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认同张大大的主持风格,比如在选秀的淘汰赛里,大家惯常接受的表述是:“这个夏天的别离,真的很遗憾,XXX要被淘汰,真的很舍不得……”
但在张大大眼里,这是水词。 换成他,他会说:
“舞台是残酷的,这个舞台最不需要的可能就是眼泪。我们需要的是振臂高呼,为自己加油,因为走下这个舞台,就会有下一个舞台在等着。”
这多么的不近人情。 还有他在台上对于每个人的那种“自来熟”似乎也很惹人烦。 他采访郑恺时郑恺就很放空地说,我真的跟你很不熟,弹幕都击掌:郑恺怼得好。
但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为什么明星们都喜欢张大大了:
换了另外一位采访者,哪怕是一个报纸的编辑,郑恺都不会这么说话,他会谨慎礼貌地回应问题;而面对张大大,郑恺知道张大大一不会生气二会配合他把“黑口黑面”做成节目效果。
这样的放松时刻对于在聚光灯下被掰开了揉碎了分析的明星来说是多么难得,而我们观众也蛮欢乐的吧?即使在这种欢乐中我们不经意的就分开了小生和丑角。
还有很多人觉得他很想红想要当明星。 张大大长了一张写满了欲望的脸,这张脸上有“想红”、“我就是不会死给你们看”以及“我值得拥有”。
在很多节目中,他虽然是以嘉宾身份出现,但是却跟主持人一样开始串场——像在《创造101》决赛上,他还只是个观众。 在《非常静距离》里面他解释了一下,这种很多时候是编导们的要求,而他自己经历过没有工作的4个半月,现在的心态是这样:
“我是非常容易知足的人,如果有节目录的时候,我还蛮开心的。也很会自我安慰:你看我还有节目做呢。”
至于红这件事,他现在好像足够红了,但他挺伤感的——
“现实里,我只是变得非常沉默,每天坐在家里看窗外车来车往、日升日落。
北京的24小时里,我最喜欢傍晚六、七点:暮色开始降临,但一点点的街灯、车灯陆续开始亮起来,昏黄的光晕看起来很温暖,是这个世界留给我的最后一点点温暖。
我感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盏灯火,随时可能熄灭,随时可能点亮,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怎么样。”
昨天在演讲上,张大大解释了一些误会。
比如为什么在《歌手》上哭:
《奇兵神犬》里为什么只给杨幂打电话:
他的整个演讲节奏很好,情感也真实,现场很多观众都在擦眼泪。
我思考了一下前面我们说到的这些对于张大大的情绪,其实都跟他的专业能力没有关系,与其说是不喜欢,还不如说他这样的一个存在让我们感受到“被冒犯”。
比如说他的表达方式,带入到生活中,就是一个跟你不熟的人,却用一种没有人跟人之间的基本界限和隔阂方式在跟你说:喂,你好矮啊!嘿,你怎么这么难搞?诶,你怎么还不去做你该做的事?这让人觉得很没有礼貌。 他太过于直接,然后表达欲望又强,太像饭局上大家都看不惯的那一个最多话的人,天呐怎么这么喜欢当宇宙中心呢?少说一句会死吗?
他甚至于得到了与他外型不匹配的位置,就跟我们看到的很多觉得他能力不好只会social就升职的同事,很多长得不美却嫁到钻石王老五的姑娘,偏偏他还要翻着白眼说:I deserve it。
这些简直都太被冒犯了! 一个人,没有呆在外界环境为你划分的位置中,想要飞上枝头,想要吃上天鹅肉,一个人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完全地表达自我,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平凡人的生活忌讳。
而张大大不仅犯忌了,而且还得到了他想要的,这是多么晴天霹雳,也是我们多么不敢去尝试的事啊。 而他还太年轻,在这样的高压的环境下被迫快速的成长,真的做到千帆一道带风轻也是为难他的,好在他的路还长,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会很多,可能有一天,他也不会再执着于他的外型。
而不喜欢他的人,可能有一天也会消解我们的“被冒犯”,当然,可能还是讨厌他,也没有什么,我们也没有义务喜欢所有人,但是有义务不伤害吧。
张大大完整的演讲在这里:不管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的人,这个演讲都值得一看,毕竟在专业上,他真的是一名很有吸引力的讲者。 星空演讲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这个舞台确实神奇,上台的嘉宾都很容易说真话,昨天的演讲主题是“逆生的力量”,除了张大大的演讲之外,其他的嘉宾也都很有趣—— 董璇的演讲主题是:生活让我哭的时候,我选择笑。里面有很多话外之音,但确实现在还不是她能敞开来说的时候。
黄奕分享了她和父母以及和女儿的亲子关系,也正面回应了自己的婚姻。
蔡康永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们接受自己的成长,反正他说他也变成了小时候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洪晃谈了生和死,我比较意外地是她穿了一件密扇的裙子和Gucci的球鞋,感觉她穿起粉色来还蛮可爱的。
实名被河森堡同学圈粉,把历史讲得有趣其实很难的。
而凯叔跟曹云金,嗯,就是喜欢他们的人还挺多的。
真心希望《星空演讲》可以一直办下去,它真的很像一个在旷野里的舞台,观众们在暗处,在聚光灯下,每一位嘉宾站上去都有在仰望星空之感。
这个时候他们紧张、孤独又真实,好像不是来做一场传道授业解惑的演讲,更像是逐渐打开自己内心的过程。
我们听到更多,感受到更多。 于双方而言,都是难得的收获。
|