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只是被嫂子拉进了一个“淘宝天猫内部优惠券秒杀群”。群主是二婶的外甥媳妇晴晴,群成员大都是她的亲戚朋友。
在这个享有“中国起重第一镇”的河南省魏庄,群成员的购买力是惊人的。晴晴发在群里的那些5到50元不等的“优惠券秒杀链接”,总是没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我抢了几次后,对优惠券的来源很是好奇,便找了一次机会跟她私聊。
晴晴告诉我,优惠券来自于一个叫“消费者联盟”的APP,只要搜索关键词,就能搜出一大批附带优惠券的商品。“而且,有些商品完成交易后还会有返利,返利会以‘集分宝’或者现金转账的方式打入你绑定的支付宝上”。接着,她发给我多张截图,从下载、注册到返利到账,一应俱全。我按照教程下了一个2毛6分钱的虚拟单,操作下来,账号里竟然多了2元余额。
晴晴跟我说,“返利”的来源,其实是商家付给第三方平台的广告费,第三方平台在扣除了各项开支后,便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给消费者,一般不超过10元,多是3元以内。
我对返利得来的这块八毛的钱,还真心看不上,于是草草应付了晴晴几句,就把这事搁下了。不过为了承她的人情,再加上这个APP看起来确实能帮人省钱,就把身边的朋友都拉进了“内部优惠券秒杀群”。
朋友们的反响都还不错,只有高中同学木木有些不屑:“我还以为这个软件有多好呢,论优惠券面额,这个不是最省钱的;论返利,这个不是最高的;论赚钱,还没有兼职刷单挣得多。你要是想挣钱,我就拉你进‘刷单群’,保你月月3000+,如果做得好,月入过万只当玩儿。”
我早就听说某些专业“刷手”能月入过万,但慑于网上盛传的刷单被骗的新闻,一直不敢尝试。我一再追问木木,做刷手会不会被骗钱?木木不耐烦地说:“哪有那么多骗钱的,像我们这种好平台,别说你不敢做,就是想做,平台还不一定收呢!你要是想试试,我就先把你拉进‘试单群’,你做一单,要是感觉合适,我再推荐你进‘刷单群’。”
“现在这个社会,谁还不做个兼职呢!”她最后还不忘说了一句。
就这样,我被木木拉进一个名为“XX平台试单群”的微信群。群里只有四五十个人,一个备注为管理员的人在发商家名片。我加了一个备注是“立返本佣5”的商家微信,并按照对方的提示,在淘宝上进行搜索、浏览、收藏、加购、下单、找对方代付。在给对方发过去十几张步骤截图后,我收到了来自他的5元红包,总共用时还不到3分钟。
第一次的成功让我对刷单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心里开始合计:一单3分钟,5块钱,一天花上两三个小时,就至少能做三四十单,妥妥的150元没跑,一个月可就是四五千入袋啊——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一文收入的全职宝妈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兼职”了。
所以,当木木问我要不要进“正规刷单群”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要”。
木木随即发了一大串语音过来,详细介绍了刷单的规矩:“进‘刷单群’,需要先交298元的会费,一次交费,永不再收费。平台采取‘刷手’与商家直接对接的模式,工作时间地点自由,一单一结,佣金在3到50元之间,多劳多得。我们平台主要负责推送商家名片,进行刷手的职前培训与晋升,维系平台正常运营等事务。”
“刷单时需要我先垫付吗?”我问她。
“嗯……一般是代付,垫付的也有,要看你跟商家如何交涉,平台没有具体规定。但是如果有纠纷,平台会尽全力帮助会员解决的。”
“安全吗?”
“你不是已经刷了一单了吗,你自己说,安全不安全?”
我看着微信零钱里多出的5块钱,以及淘宝后台躺着的那一个“待发货”订单,对自己问出的傻问题暗自发笑。
“如果没什么疑问,我就帮你办理入职了。放心,保你挣钱没商量。”
听着木木坚定的语气,我心动了。虽然明知道刷单会欺骗消费者,但是不劳而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像一头贪食蜂蜜的熊,明知有蜂蛰手,还是一掌伸进了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