主战坦克,用于取代其现役的美制M41A3等坦克。而在此前的12月22日,兵器工业新媒体“北方政工”也发布了一则名为《走出国门的陆战之王》的短视频,专门讲述了中国外贸主战坦克VT-4装备泰国陆军这一年来的细节。VT-4坦克动力系统采用国产的功率1300匹马力的增压柴油机,以及新研制的综合液力机械传动装置一体化动力包设计,算是我国在坦克动力发展方面的扛鼎之作。那么中国坦克在动力方面是如何发展的,又在何时能再向燃气轮机进阶。本期《出鞘》就继续从动力发展方面来谈中国坦克的。
坦克专用发动机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美苏德领衔开始发展,其中美国研制的为星型风冷式坦克汽油机,德国研制的是V型12缸水冷式坦克汽油机,而苏联则以法国V型12缸航空汽油机为原型,研制出了V型12缸水冷式B-2型坦克柴油机,并应用于T-34坦克上,实现率先将坦克动力由汽油机时代推进到柴油机时代的目标。虽然汽油发动机具有单位体积功率大、生产成本低和启动性能较好等优点(因此即使二战后美英等国仍继续使用汽油发动机),但汽油着火点低和燃油消耗率高等缺陷还是让柴油发动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坦克由于一开始就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可以说是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仿制于T-54A的59式坦克时,也同步地从苏联引进了B2 -54A坦克柴油机,并仿制出12150L系列V型12缸水冷式柴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由位于山西大同的616厂(现为山西柴油机公司)制造,功率可达520马力,行动部分则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相比之下,美国也是直到1959年才研制出了专为坦克设计的AVDS-1790柴油机,标志其陆军装甲部队开始进入柴油机时代。
当然这并不代表美国在坦克发动机方面就远远落后于中苏,而是因为其在二战后仍在一直延续着汽油发动机的思路。以AVDS-1790柴油机(D代表柴油,S代表涡轮增压)的原型AV-1790汽油机为例,该系列最大功率可达到880马力,并先后被M26、M46和M48等坦克采用。后来美国又在AVDS-1790柴油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缸径、应用可变压缩比活塞技术和应用复合增压装置,发展出了功率可达1500马力的AVCR-1360风冷式柴油机,并差点被M1坦克采用。
12510L型系列柴油发动机可以说是我军坦克装甲车辆的柴油发动机鼻祖,共形成了V型12缸机和直列6缸机两大系列。不过在上世纪60年代刚开始作为坦克动力时,由于当时中国的生产工艺较差,59坦克所采用的12150L型12缸水冷柴油机还是经常会出现机油管和水管破裂等问题,并造成发动机烧毁的事故。其后研制69式坦克时由于坚持能采用59坦克部件就尽量采用的原则,616厂便在12150L型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发展出了功率可达580马力的12150L-7型。值得一提的是,这型柴油发动机也被后来在69IIA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79式坦克采用。
正当中国还在拼命改进12150L系列柴油机的各种缺陷时,以美苏为首的坦克大国却早已开始了柴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化。美国战后转向柴油发动机,除了前面提到的优势外,还在于其相比于汽油发动机更便于采用增压技术,从而能提高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降低发动机的比质量和燃油消耗率,达至提高发动机紧凑性和燃油经济性的效果。涡轮增压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坦克动力行列,最初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70年代除了苏联T-72坦克的B-46型柴油机仍采用机械增压外,其他柴油发动机已经几乎全部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
于是在七十年代初期,中国也开始尝试在12150L柴油机上应用涡轮增压技术。1974年第一台初样机研制成功,其后又经过10多年的试验和结构改进,最终采用涡轮增压的12150ZL柴油机于1987年生产定型,功率可达730马力,并被用作80式主战坦克的动力。这款发动机后来被一直沿用到96A坦克,甚至还参加了2014年俄罗斯举办的“坦克两项”。当时我军听说俄方派出的是T-72坦克,赛前对96A机动性的问题还没有多在意。等到参赛后,我方才了解到原来俄方派出的是T-72系列的最新改进型T-72B3M,而且该坦克已经换装了1130马力的V-93柴油发动机,最终吃了一次大闷亏。
等到2016年“坦克两项”时,中国痛定思改派出已换装150HB型8缸柴油发动机(功率可达1000马力)的96B坦克参赛。150HB型柴油发动机最初是作为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配套动力系统而研制的,基准型号采用V形12缸结构,功率可达1200马力。但由于要延续96系列的底盘结构设计,尤其是要适应不足3立方米的动力舱空间,所以96B坦克只能选用150HB系列的V形8缸结构的型号,而不是像99式坦克那样装备V形12缸结构的型号。
谈到150HB柴油发动机,就难免要再搬出德国。上世纪80年代,面对苏联大规模装甲集群在北面的战略压力,中国陆军无论在坦克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之相抗衡。而当时世界上能抵抗苏军T-80和T-72坦克的,几乎就只剩德国的豹2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豹2拥有一台1500马力的873的柴油机。这让豹2不但可以承载大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还跑得特别快。考虑到873柴油机的研制本来就是为了应对咄咄逼人的苏联装甲集群的威胁,中国于是也想引进并将其应用于本国坦克。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德国最终没有向中国转让873柴油发动机的技术。
除了中国外,其实美国也曾有机会为其M1坦克装上这款柴油机。当初美国联合德国共同开发MBT-70坦克时,就曾计划选用873型12缸V型水冷式柴油机作为发动机,但该发动机在1967年通过北约坦克发动机400小时耐久试验后,却因为两国作战要求的不同而最终没能被美国采用。美国人的目标很清晰,那就是要从第三代坦克开始扭转发动机占用的车内体积一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就要求坦克发动机必须减小尺寸,但在重量要求上可以适当放宽。因此美军新一代的主战坦克单位功率要达到18-22千瓦/吨的标准,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也必须要达到1500马力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