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云帆济沧海:国产航母第四次海试是否会起降舰载机
新浪军事 2018年12月29日
12月2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离开大连造船厂码头进行第四次海试。在航母驶离码头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甲板上有包括歼-15舰载机的等比例模型。从此前辽宁海事局发布的航行警告来看,由于禁航区域接近辽宁兴城附近的中国海军航空兵舰载航空兵训练基地,且整个试验时间长达13天,外界猜测本次试航或将进行舰载机的起降试验。那么本次试航是否会进行舰载机起降试验,首艘国产航母又能否赶在明年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的国际阅舰式上亮相。本期《出鞘》就来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第四次海试问题。
航母海试是一个从单项设备向全系统逐渐扇面展开的过程,其中的核心便是舰载机起降。国产航母至今已进行过三次海试:5月13日的首次海试仅耗费六天,初步检验航母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8月26日的第二次海试则将首次海试的测试内容进行深化,除了测试动力系统在不同航行状态和航速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对航母的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进行了测试;而10月28日的第三次海试则可能进行了国产航母电子与武器系统的调试、雷达与作战系统的开机与运行等综合试验。原本很多分析认为这次可能进行歼-15的起降试验,但从返港时002航母甲板上并无轮胎划痕判断,此次并没有进行这一科目。所以这次的第四次海试是否会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判断。
据港媒先前的图片显示,这次国产航母依然有3款全尺寸舰载机模型(直9、直18和歼15)停留在甲板上随同出海。一般按照实战编组,进行航母舰载机的起降训练时,直9直升机将率先起飞,假若直18/歼15失事导致飞行员落水,就可随时协助搜救飞行员,随后直18再起飞摸清周边状况,最后就是歼15压轴登场了。
此前外界普遍推测首艘国产航母可能会在此次海试中测试舰载机起降,主因是首艘国产航母在出海之前已经完成阻拦索的安装,甲板上4条阻拦索清晰可见,加之导流板也进行了测试,或许表明舰载机起降试验已经近在咫尺。
但我们猜测本次海试可能并不会进行真正的舰载机起降测试,而是为年后最后一次也是第五次的海试试验舰载机起降进行预演。本次航母出海时携带了歼-15战斗机、直-18和直-9舰载直升机模型,所以本次海试可能会在海上进行航母运动条件下甲板布列调运试验和训练。航母飞行甲板面积相对较小,数十架喷气式飞机、直升机在甲板上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因此在舰载机起降测试之前,专门出海一次进行前期试验和验证本就很有必要。
正当首艘国产航母为早日入役加紧海试之际,中国第三艘航母此前也传出新消息。今年11月26日环球网曾引述新华社官方微信消息称,中国第三艘航母已在船台有序建造。去年4月,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演讲时曾透露两条重要消息:一是中国目前正在同时研究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弹射方式,而弹射方式的尚未成熟也预示着第三艘航母或将继续采用滑越式常规动力;二是关于航母数量,朱英富认为中国海军“起码应该有3艘,如果有条件,能有四五艘更好”,或表明第三艘常规航母完建后,只有在弹射技术和核动力技术过关的条件下,中国才可能继续建设第四艘航母。而在此之前,三艘常规航母的战备值班编制将成为海军常态。
第三艘国产航母可能会继续延续第二艘国产航母4大关键改进,包括滑跃甲板角度、舰岛、机库面积与拦阻索。首先是滑跃甲板角度调整2度,可进一步减轻歼-15的机体重量,而这对于歼-15留下了未来的改进空间;其次国产航母舰岛的缩小,也令其比辽宁舰多出2架歼-15的机位,而这个机位或将留给目前已经现身的歼-15D电战机;然后机库面积的改进则与舰岛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虽然目前正在海试的第二艘国产航母仍采用4条拦阻索的布置方式,但在辽宁舰和第二艘国产航母已能为舰载机部队提供充足训练条件的情况下,第三艘国产航母完全有可能被优化为3条拦阻索。
从之前网上曝光的图片可以看出,停留在国产航母甲板上的歼-15舰载机模型,其翼尖装上了模拟电子战吊舱,推测应该是歼-15D电子战飞机模型,显示我国产航母的舰载机部队体制相较原本的辽宁舰,可能会出现较大调整。歼-15D电战机是在国产歼-15舰载机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电子战攻击机,它与美国EA-18G电战机定位相近,目标都是远距离精确测定对方雷达位置,为舰队实施电子干扰和防空压制提供目标指示。由于翼尖挂载了电子支援侦察吊舱,歼-15D的翼展要大于歼-15战机,国产航母因此在试航时也需要对战机的舰上调度等做出调整。
目前首艘国产航母上面安装的雷达为346A型雷达(这款雷达也是055采用的),相信作为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一款雷达,346A型雷达将继续被江南造船厂的第二艘国产航母采用。346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是346(被052C导弹驱逐舰首舰兰州号采用)的发展型,采用更为方正、平整的外观设计,据称主要原因是通过冷却系统升级,取消了346雷达上鼓起的气冷外罩设计(这也是346与346A最大的外观区别)。通过这样的改进舰载雷达组件性能得到了大幅改善,不但解决了发热过高的难题,而且功率也有进一步提升,这也使得国产航母的探测距离要比原本的辽宁舰再高上50千米左右。
国产航母更换新型雷达,其实也反映了中国海军目前的一大窘境,那就是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实现专业预警机上舰,国产航母编队预警仍旧只能通过直升机或者舰载雷达来实现。今年珠海航展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曾展示了KLC航空雷达的资料,这款KLC-7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旋转扫描的运作方式,载机平台形似此前曝光的武汉航母楼上的国产舰载预警机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