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3|回复: 0

内裤理论 预报大陆景气回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1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12-30 23:30经济日报 记者戴瑞芬/综合报导

photo (3).jpg
报系数据照片

继方便面、榨菜、二锅头销量上升,引发消费降级争议后,新的风向指针吹向男士的内裤。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以2016-2018年统计分析,在中国GDP增速年年垫底的辽宁「内裤销量增加」,得出经济回暖的预测。 中国消费是否真的回暖? 再度引爆话题。

内裤经济学不是京东大数据独创,事实上理论大有来头,它是前美国联准会(Fed)主席葛林斯班提出,当经济不景气,男人不得不节省消费开支,甚至不再经常买新内裤;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导致离婚率攀升,离婚的男人不再注重自身形象, 对新内裤需求骤降。 而当经济复苏,男士的内裤销量自然大幅攀升。

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当年男性内裤的销售量下降2.3%,葛林斯班也强调内裤销量的微量下降,意味可支配收入的明显下降,内裤经济学并多次得到验证。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根据内裤理论,以大数据分析,就中国各省市GDP增速连年垫底的辽宁,发现近三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辽宁及全中国男士内裤销量走势都是呈上升趋势,辽宁销量增长甚至超过全国平均速度。

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经济正逐步从冷冬中回暖」的发展趋势。

观察者网报导,初步核算辽宁2017年GDP的确比上年增长4.2%,也是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局面,出现趋势性改变。

消费者不禁开始晕头转向,才说吃饭配榨菜、二锅头,出门共享单车,购物拼多多是消费降级;怎么内裤销量增加,又转称消费升级?

事实上,用消费品来预测经济趋势,只能说是庶民经济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 除了内裤,经济学上还有人用裙摆理论、口红效应,来解释经济指标。


photo (4).jpg
经济日报提供

比如经济状况不佳时,男性收入不多,女性不再需要用短裙来吸引男性,所以出现裙子愈长景气就愈差的「裙摆理论」;还有经济萧条,只买得起低价的奢侈品的「口红效应」。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内裤理论在美国得到印证,不见得在中国适用,因为东西方民众消费喜好和国情并不相同。

最根本的原因是,大陆实体店家存活不易,网购电商太夯,导致在线对线下购物替代,不见得能代表经济转好。

观察者网报导,从市场面来看,实体店商品价格较电商平台价格高,故而消费者选择网上消费,消费者几乎都跑网上购物了。

报导指出,经济学家强调判断经济是否回暖,应结合GDP、产业结构、就业状况、居民收入、物价指数、投资、出口等多个指针综合考虑,才能得到相对客观真实的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8 01:29 AM , Processed in 0.0431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