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2018-12-23
岛民集体搬走之后 他成了300只野生猴子的邻居
1989年,从珠海警备区转业的党员战士刘清伟,成为了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个驻岛工作的保育员和护林员,他这一干就是30年。老刘自觉无愧这份事业,但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1991年,老刘的儿子4个月大时,在岛上突发高烧,因没有船出岛耽误了治疗时间,导致脑瘫。如今儿子生活不能自理,成为老刘心中永远的痛。
图文/冯林 视频/龚新 编辑/庞宇佳
出品/腾讯图片
担杆岛,位于伶仃洋深处,距离珠海市区47海里,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岛上7座山峰连成一线,形状狭长宛如扁担,因此得名。上世纪80年代后期,担杆岛上的居民整体搬迁至外伶仃岛,只有少许渔民居住在岛上。人走了,岛空了,但岛上生长的大量珍贵动植物还需要人看管和保护。
1989年,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获广东省政府批复建立。当年从珠海警备区转业的党员战士刘清伟,得知保护区人手紧缺,主动放弃了到珠海市区工作的机会,成为保护区第一个驻岛工作的护林员和保育员。
当时,岛上约300只野生猕猴和大量珍惜植物成了老刘的重点保护对象。30年来,在老刘和同事们的守护下,担杆岛上猕猴种群已达20个。老刘说“10年前统计的猕猴数量是1600多只,现在数量已远远超过这个数据。”
“1989年我第一次上岛,坐的是拉猪的船,整整摇了一天才到岛上,带着一身的猪屎味下了船,码头的草齐腰深,那时候太苦了,没有通讯、没有水电,生活设施不完善,人吃的口粮都要走三小时山路去挑回来。”守岛30年的老刘回顾上岛时的艰辛,恍若昨日。
上岛不易出岛更难,从珠海市区直达担杆岛的客轮每周只有一趟船。如遇天气原因,船期随时会取消。从珠海香洲港到担杆岛的航程为47海里,行程2小时10分钟。岛上最热闹的就数每周一航班进港。钓鱼人、归队的海岛官兵、三三两两的渔民,让这个平日冷清的码头变得热闹。回珠海市区的船自然也只有这趟。
下船之后,码头离老刘所在的猕猴喂养点还有5公里路程,老刘骑上摩托车,沿着盘山公路向猕猴喂养点赶去。岛上空旷辽阔,唯一一条15公里长的盘山公路是岛上的主干道。2015年公路修通之前,岛上交通只能依靠步行。如今,岛上有了柏油路,巡山喂猴子可以骑摩托车,以前一小时的山路,现在15分钟就能到。但通讯还是问题,岛上手机信号不好,时有时无,一旦进山就没了信号。
老刘是担杆岛保护区队长,工作职责是带领全队保育猕猴、巡山、森林防火。为了保护猕猴的野生习性,保护区只选择就近的两个猴群进行喂养,目的是观察、研究猕猴种群繁殖数据。上午,老刘带着队员们来到担杆尾的猕猴喂养点喂食猕猴。老刘说,从2007年开始,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才把猕猴从山上引到这里。经过十年的繁育,种群数量从开始的17只繁育到现在的137只。猕猴属于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珠海也只有担杆保护区才有猕猴。
老刘给这群猕猴的猴王取名叫“阿三”,阿三做猴王已经四年了,正直壮年。当年阿三为争夺王位,右边的耳朵被咬掉一块。老刘介绍说,猴群的每一只猴子都有记号,那都是平日争抢食物、争夺地位打架所致。猕猴的寿命和犬类相似,一般为13年左右,一出生便会走路,性成熟为出生的三年后。
刚开始,老刘给猴群喂煮熟的大米饭,后来发现,玉米才是猕猴最好的食物。每次喂食时,老刘会呼唤阿三的名字,并发出“ou”的声音,猴群听见呼唤后就会从山间树林窜出,在空地上等待进食。137只猕猴进食的场面很壮观。猕猴彼此争抢食物常常会发生撕咬、打斗,但猴王却能坐享最丰盛的美味。每只猕猴都会快速地捡拾玉米放进嘴里,然后储存在腮部,等回到山林再慢慢咀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